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认可。为此吴氏父子不但和汪梁一起策划了《请推广学校折》,并通过梁的姻亲李端桑( 园)上递 ¨ ” 。另一方面,吴德 氵肃 还利用他与李鸿藻(高阳)的师生关系,直接写信给李鸿藻,引起李的重视,要他“切实叙述”,吴由是向李详叙了“报馆事宜”川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时务报》创刊的阻力。
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原委记》中曾说:“吴季清大令德涌与穰卿启超皆至交,当时又与启超同寓京师,故《时务报》开办,一切事不与共之,丙申五月,季清先生与其子亡友铁樵同到沪,即寓在报馆,朝夕商榷一切”口¨ ”。启超此文,是汪梁反目后,为了反驳汪康年称《时务报》创办乃一己之力的说法,故论创办事,只称《时务报》“公启” 中五人之一的吴德 氵肃 ,对吴樵则仅谈及至上海之事。然后由上可见,在时务报的筹备工作中,无论是计划、决策、筹款、人选、还是获取官方认可、解决难题上,吴氏父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吴氏父子与《时务报》的发展
凝聚着汪、梁、吴氏父子及诸多维新人士心血的《时务报》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一问世,这使得吴氏父子为之而欢欣鼓舞。吴德 氵肃 九月十四致汪函称:得七月二日与樵书,并读弟第一报,尤为快慰。⋯⋯ 报式佳矣,卓弟文尤佳, 不细赞。吴德 氵肃 于汪、梁为前辈,故虽心中快慰,表达却仍含蓄,而吴樵在九月二十四日信中则丝毫不掩其狂喜之情:
九月初一得七月初两公函并第一次报,急读之下, 狂舞万状, 自始至终,庄诵万遍,谨为四百兆黄种额手日:死灰复炽;谨为二百里清蒙气、动物、植物种种众生额手日:太平可睹。我辈亦当互相称庆。”
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而高兴之后,他们更是全力关心《时务报》的发展。这些关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的低调办报、不触时讳的方针《时务报》的开办,风靡一时,为沉闷的思想界开辟了一条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通道,同时也给那些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的保守者以巨大的冲击,引起他们的不满。怎样办报才能使《时务报》不至于中途夭折?吴氏父子认为,必须坚持一开始他们提出的低调办报、不触时讳的方针,因此,他们对初期报纸的一些过激言论提出了批评,吴樵在十一月十四日致汪函中称:《公民权》之书尚无所闻。卓纪昀、倭仁之斤,此间大有淘淘之势。香骢初甚踊踺,后阅此亦甚愠愠。以樵之意,亦不以此为然”
信中还特别强调说:又有最要之事:南皮阅第五册(不记是此册否?)报,有讥南京自强军语及称满洲为彼族,颇不怿,谓: “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