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艺术丰碑
--泾县吴作人家族
吴作人是安徽泾县吴氏家族中诞生的艺术名家,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得意弟子。他以坚韧的毅力从法国和比利时学成归国,之后,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磨砺成长,成就了独特、高超的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吴作人是中外艺术界的友好使者,是中国乃至世界艺坛上的骄傲。
(一)家族渊源
安徽吴姓主要是歙州吴氏,又名休宁吴氏、新安吴氏,是唐代以来吴姓的著名大宗。其最早的一部分是夫差家室逃难至歙县繁衍而成,一部分是由吴芮的后裔著名孝子、神烈真人吴猛分衍而来。据吴氏宗谱记载,泾县吴氏属明万历武进士、贵州布政使吴江龙的后裔。按"一线"世系依次是:吴江龙--吴永廓--吴仪机--吴一标--吴善政--吴大鹤(第九子)--吴世焯(次子)--吴平畴(吴作人祖父,迁苏州)--吴慰萱(单传)--吴作人。近现代历史上,安徽吴姓名人辈出,吴作人就是近代史上安徽泾县有名的吴姓后裔,是吴氏家族的第一百零七代孙。
作为一代绘画名家,吴作人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祖父的影响。吴作人的祖父吴长吉(1832~1884),号平畴,生于安徽泾县茂林村,青年时期就思想进步,倾向太平天国,曾不顾生命危险,投奔镇守苏州的忠王李秀成。后定居于苏州,以画为生,擅长翎毛花卉,成为苏州著名画家,并因此而受到苏州知府杨靖的器重,将自己的堂妹杨凤卿许配给他作继室(吴长吉原配已故),她就是吴作人的祖母。可惜十三年后,祖父去世,祖母便独自支撑起这个大家庭,将子女一一抚养成人。吴长吉虽然去世早,但留下了大量画具和画作,这些成为吴作人最早的美术启蒙。
吴作人的父亲吴调元(1873~1912),号慰萱,是吴长吉的独子。曾在上海制造局任职。承继了祖父的秉性,思想新潮,倾向戊戌变法,提倡妇女解放,并为举办新学到处奔走,遭到顽固势力嫉恨,在吴作人刚满三个月时的一次赴宴上,遭人毒害而暴卒。
吴作人生于1908年10月,因吴家这一辈排行"之"字,父亲便根据《诗经》"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为他取名"之寿",字"作人"。祖父和父亲的早亡,使吴作人一家生活失去依靠,三代十几口人全靠吴作人仅十四岁的长兄吴之屏做职员和祖母、母亲两代女人糊火柴盒之类的辛勤劳作,才勉强维持生存。幼年的吴作人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培养了坚韧的性格。吴作人的父亲虽然没有表现出艺术天赋,但他的哥哥姐姐却全部继承了祖父的艺术天赋,显示了出色的艺术才华,尤其表现在书法方面。而更多、更全面的艺术潜能,却更多的在吴作人身上显露出来。他从小接受着祖母关于祖父绘画的故事熏陶,对祖父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了一种天然的敏感。经济的拮据,迫使吴家在知识传授上形成了少长、姐妹之间传帮带的家风。吴作人在三岁前就由姐姐教学古诗及《论语》《孟子》之类和学习用毛笔写字。七岁时曾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附小读书,但到三年级,因无钱交学费被迫休学三年,由五哥和三姐教他数学和语文。
(二)艺术人生
1.走上从艺之路
1924年,吴作人十六岁,由于哥哥的事业有所发展,家中经济稍有好转,他才得以进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他很快表现出了不凡的艺术才华,与爱好绘画的同学成立了美术组,并致力于学习楷书、音乐。1926年,高中毕业,升人工专的建筑本科,开始接受西式美术教育。一次,他从上海《时报》画刊上看到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深为他的现实主义艺术所撼动,从此坚定一个信念:为能师从徐悲鸿走艺术之路而努力。不久,苏州工专建筑科并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即后来的国立中央大学),校址迁往南京。吴作人不愿去南京,便决定留在上海学美术。他从报上刊出的私立上海艺术大学的一则招生广告中,看到有徐悲鸿执教,便欣然前往报名。入校后,虽然并没有徐悲鸿任教,但却有幸跟随著名戏剧家田汉学习了西方文学,这奠定了他以后绘画的文学底蕴。后来,田汉果然邀请了刚从国外归来的徐悲鸿莅校演讲,吴作人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演讲完毕,徐悲鸿在田汉的陪同下到绘画系教室参观,在那时,徐悲鸿发现了吴作人的素描习作,这位画界伯乐当即表示了赞赏和鼓励。自此以后,县作人与一代画师徐悲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他的得意门生而深刻地影响了自己的整个艺术人生。
上海艺术大学于1927年冬停办,翌年2月底,由田汉发起,在上海郊区建成"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亲任院长,并主持文学系;欧阳予倩主持戏剧系;徐悲鸿兼职美术系。从此,吴作人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不久,徐悲鸿专在南京任教,但他舍不得放弃他喜欢的聪敏学生吴作人。1928年,吴作人追随徐悲鸿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他更加发奋,日夜待在画室,仔细揣摩老师"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净"的美术技巧。但此间,因为南国艺术学院的同学郑君里、金焰等来南京演出进步戏,吴作人出于思想的共鸣和同学情谊不仅帮忙安排,有时还亲自参与演出,引起当局不满,1929年初冬,未等学期终了,便指使艺术系学生会,以中央大学没有旁听生先例为借口,将吴作人驱逐出校。徐悲鸿得知,在气愤之余,鼓励他的学子干脆到法国留学。
2.留学法国和比利时
1930年4月,吴作人在田汉和大哥吴之屏的支持下,与五哥之翰和同学吕霞光一起,登上法国"阿托斯第二"号邮轮,驶离上海。经过一个月的航程,于当年5月,到达法国地中海的著名港口马赛,翌日转赴首都巴黎。在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吴作人先后在巴黎自由画院、罗浮学校进修素描,并得以在罗浮宫免费临摹原作。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他沉醉于欧洲历代大师的杰作中,每天以超人的艰苦与毅力待在宫中如饥似渴地临摹名作,虽然一度因为营养不良几乎病倒,却为他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个月后,他以优异的作品,考入巴黎美术学校西蒙工作室,以工养学维持学习和生活,但负担不起名牌艺校的高昂学费。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他再一次得到恩师徐悲鸿的帮助。在恩师的帮助下,吴作人转学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校巴思天教授工作室高班学习。11月,以优异成绩,经巴斯天推荐,获该校庚子赔款助学金资助。吴作人的生活不再无着。巴斯天是欧洲负有盛名的艺术家,对吴作人极为欣赏,吴作人从此如鱼得水,在皇家美术学院接受全部美术教育训练,除绘画外,还学习美术史、解剖学、服装史、色彩学、透视学及欧洲文学史等与绘画相关的课程。在这里,他成为西方美术专业的通才,深刻领会了西方绘画的文化底蕴,为他以后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奠定了基础。
1931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校暑期全校大会考中,吴作人以油画习作《男人体》一举战胜了来自欧洲、南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对手,获得第一名,并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的殊荣。由此,这位二十三岁的中国青年,在异国他乡拥有了个人画室,并享有由校方供应一切作画材料的特权。吴作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如果说,徐悲鸿先生给我奠定了素描基础;那么,巴斯天则给我奠定了油画基础。我就是师法这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