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矢志教育革命--荣县吴玉章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21:1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想,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探索和开拓着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的道路。"

(6)新起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月,军阀杨森攻占成都,派员接收高师,吴玉章被迫离校。而在这年"五·一",吴玉章因参与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青年共产党的筹备纪念大会被人告发要发动夺权阴谋,受到杨森通缉。吴玉章被迫与刘伯承一起离开四川,取道贵州、湖南来到上海。意欲与孙中山会晤,但孙中山已赴北京。吴玉章也立即于1925年2月赶赴北京,孙中山已病重,不能会见。不久,孙中山逝世,吴玉章以老同盟会员和挚友的身份参加了治丧筹备工作,并为敬仰的孙先生写了"为东亚造和平,拯斯民于水火;与列宁相伯仲,亟世界之荣哀"的挽联,以示悼念。

在北京期间,吴玉章曾多次在其居住的寓所太平饭店及陶然亭等地与中国青年共产党员取得联系,共同讨论国家形势,宣传革命。不久,他晤见了时为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负责人的赵世炎,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况。当即由赵世炎与童庸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立即致信四川的杨暗公,解散中国青年共产党。经过半生艰难的革命奋斗与摸索,吴玉章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革命的正确道路,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这是吴玉章一生中新的里程碑。此后,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真正的解放大众的革命之路。从吴玉章在1959年的回忆中,可以窥见其面对这一新起点而无法掩饰的激动心情:"我入党的那年已经四十六岁,我的前半生一直在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摸索行进。从我少年时代听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起,就为国家的忧患而痛苦、而焦虑、而奔走;我们在豺狼遍地的荒野中想寻找一条出路。许多我所敬仰的、熟悉的同志为此而献出了生命,但是直到'五四'运动以前,还没有找到一条光明出路。感谢十月革命,它的万丈光芒照亮了殖民地人民的前途,我们找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武器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立即发挥出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具体历程完成个人思想上的革命转变,参加了共产党,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

5.经历第一次大革命

几乎与杨森攻占成都同时,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中国革命在1924~1927年的反帝反军阀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的出现。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第一次大革命。其斗争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社会震动之深刻,是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

(1)新使命--回川整顿国民党

吴玉章加人中国共产党后,就与刘伯承一起到上海党中央接受任务。.时任总书记的陈独秀和秘书长王若飞会见了他,安排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做统一战线工作。他接受了安排,并决定回四川进一步整顿国民党组织。

1925年8月,吴玉章回到重庆。在与已加入共产党的杨暗公等取得联系后,开办了一所学校,取名中法大学分校。作为培养革命干部,组织革命活动的据点。9月4日,学校正式开课,由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多数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在正课之余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及第一次大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使学生深受鼓舞。同时也受到国民党右翼的嫉恨与攻击,因此而于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中被捣毁。

在办中法大学的同时,吴玉章积极从事国民党内部组织的整顿工作。国民党虽经历了1924年的改组和整顿,但组织涣散的状况依然存在。在吴玉章的积极活动下,国民党省党部迁到莲花池新址。许多面临瘫痪的县市党部也建立起来,还选出了出席国民党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2)参加国民党"二大"

1925年11月,吴玉章和杨暗公等四川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吴玉章被推举为"二大"秘书长,负责大会筹备事宜。在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共产党员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大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国民党"二大"于1926年1月1日正式召开。吴玉章被正式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二大"坚持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和三大政策,惩处了右派,维护了国共合作,对国民革命的继续发展和随后不久开始的北伐战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会议选举中,由于中共中央陈独秀、张国焘等对国民党分裂活动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使许多右派分子被选为中央委员,特别是蒋介石在本次会议上人选中央委员,为以后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夺取革命领导权大开了方便之门。

(3)与蒋介石的"独裁"作斗争

蒋介石大权独揽,开始逐步实施分裂国共合作的计划。为了与蒋介石的独裁做斗争,吴玉章曾一度联合国民党左派何香凝等,组织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的联席扩大会议,会议针对蒋介石的独裁,通过了提高党内民主、反对个人独裁和发展工农运动等决议。蒋介石的迁都南昌计划,也因吴玉章和宋庆龄等的联名反对未能得逞。

作为国民党中央五人行动委员会成员之一,吴玉章参与并组织召开了国民党第三次中央全会。这次会议上,吴玉章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并由于他的努力,会议通过了多项有利于革命的决议,确定了中央领导机构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但是,这次会议并没真正制止蒋介石的反共意图。从1926年起,蒋介石开始步步实施分裂国共的活动。1926年3月18日,亲自操纵了"中山舰事件";3月22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提出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排斥共产党人的提案获通过;5月15日,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借口避免"党内纠纷"提出《整理党务案》。7月14日晚,汪精卫秘密召开了"分共"会议,在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员的安全受到威胁。16日,吴玉章接到共产党的通知,让他去九江。吴玉章到达九江后,立即成立了一个国民党中央办事处,以接应我党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接应了徐特立、刘伯承等共产党员和谭平山、张曙时等国民党左派后,吴玉章离开九江到了南昌。

南昌起义胜利后,吴玉章先后辗转香港、上海,随后受共产党的指派,与刘伯承和侄子吴鸣和一起到苏联学习。

6.辗转苏联与法国

(1)在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吴玉章一行到达莫斯科后,刘伯承和吴鸣和先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吴玉章则因病在克里姆海滨休养一段时间后,与刚到莫斯科的林伯渠汇合,一起进入中山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攻读马列主义并研究中国历史和土地问题。因为这一时期,托洛茨基和陈独秀在宣传中国封建主义已不复存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已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的言论。对此,吴玉章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应该予以认真研究,不可草率做出结论。鉴于此,他们广泛搜集相关材料,反复研究切磋,并由吴玉章执笔,写出了《中国土地问题》一书。该书阐明了中国社会虽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封建主义,不过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从而认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他们又合著了《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