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现代史文学栋梁--义乌吴晗家族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
政局的动荡及后来投身于火热的政治斗争,吴晗没有能够完成一部完整的建州史,但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为以后的明史补缺研究奠定了基础。

(2)任《益世报》"史学"专刊主编

由吴晗、汤象龙等于1934年4月间发起成立的"史学研究会",经过一年的努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35年4月,天津《益世报》约请"史学研究会"为该报承办一个史学专刊。

天津《益世报》系由天主教教士雷鸣远于1915年创立。它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天主教教义,在当时的华北农村已经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发行量并不比当时较有影响的大报,如北京的《晨报》、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申报》等差。该刊虽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被国民党控制,政治倾向性并不好,但它所办的许多专刊,如"文学周刊"、"农村周刊"、"妇女周刊"等多约请社外人编辑,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尚属生动活泼,较有特色,可使人在多方面受益。借助于这个阵地宣传史学,扩大史学的影响倒不失为一良策。

作为"史学研究会"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吴晗理所当然地成为专刊的编辑室版面负责人。1935年4月30日,"史学"双周刊正式面世。吴晗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发刊词",申明了专刊宗旨和努力方向,大体有四个方面:一是"但论是非,不论异同";二是求真精神;三是实事求是地重视史料;四是宣称"帝王英雄的传记时代已经过去",新史学是属于社会民众的"。"从这一新方向努力推进,点点滴滴地,盼望能在十年二十年内有一点小成绩,同时也希望能因为我们的努力,引起史学界的注意,来和我们合作"。"发刊词"代表了吴晗对史学的认识,也表达了吴晗及他所领导下的"史学研究会"年轻会员在史学研究上的勃勃雄心。虽然他们为之努力的史学还不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他们还不可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研究历史,甚至研究历史的路子也还是沿着胡适实用主义史学道路前行,但对于彻底荡涤帝王将相的封建史学,还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

4.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爆发,7月29日北平沦陷。9月,吴晗受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邀,离开了学习、生活八年的古城北平,取道香港来到云南,成了云大年轻的教授。

云南大学的前身是云南军阀唐继尧创办的私立东陆大学,师资、规模和声望并不强,抗战前夕,云南当政者决定将它改成省立云南大学,并聘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在北平危急的情况下,熊庆来欣然接受邀请,并在一些名校网罗了一批知名学者,以借此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

在云南大学任教三年期间,吴晗的思想始终在日本入侵与国民政府不抵抗的痛苦中挣扎。日本的步步紧逼,对昆明接踵而至的轰炸,造成了生活的极端动荡。通货膨胀使吴晗陷入经济困境。这使本来就具有爱国心的吴晗更加关心国事,常常在课堂上表示对国民党的不满。在后来的一份《自传》里,他这样写道:"四大家族发财成为风气,老百姓活不下去,通货无限制地膨胀。昆明这个小城市充斥了美货,蒋介石特务统治,民主自由的影子一点也没有。对外屈辱,对内屠杀。对蒋介石的不满日益加强,在文章里,在讲坛上,写的说的都是这些,因为没有政治斗争经验,但比较敏锐,和青年合得来,常在一起,我的思想有了转变"。严酷的形势,使他在痛苦与反思中越来越关注政治,关注抗战。1938年,云南省成立了文化界抗敌协会,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负责人沈雁冰从重庆来到昆明,邀一部分爱国人士开座谈会,讨论加强抗日宣传事宜,吴晗也在被邀之列。这说明,吴晗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已为当时文化界所公认。

北京沦陷以后,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移往湖南长沙组合临时大学。由于北平沦陷而流亡各地的三校师生也纷纷到长沙?亡集。但是,日本侵华的战火很快蔓延到长江流域。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再度迁往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因为西南联大是由原来的北大、清华等名校组成,清华大学又是吴晗的母校,清华的故友和同事有许多来到了联大,因此,吴晗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转到西南联大来。

1940年夏,吴晗正式应聘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学生大部分是原来北大、清华等校的老生,他们承继了"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在烽火连天,国土沦丧的危急形势下,积极参与抗战宣传,或直接离开书桌,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学生的抗战热情深刻地感染了联大的每一个教师,包括吴晗在内,他们的思想开始在斗争实践的锤炼中日益靠近共产党,倾向抗日反蒋。

日本占领了华南大部后,侵略锋芒很快触及云南,昆明受到威胁。西南联大领导决定在叙永办分校,以便为将来将校址迁往准备。叙永分校的校址暂定在原江西会馆万寿宫和一座破庙中,条件非常艰苦。吴晗受学校指派到叙永讲授通史课。他把中国通史分成石器时代、殷商时代、春秋战国......辛亥革命、抗战建国等十二个专题分头重点讲解,常常结合时局,借题发挥,鼓动抗战。所以,有着优良传统的联大学生,虽然身在后方,仍心系前线。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叙永分校的两个校址马上贴出了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写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吴晗加深了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认识,正如他在后来《自传》中总结的:"从1937年到1940年,我还是和在清华时一样,埋头做学问,不过问政治,1940年以后,政治来过问我了。......也开始参加一些政治性的社会活动了,走出书房,进入社会了"这一重大转变,说明吴晗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抗日的烽火中政治上逐渐成熟,它成为吴晗一生新的开始。

5.民盟斗士

(1)加入民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时,国民党也加强了对后方的控制,白色恐怖笼罩。为了保存共产党的实力,一些地下党员从西南联大撤走。校园空气极其沉闷。1943年9月,国民党中央召开五届十一中全会,假称"准备实行宪政",试图以此蒙蔽大众,消弭抗日反蒋情绪。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决定顺水推舟,逼迫国民党政府假戏真做,推动宪政的真正实施。1943年7月,吴晗经周新民、潘光旦介绍,正式加入民盟组织。这是吴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转折,从此他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式走上了光明和进步的道路。为了帮助高级知识分子了解时事和形势,由华岗、周新民倡导在云南成立了一个名为"西南文化研究会"的学术团体,以学术研究的名义,进行公开或秘密活动,吴晗担任了研究会主任,积极参与和组织各项活动。研究会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会,吴晗先后在会上交流了《论贪污》、《说士》等笔锋锐利的杂文,同时,学术会议也学习和了解了许多党的文件如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朱德的《论敌后战场》等,云南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对前途命运的模糊、悲观,到有了光明的希望和指引。

(2)以笔代枪

时局变化和政治斗争形势的逼迫,使吴晗这位有爱国心,但却想固守书斋的学者一步步走上了政治之路,这说明,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每一个正直、爱国的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生活。

与加入民盟的同时,吴晗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特点,以笔代枪,抨击黑

 

分享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