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30日)上疏,倡言“三患二难”之议,请“及时进兵,早收全局”,使“边疆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 息,民力略可宽纡,一举而数利存焉”[2](卷一三四,顺治十七年四月丙午)。此疏慷慨激昂,切中时弊,引起清廷高度重视。下议政王大臣及户、兵二部速议,次年八月正式决定以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率军赴云南协同吴三桂出征缅甸。顺治十八年九月,吴三桂与爱星阿两路进兵,直抵缅甸阿瓦城下,缅人缚永历以献军前。
至此。大陆最后一支割据势力被消灭,清王朝进一步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对于吴三桂底定云贵、统一西南之举,清王朝曾给予高度评价,康熙元年五月十一日(1662年6月26 Et)谕礼部日:“平西王吴三桂镇宁秦、蜀,绥辑滇、黔,抚顺剿逆,茂著勋劳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度有方,遂使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3](卷六、康熙‘元年五月癸未)
二、平叛戡乱。改土归流
云南、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汉、晋以降,历代王朝都实行羁縻统治。元朝先后设置了宣抚司、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和长官司等机构,除长官司专设少数民族地区、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外,其余各司多设“远服之地”,官员则或土或流。到明朝时,宣抚、宣慰、安抚、招讨各司,分别从流官中分离出来,与长官司一样,发展成为完全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机构,于是土司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到明、清之际。土司在云贵地区很有势力,按照谷应泰的说法,“苗俗叛服不常,乃其天性[4](枯六十九(平蕾安”,此说固然是出于民族偏见之论,但土司制度也确有很强的割据性,不便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如云南丽江土知府木氏,不惟领地数百里,“官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且设关置卡。“出入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远方来者亦止,阍者入白,命之入,乃得入。故通安诸州守,从天朝选至,皆驻省中,无有入此门者,即诏令至,亦俱出迎于此,无竞达”[5](眷七上‘滇游日记六",俨然地方一霸。
明朝对土司的管理是很不得力的①。其实,历代王朝在云、贵地区都未实行过有效的管理和潜心开发。这种局面的根本改变,是在吴三桂进驻云、贵之后。还在顺治十五年,清军兵分三路进攻贵州、云南,“云贵既平,各土司俱奉贡赋,遵约束”[ ](眷五一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