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领悟,阐述艺术传统的重要和艺术创新的可贵,强调艺术的强烈的时代性。
6.任教北平艺专
1946年7月,吴作人应徐悲鸿之约,与徐氏夫妇同赴北平,成立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吴作人在该校任教授兼教务主任。此间,吴作人以一个美术教育家的独特触角,不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指出:艺术是时代的回音,战时后方进步美术,正是一部紧握时代脉搏的可歌可泣的史诗,呼吁新时代的美术,应该走出士大夫的狭隘空间,走向社会,走向现实,走向民众。
1947年初,由老朋友李约瑟的推荐,英国文化委员会来函邀请吴作人去伦敦讲学三个月。征得徐悲鸿的同意,他接受了邀请,先回上海,然后乘船赴欧。这次回到上海,吴作人与萧淑芳得以重叙友情、爱情,虽然时值隆冬,但两个相爱的人的心是热的,他们畅谈理想,互诉衷曲,相约终生。这一次欧洲之行的一年中,吴作人不仅圆满完成了讲学任务,而且于1948年夏在瑞士日内瓦举办了中国画展,又应萧淑娴之邀去她在苏黎世的家做客,一路欣赏环球驰名的湖光山色和博物馆藏品。
在萧淑娴的催促下,1948年春,吴作人刚一结束欧洲之行回到北平,就把婚姻大事提到日程上来,在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与操持下,筹备工作很快结束,6月5日,两人喜结秦晋,吴作人那一颗漂泊的心重新有了归依。徐悲鸿还为他们送来了亲自画的一副《双骥图》,以两匹并肩奔腾的奔马象征着新婚夫妇在艺术之路上并驾齐驱。
由于吴作人支持进步学生"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的斗争,他的行动受到特务监视。为了摆脱困境,避免危险,经徐悲鸿的安排,吴作人于1947年春再赴英伦讲学访问。按原计划,一面讲学,一面开画展。但当他将所带作品交由英国文化委员会美术处审核时,未获批准,理由是:讲学学者没有开画展的先例。先已允许的计划为什么突然不批准了呢?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吴作人所带作品大部分为西藏题材,这触动了长期觊觎我国这片神圣土地的英殖民者的敏感神经。吴作人把开画展遇阻的情况告诉几位徐悲鸿保送的赴英留学生时,大家为此愤愤不平。后来,经张安治等留学生求得伦敦中国学会的帮助,"吴作人速写、水彩、油画及敦煌临摹画展"终于5月6-24日在伦敦戈登广场十六号中国学会大厅如期举行。英国文委在被动的情况下邀请了一部分画家前往参观,但作为官方却不派美术部官员参加并扣押了一部分介绍此次画展的文章,不准在报刊上发表,以缩小影响面。然而,画展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越过国界,在异国他乡产生了巨大轰动,在伦敦观众的一片赞赏声中,吴作人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专题访问,吴作人借此机会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人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古代艺术课,让西方人领略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讲学和展览之余,吴作人还参观了英国许多人文景观,尤其是博物馆,当他看到展出的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的珍贵经卷时,不禁为之唏嘘慨叹,作为一个文人,他深感以艺术为国争光的担子更沉重。
5月末,吴作人从英伦岛国再次来到熟悉的欧洲大陆。与当年孜孜求学的穷学生比,此番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感慨。9月,在巴黎,这座他当年西行留学的第一站,他再次举行了画展。这是他此次欧洲之行获得最大成功的一次画展,隆重的开幕式上,巴黎市长、文化部官员、中国驻法大使及法中友好协会的知名人士齐集一堂。这位十八年前曾在巴黎学习的学生如今以大画家的身份再次出现,也成为法国人民的骄傲。这年岁末,吴作人从英国载誉而归。
1948年2月,吴作人回到北平。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全面反攻。岁末,人民解放军兵1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当局指令徐悲鸿率北平艺专南迁。毛泽东亲自派田汉秘密会见了徐悲鸿和吴作人,向他们介绍了革命形势,并特嘱: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离开北平。徐悲鸿与吴作人召开了校务会议,在学校地下党和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做出拒绝南迁的决定,并组织了护校工作。吴作人还与在北平的进步艺术家于是年12月7日,组成了"一二七艺术学会"以学会名义在《进步日报》、《进步艺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进步文艺,团结在北平的美术家积极开展活动,以准备迎接北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饱经忧患的吴作人心中充满了激情与向往,他和北平市民一起涌上街头,迎接解放军人城,并用速写记录下群众箪食壶浆迎接子弟兵的动人场面。从此,北平、中国开始了新的纪元,吴作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7.重履t踪
1949年7月,吴作人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徐悲鸿任主席,吴作人被选为常务理事。北平解放为艺专带来新的蓬勃生机,1950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合并,分别建立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吴作人被聘为中央美院的教授兼教务长。从此,他除了教学、教务之外,又增添了许多社会活动,不惑之年的吴作人与刚获新生的祖国一起,焕发出无限朝气,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坛上。
1951年9月,吴作人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访印度和缅甸的代表团。代表团一行先到印度做文化交流,他们用敦煌壁画向这个佛教的发源国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并参观了印度的许多古迹。在印度访问六个星期,他们再飞往缅甸,不久从仰光回国。也就在同年,吴作人加人了中国民主同盟,并在民盟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之后,又被选为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夏,吴作人又参加了以何其芳为团长的文化代表团去莫斯科布拉格,参观了东欧和莫斯科的艺术瑰宝。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此后不久,他又有机会再次重温他的"西北梦"。时隔第一次西部之旅已近十年,期间,吴作人虽然忙于教务和出访,西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宗教底蕴始终使他魂牵梦绕,西部给了他充实的艺术生命,他渴望有机会再去西部,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重新感受西部的风情与文化。机会终于来了。
1952年夏,西北大学历史系冯国瑞教授因工作之便考察了甘肃佛彭圣地炳灵寺石窟,并在《甘肃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发文介绍,中央文化韶对这一被忽略的古迹给予高度重视,立即由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和西二文化部组成了"炳灵寺石窟艺术考察团",赴西北考察,画家赵望云为区长,吴作人与敦煌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任副团长,吴作人的夫人萧淑芳以区员的身份参加了这次考察。他们对全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经过近十五的努力,情况基本查清:寺内共有自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明漳历代洞窟和佛龛一百八十三个,石雕佛像六百七十九尊和八十二尊泥塑另有壁画九百平方米,大多是唐至明代的作品,收获最大的是在一座洞居中发现了明代的藏文写经,共二十种,是研究藏传佛教的重要资料。顺币完成此次考察之后,于当年9月29日,回到兰州,恰逢天兰(天水至兰州铁路通车,吴作人一行乘火车直达北京。
1953年,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又成立了麦积山石窟勘豸团,文化部部长郑振铎特聘吴作人为团长,再行西北。这一次他们从北方乘火车经郑州、沿陇海线西出潼关,不到二十小时,便到达了甘肃天水市对比十年前吴作人第一次搭乘李约瑟的汽车那漫长的西行旅途,这一移他切身感受到了新社会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成就。经过一番艰苦身致的考察,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