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兆民:儒、商互济的精神家园---八说昌溪
作者:吴兆民 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5         
后,当即愤然辞去司法部佥事一职。嗣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跳出旧经学象牙塔, 并用唯物史观教育学生, 研究经学。您在“一二?九”运动后,义无返顾地走向革命道路, 于1936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真正成了革命营垒中的一员。北京沦陷后您被敌人列入黑名单, 后不幸病逝。您逝世后的次年延安各界召开大会悼念, 毛泽东送了“老成凋谢”的挽词, 周恩来送了“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 足资后学楷模”的挽联, 吴玉章送了“爱祖国山河,爱民族文化,尤爱马列主义,学贯中西,善识优于昌水;受军阀压迫,受国事排挤,终受敌寇毒刃摧残,气吞倭虏,壮烈比诸文山”的挽幛。至此可以看出您当时在政治上的影响和地位。
面对您慈祥而又富于智慧的笑容, 想到您的种种事迹,作为后来者的心里又哪里能够平静?
在故居里待了很长时间,整理了一番情绪后,才徐徐走出大门。当再回首看这房子的格局, 是一幢建于清代的典型的徽派建筑, 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总体上说, 它与山下昌溪古村中的古民居相比, 与徽州其他一些名人故居相比, 谈不上有什么气派和独特。但就是陋室的话也还有它的价值呢, 更何况它还是美仑美奂的徽派建筑呢! 于此让人能够深得刘禹锡《陋室铭》寓意的高妙了。忽然发现左边墙体, 自上而下裂开一道三寸左右的缝隙, 让人马上有了一种岌岌可危之感。名人故居虽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也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危房了, 对此只有深深感叹。单从吴承仕的地位和影响来说, 此一故居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没有问题, 又怎么能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呢? 又怎么能够让它成为危房呢?
带着这样令人困惑的问题走到了村子中央, 眼前一下子展开了一幅壮阔的扇形画屏。
远望群山逶迤, 青翠欲滴; 近处古木参天, 气象万千。整个山庄被包围在一派诗情画意中, 怪不得在这小小的山庄能诞生人中之精英! 眼前有古银杏树, 有古樟树, 看到眼前的山水树木构成的景象, 再加上除了静谧还是静谧, 真让人好像到了世外桃源。你会为山庄先人当初选择此地作为家族生息繁衍之地产生强烈认同。我们不免要心生疑问:这位先人是谁呢?原来是明万历年间作为进士出身、曾为浙江钱塘教谕、闽清流教谕、县正堂的尧臣公之孙的学尹公,就是他率先相中了此一风水宝地, 举家迁往居住、垦植,才有了今日令人惊叹不已之古文明山庄。
沿石阶向下走去, 在名叫“众家坦”的石磅中突然发现一个石砌的花瓶式框架,框架下是一个满蓄着清凌凌的山泉的水塘。面对如此清冽的泉水, 马上有了口渴的感觉, 便向身边正在挑水的人要了水勺, 舀了一勺放口喝了起来, 这山泉竟是这样地甜丝丝, 又是这样地清凉凉。喝了这里的水,马上感到就像增添了智慧似的, 吴承仕就是由于长期饮用了这里的山泉才考上朝元的吧? 据说用这里的水作豆腐不仅数量多而且味道好。这是令人深信不疑的, 不然的话, 全村人均寿命为何这样高呢? 这个水塘里面的是饮水之塘, 外面的是洗菜之塘,塘下又有一塘, 那是洗刷杂物之塘。这种设置体现了族人的卫生意识和节水意识,真是殊为可贵!上、中、下三水塘全部用石头砌筑, 形状非常美观。看到眼前景象, 令人不知不觉地吟出同是徽州人的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诗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吟着这样的诗句,对眼前的塘水之美有了更其充分而深邃的领略;眼观眼前水塘, 对朱熹诗作的意境之美有了更深切也更亲切的把握。这正是一种虚实相生而带来的神韵之美。
    这山庄人口百余人,但众志一心,山林资源保护堪称一流。这里高山环抱,有许多百年乃至千年古树,有茂密竹园和桑园果园,登村头坦可观瞻八方六路, 甚至可远望黄山风景。而入村中则如燕子入窝般安逸自在。到此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之地真如进了人间仙境之中。     
    用尽视力尽心扫描着这数十幢具有浓郁徽派特色的建筑,不禁感叹: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从山下运来, 即使是今天来完成这些也非易事, 那要多大的经济实力啊! 更何况是在过去时代呢? 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这一古村不只是为我们贡献了一代经学大师, 而且也为著名的徽商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吴承仕太祖吴启琳, 康熙末年受雇于郑村一举子为书童, 并随举子赴京会考。他巧借举子银钱, 将举子家的银钱买成茶叶带到北京销售,获利不小,后来便干脆在北京当起了茶商。后吴承仕曾祖父吴道隆, 继承父业, 在北京又开设了吴裕泰茶店,并设分店于天津。吴承仕祖父吴景松继父业在京继续为商,将茶叶生意越做越大, 终成著名茶商。吴承仕父亲吴恩绶,民国元年被公举为歙县第一任县长, 但他厌恶官场恶习, 不久辞官去京城继承店业,并主持徽州会馆工作。
吴承仕有胞弟两人:吴承侃和吴承传。吴承侃(1889—1960), 名大敬, 字希亮。京师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推事,建国初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他布衣粗袜,俭朴博学, 为官清廉,为后学楷模。吴承传(1894─1974), 名大润,字雪斋,号羽白。曾任国民政府军医署上校军医。能文善诗。著名书法家吴进贤曾写有《柬羽白宗台》诗, 其中流露了浓郁的乡族之情, 异常感人。不妨录之于后, 以见其情:
同是延陵季子后,异地相逢不相识。
缅怀千灶万丁村,田干庠里承一脉。
山居岁月似桃源,沧山源与河坑隔。
归去来兮年复年,北国吴中同作客。
书香门第盖昌溪,论交已悔头斑白。
羡君枝圆精神健,宜齐彭聃李八百。
    从上可知, 吴承仕祖上是富甲一方的的徽州茶商,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他们在自身富了以后, 不忘扶贫济困, 在家乡捐资劈山铺路, 办义学, 修池塘,济贫穷, 建宗祠, 为人分忧排讼。昌溪至沧山源五华里千级阶梯的青石板路, 沿途所建的两处路亭等, 即是他们花重金修建的, 在今天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你能不为吴承仕家族经商成功以及大力从事公益事业由衷喝彩吗?
当再次回到路口边的亭阁处向全村回望时, 有了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想到沧山源吴氏家族现在外任教授、高工及县处级干部的就有五十多人, 在心里也只有啧啧称赞了。此山中村落虽小, 人文历史却如此厚重, 只有懂得这种历史, 才能真正懂得这一古村落, 也才能真正懂得吴承仕。
    沧山源的千级云梯又进入了视野, 在脚下蜿蜒着。
 

《八说昌溪》之八   《集遗录》里显光辉


在昌溪吴氏家谱中收录了一部有关吴仕昭《集遗录》的诗文集,这无疑是家谱中的一个亮点。笔者为此颇激动了一番,并不惜费时将它们一一抄录下来,以作为赏析和珍藏。当然也从中进一步深切认识到了吴氏祖先的另一种光辉。
吴仕昭为昌溪一之公九世孙、孟庸公长子。他于明洪武十八年(1386)钦试进士? 除授承直郎刑部广东司主事, 后升授承德郎。在任秉公执法, 治狱平允。当时为建国初期, 用法严峻, 士民冤屈而死的很多。洪武二十一年(1389)孟冬月, 吴仕昭上书直谏, 遭贬谪, 被处极刑。由于当时同僚上疏挽救, 才免去一死, 但被充军。他不忍心家族受到充军牵累, 即于当日又一次奏对,于是触怒皇上。卒于官,时年37岁。吴仕昭为国家、为家族如此轻生重义, 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忠烈气概。在当时朝廷上下产生了震动,一些人不顾个人危险,撰写怀念文章。
《集遗录》收录的就是有关仕昭公生前与友人的吟唱之作,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妨先将其收录经过作一简要勾勒,以见出它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不妨先从祁门的李义在嘉靖二年(1523年)春天所写的《集遗录?序》中来认识一番:“是集也,秋官卿吴公之所遗也。公讳仕昭,生丁元之季世,博文好古,以山水图集自娱。别号清隐?轩名希濓,意者效茂叔之光风霁月,乐濂溪之乐,以终其志也。……当时贤大夫以诗鸣者,馨其德,题其轩,绘其图,一唱群和,吟咏性情,凡若干篇,脍炙人口,表而彰之,以示传之不朽。奈何世远人湮, 家罹回禄, 皆煨烬之,余十存一二,残编蠧笥,中视之为糊窗蔽隙,不甚顾惜也。正德辛已, 裔孙准,字本直者,亦能绳其祖武,适见潇湘之图于西山之牖,盖启其端也。由是广询博访,搜幽剔隐,复获希濓之卷、清隐之图于伯氏之家,不啻连城尺璧,如锡百朋也。然历年已久,多为风雨虫鼠之所毁伤,不免字迹磨灭,亥豕不辨,又就有道而正其缺略,模录成帙,袖以示予,……噫,吾子之用心亦可谓孝且诚矣。”
    又从嗣孙吴准于嘉靖癸未仲秋所写的《希濓卷记》中可知:“……而当时诸名公相与题其轩,咏其事,一唱群和,遂成巨卷。无如历年既久,则颇残缺失次。余生也晚,未尝不为之太息也。噫,石鼓之文尚亦有缺,况兹非金石之质者耶夫?百世之下将欲深探作者之本意,即其子以求其情,即其情以求其道,于其道之所同者会而通之,则庶几也,讵可以文害辞、以辞害意哉?先世遗文必征诸其子孙,而残缺若此,可胜悼哉!于是劳心焦思,广询博访,求什一于千百,疑者阙之,存者订之,用绘厥图,以冠其上,并为之记以传焉。”
于此我们知道了此一《集遗录》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在《集遗录》里,留存有一首都御史汪尚临《题仕昭公像赞》的诗,诗曰:
    昌溪溪水碧流长, 闻道当年应宿郎。
云锁青山芳草遍, 恩公开国奉明光。
此一诗作概写了仕昭公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既简括疏荡又具诗情画意,令人喜爱。
通观《集遗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仕昭公题四景画诗及他人的应和之作;二是仕昭公题《潇湘图》诗及他人的应和之作;三是他人通过吟咏希濓轩赞美仕昭公之诗作;四是他人通过吟咏《昌溪清隐图》赞美仕昭公之诗作。总之,所有诗文全与仕昭公相关联。通过对《集遗录》的品读,可以从仕昭公身上看出昌溪人的独有品格和力量,可以从中领悟到昌溪人自古而今的价值观。

    一,从仕昭公题《四景画》诗及他人的应和之作看其价值取向

    在《集遗录》中,特别珍贵的是保存了仕昭公的八首题《春夏秋冬四景画》诗作和两首咏《潇湘图》诗作,让人十分惊喜!不但让我们能够领略他的诗作意境和情怀,而且可以见出其驾御语言的艺术功力。
我们先来看仕昭公题《四景画》诗吧。

春来无地不繁华, 水色山光满眼佳。
乌帽蹇驴何处去,杏花村里酒旗斜。

酒旗轻颺杏花风,远近山光翠黛浓。
载酒寻春联骑出,游人身在画图中。

依山跨水结幽亭,杨柳风生清若水。
看弄渔舟移白日,不知人世有炎蒸。

溪光映翠浸山光,杨柳风清水阁凉。
坐看轻舟人举网,不闻渔唱起沧浪。

老树青黄向老秋,溪江如练着扁舟。
水波不动风徐至,好问当年赤壁游。

叶脱高林秋意清,游人如在镜中行。
扁舟泛泛闲终日,云影天光浪不惊。

瑞木花开触处飘,山林高下尽琼瑶。
茅草独坐诗多思,不待乘驴踏灞桥。

玉立群山插碧天,推窗吟望兴悠然。
定应懒作干人出,不驾山阴访戴船。
    从这四组八首《四景画》题咏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四景画》的无比喜爱之情,流露出对于艺术之美的由衷激赏。而所有这一切都在根本上源于对自然界一年四季的热爱,源于对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于此我们看到了仕昭公的一颗爱美之心在激烈跳动。如此,才会对春天有“春来无地不繁华, 水色山光满眼佳”和“载酒寻春联骑出,游人身在画图中”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才会对夏天有“溪光映翠浸山光,杨柳风清水阁凉”和“看弄渔舟移白日,不知人世有炎蒸”的吟叹;才会对秋天有“老树青黄向老秋,溪江如练着扁舟”和“叶脱高林秋意清,游人如在镜中行”的观照;才会对冬天有“瑞木花开触处飘,山林高下尽琼瑶”和“玉立群山插碧天,推窗吟望兴悠然”的体味。通过对这些诗句的体味,一个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的形象鲜活地站立在我们眼前,令我们心生敬爱之情。
    难怪一个叫潜溪的人在读了仕昭公的《题四景诗》后,也写了《续题四景》的诗以作应和。诗曰:
蹇驴双出觅春丛,潇洒风流两钜公。
踏遍软红何处去,杏花枝上酒旗风。

密柳薰风暑气除,白云流水傍闲居。
江村长夏堪消日,时有小舟来卖鱼。

黄泥坂下碧云浮,赤壁山前好放舟。
江山不尽闲风月,千年鹤梦两悠悠。

江山面面绝风尘,玉树瑶花处处春。
清兴满腔浑不俗,空斋独坐懒干人。
另一个叫鹤谷逋仙的人也写了《续题四景》的诗来作应和,诗曰:
午杏风和称丽春, 翩翩两骑踏红尘。
主人定有金龟兴,一醉宁知宦海深。

柳甸新飔送晚凉,凭虗草阁傍沧浪。
高闲听彻渔家傲,不道烟波弄小航。

古木萧萧挟晚霜,秋江漫漫涌微茫。
游人过却林臯下,美酒鲈鱼载小航。

罗浮梦觉苑堂白,万玉飞装小广寒。
清彻蒲团诗思活,煮茶细啮碧琅玕。
这两人的应和之作与仕昭公的诗作恰成映照,更让我们加深了对仕昭公的审美世界的理解。仕昭公的审美世界是纯洁、妩媚和灿烂的!

二、从仕昭公对《便面潇湘图》的吟咏及他人的应和之作看其内在品格特点

在《集遗录》里我们看到还收集有两首仕昭公吟诵《便面潇湘图》的诗作,细细吟诵,殊为可爱。
其一         
细竹娟娟摇翠葆,遥山隐隐抹青蛾。
一团月影涵秋思,怪底凉风到面多。
其二
坡仙写竹称绝奇,胸中有竹千万枝。老文气吞筼筜谷,为写此君真似之。
老韲欲继二贤躅,清苦形容瘦如竹。挥毫转腕生凉飔,参差万竿立苍玉。
高低远近烟生昏,仿佛虗籁先秋寒。雨过蛟龙挂形影,月明凤凰翻羽翰。
我家此竹坡边住,一见此图心似醉。拂云直干颇萧踈,傲雪真姿独憔悴。
题诗掷笔长嗟咨,前人手种非今时。坡前新阴渐满地,岁寒节操宜坚持。
    如果说第一首作品只是写出了特有意境的美妙的话,那么第二首作品在对潇湘图作了一定的吟咏之后,笔锋一转到“我家此竹坡边住,一见此图心似醉。拂云直干颇萧踈,傲雪真姿独憔悴。题诗掷笔长嗟咨,前人手种非今时。坡前新阴渐满地,岁寒节操宜坚持”,显得异常感人,特别是“岁寒节操宜坚持”一句,写出了对保守节操的自我劝勉,显得品格磊落,意志坚强,令人颇受鼓舞。在《集遗录》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仕昭公除了爱莲就是爱竹了。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不!正是莲的清洁和竹的坚贞,构成了仕昭公的整个人格世界的骨骼。而这也正是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根本原因所在!为什么自古以来有那么多士子要咏竹、颂竹?他们是在以此砥砺自己的意志、
节操和品格啊!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仕昭公的友人们是在怎样应和的吧?在应和者中除了渐江渔者、东篱主人、梧冈、木菴、拙斋、张钧和方喜等人的作品外,还有以下这样一些友人不无充满深情地应和道:
江望次韵
湘云低压碧琅玕,湿翠濛濛拂袖寒。
昨夜月明洞箫歇,一窗秋思梦魂安。
子仪次韵
猗猗淇澳碧琅玕,日暮佳人倚袖寒。
雨过潇湘明月上,枝头昨夜凤栖安。
再咏
玉堂官纸白如银,写出潇湘一段真。
胜似捲廉秋水裹,万竿浓翠拂苍旻。
桥门生次韵
故人肄业在宫庠,每忆家山绕翠篁。
何日归来耽隐趣,一竿和月钓沧浪。
东星次韵
几个筼筜倚北崖,清风元自掌中来。
从今自掩柴门看,未许王猷取次开。
罗江次韵           
万顷碧琅玕, 萧踈带雨寒。
家家比君子,处处报平安。

湘水映清波,春山展翠蛾。
万竿添景色,绝胜淇泉多。
直菴次韵
山拥青螺水涌波,江天翠色妙于蛾。
浑然一带潇湘景,妃泪篁斑两较多。

谁拈秃笔写琅玕,雨露风晴墨色寒。
多少古今题绝妙,撚髭欲和句难安。
汪强次韵
湘云漠漠凝寒水,水澄夜静孤龙语。
二妃幽怨不可招,苍筠泪湿斑斑雨。
九嶷山高空插天,日斜倒影开金莲。
翠华渺杳不复覩,至今犹忆南薰絃。
虀斋昔作乘槎客,曾泛银河泝天阙。
归来惯识此叚奇,一握生绡写秋色。
才子次韵
生绡写出湘江水,月夜箫韶闻凤语。皇英繁怨未可知,泪痕染竹多如雨。
澄清秋水碧连天,巫山十二拥翠莲。生生妙趣不复见,世乏知音已断弦。
我今久作官游客,几度观光朝帝阙。公余览此潇湘图,满目江山挹秋色。
双溪次韵
韲斋笔底超凡俗,不作人间闲草木。霜枝雪叶一万竿,斧斤不到森如束。
初看月夜影当户,似觉风秋声满谷。翠连千亩若云屯,黑入太隐疑雨沐。
昔闻老可墨君堂,满地婵娟皆此属。三百余年寂不存,幸有吾翁近芳躅。
吴生求咏意有余,愧我形容才不足。只恐春雷破蛰时,变化无容在淇澳。
在以上这些唱和之作中,只有少数几篇直接写到仕昭公本人,如桥门生的“故人肄业在宫庠,每忆家山绕翠篁。何日归来耽隐趣,一竿和月钓沧浪”和双溪的“吴生求咏意有余,愧我形容才不足”,其余多从画作意境本身来吟咏,虽不能直接看出他们对仕昭公的评价,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仕昭公审美趣味的认同以及相交甚厚的感情流露。

三、从他人对《昌溪清隐图》的吟咏看时人对仕昭公的影响和评价

对《昌溪清隐图》的所从来,嘉靖壬午年孟月来孙邦永在《清隐图记》中说:“吾祖仕昭公丁元之季世,洁其身而晦于家,傲耽乎昌水之滨,与诸逸士相酬赠,情往而兴来,好事者为绘昌溪清隐之图,其一时林泉,风味高蹈,襟期致足乐矣。逮圣主崛兴,大召名儒,由是幡然而出。寻由郡庠趋登进士,擢授南京刑曹, 其时之可行有如是,夫以时隐而隐,曰:不事王侯高尚其志;时显而显,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以隐不徒隐,与道俱隐,出不徒出与道俱出。其出处之大概有合于古人之所云视接舆沮溺辈不侔矣,清隐讵足以尽公哉。永之遡公不克负荷之惧, 为感慨系之不能已云,僅六仅而其图已散失不可考,存者有诗数章而已。”于此可知其所从来以及之所去之大概。
对《昌溪清隐图》的经历情况,裔孙吴准知之最详,因为是在他手上失而复得的。他在《续歌识清隐图本末》中作了具体叙说:“清隐图历年既久,未免晦失,吾得之伯氏文翁,因续歌以识其本末。”歌曰:
伯翁来我岁庚辰,手携清隐云避名。东园妙手本好亊,十日始为留其真。
置之草屋乐丘阿, 忽有访戴来相过。壶天山水参差是, 才士睥睨相吟哦。
自从殂落委尘垢, 虫鼠蠹啮成断朽。烟迷雾断尺幅中, 谁复珍惜摩以手。
旧闻此图今见之,珠璧灿烂腾蛟螭。毕方肆雪失纸本, 真迹神物为呵持。
锦屏山水开新榭, 未及此图多光价。沉吟重惜意蹉跎, 漫作狂歌声上下。
其事可讴,其情可感,不愧为仕昭公之后人也!而如今,此《昌溪清隐图》已不得见,早已不知流落何处矣!面对先人,我们只有汗颜!
围绕《昌溪清隐图》,仕昭公的诸多好友多有吟咏,解读这些作品,有利于我们懂得仕昭公的为人和情怀。
天台人溆东渔叟江灝有感于仕昭别号昌溪清隐、东园道人,为写《昌溪清隐图》,特歌以赠之。其《咏昌溪清隐图》曰:
昌溪古水清且涟,昌溪林壑清而妍。吴生筑室据其会,水光山色罗堂前。
读书在泮凡几年,每忆清趣心涓涓。不知登名列俊造,岂容投足栖林泉。
明年春贡当在贤,礼围校艺期争先。文冠伦魁我所望,志同金石生宜坚。
丈夫事业须勉旃,功成名遂行言旋。昌溪之清尚可隐,此时归作人中仙。
徽州岩镇溪北人东篱主人吕旭,字德昭,咏《昌溪清隐图》曰:
昌溪之水秀且清,笃生人杰因地灵。吴郎世居此溪上,号以清逸逃其名。
吾闻大隐在朝市,用之则行舍之止。莘野耕夫受啇聘,渭川钓叟因周起。
二人名垂宇宙间, 高风凛凛谁能攀。吴郎读书郡庠里, 安能晦迹居丘山。
同宗友人好事者, 想像溪山为图写。青山绿水绕幽居, 红树白云围秀野。
吴郎岁贡登春闱, 功名拾芥英妙时。白首归来遂清隐, 溪山出色他年期。
江宁人迢思老人施孟文咏《昌溪清隐图》曰:
吴郎家居昌溪东,昌溪之水流无穷。
春风三月涨红雨,桃花浪煖鱼化龙。
滩声潺潺石磊磊,平皋远浦寻兰茞。
明年折桂步蟾宫,直泛灵槎访瀛海。
槐塘人唐子仪,名文凤,号梧冈咏《昌溪清隐图》曰:
昌溪乔木固森森,莫为林泉负壮心。
系出丰南征世学,名驰泮壁辨鸮音。
辍耕不久藏莘叟,旱岁偏应望雨霖。
明日挂帆天上去,凤池春色映华簪。
从这些吟咏之作来看,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
首先,都对仕昭公的优美家居环境作了无一例外的赞美。如江灝的“昌溪古水清且涟,昌溪林壑清而妍。吴生筑室据其会,水光山色罗堂前”;吕旭的“青山绿水绕幽居, 红树白云围秀野”;施孟文的“春风三月涨红雨,桃花浪煖鱼化龙。滩声潺潺石磊磊,平皋远浦寻兰茞”等,极尽赞美昌溪山水之美好。
其次,都对侍昭公过早地隐而不出表示了不同意见,并极尽劝勉之事。如江灝的“不知登名列俊造,岂容投足栖林泉”,“文冠伦魁我所望,志同金石生宜坚”,“丈夫事业须勉旃,功成名遂行言旋”;吕旭的“吴郎读书郡庠里, 安能晦迹居丘山”,“吴郎岁贡登春闱, 功名拾芥英妙时”;施孟文的“明年折桂步蟾宫,直泛灵槎访瀛海”;唐子仪的“辍耕不久藏莘叟,旱岁偏应望雨霖。明日
挂帆天上去,凤池春色映华簪”等。 
最后,这些吟咏之作也体现了对仕昭公的清隐之心的肯定,但认为要实现清隐当在功成名就之后,如江灝的“昌溪之清尚可隐,此时归作人中仙”,吕旭的
“白首归来遂清隐, 溪山出色他年期”等。
这种包含深情厚谊而又艺术化的劝勉,对仕昭公无疑是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为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还是步入了仕途之路。当然,从他的不幸结局来说,还是以不出仕为好,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在这一点上他自己是看得很清楚的。正因如此,他在早年即选择了清隐之路。但这种选择却被
他的友人给否定了。

四、从他人对“希濓轩”的吟咏和赞美看仕昭公的美好心志与追求

仕昭公爱莲,不但爱莲,而且以希濓名轩,表达自己的美好心志。
对于仕昭公的心志,当时的永嘉人陈民初理解得较为深透。他在所写的《希濓轩序》一文中说:“士生天地,赋稟不同,好尚亦异,昔徽之爱竹,和靖爱梅,靖节爱菊,濓溪爱莲,岂徒然哉?亦各有趣也。吴公仕昭爱莲,以希濓名轩,惟其寓之之深,故好之之笃。诚以涟漪之莲为花之君子,目击净植之莲,宜思所以为君事,不然徒以娱其心目,不契其所归,安取其为希濓?希濓之人亦濓之徒也。以希濂自况, 居是轩,读周子书,自堂而室,涵泳优游,光风霁月之蕴,而后则可以称希濓之名轩,而其乐则无涯矣。”
祁门的李义在嘉靖二年春天时节所写的《集遗录?序》中对此也作如是言:仕昭公“别号清隐?轩名希濓,意者效茂叔之光风霁月,乐濂溪之乐,以终其志也。”
嗣孙吴准于嘉靖癸未仲秋所写的《希濓卷记》一文中,对仕昭公的心志有如下体味:“夫遁世以乐志也,托物以寓情也,公慕乎古人者也。故其心必曰:莲为花之君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