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也曾写道,“吴佩孚用兵确实有天才,全是从《三国志》、《列国志》、《说岳》、《水浒》等书得来,但变化应用全是他的天才”。
吴佩孚的确继承了传统的军事文化。吴少时即好“七子兵法”, 私淑周公、卜式、成吉思汗、关羽、岳飞、戚继光、曾国藩等”古今英雄人物。洛阳练兵的指导思想大多来源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戚家军和岳家军的练兵方略。
吴佩孚早年曾人保定军事学堂,学得了兵法、测绘、侦探、战略战术、阵地攻坚及野外要务等多种近代军事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于1904年初“以第一名毕业”。 因为接触过近代西方军事科学知识,所以他也注意观察、总结西方国家战争的实践经验。日俄战争时,吴佩孚“常观察日军之作战方略,将战争经过,详记于手册之中,与昔时保定军官学堂修得之战术,加以比较研究”。( 他将这些研究之所得运用到了练兵之中。他还研究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得出“最后之胜败,仍决于白兵(刃)战”的结论,因而起用洛阳附近偏僻山中的拳师,“授以上尉至少校之官职,委以教育幼年兵团之任”。
吴佩孚不仅从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且注意吸收欧洲近代军事知识,总结现代战争的经验教训,从而铸就了其独具特色的练兵思想。窥其大貌,有以下几点:其一,重思想教育。吴佩孚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他强调“军人以忠孝为体,明顺逆为用”,¨¨ 盱 把儒家伦理与军营纪律揉合在一起,教化士兵。吴佩孚尤其注重对官兵进行“忠”和“孝”的思想教育。认为这是“基本教育”,是其他一切军事教育的基础,如“基本教育”实施不好,则练兵结果断难良好。他把传统的“忠”和“孝”作了改造。所谓“忠”,即“保国卫民”,“爱国御侮”,“同仇敌忾”,“义无反顾”。能“忠于为国为民之长官”且“奉命唯谨”,即是忠于国家。但对于长官又不能盲从,这样“反陷长上于不义,即为不忠,能挽回方为忠也。即或无力挽回,亦应力图所以处之之道,不可有激烈举动,酿成大逆。”⋯ 所谓“孝”,即军纪严明。“经过地方,秋毫不犯,舆情欢洽,父母闻之,衷心愉悦”为孝。反之,“若纵兵殃民,众怨沸腾,辱及父母,即为不孝,且为不忠。”吴后来还曾把“孝”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敌来应努力抵挡,须知祖宗遗留之山河,即先人之产业,亦即民族存亡之国土,不可丝毫与人,否则即为不孝”。吴佩孚发挥了传统“忠”、“孝”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并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但仍然带有一定的愚忠色彩。
吴佩孚把官兵关系问题也列入思想教育之中。他认为“军队无平等,有阶级”,士兵对长官要绝对服从,但同时也强调“官爱兵”。他指出:“兵之于官,最易感动,生死虽大,有因一丝一缕之恩,而蹈死不辞者”,因而教育手下军官说:“惟将真能爱兵,自然生感,故不必人人有千金之惠,再生之德,即此例彼不觉倾心”。 吴佩孚自己就经常搞些“雪夜赠寒衣”、“步月慰士卒”、“凯旋赋悼亡”的活动,配合“精神训话”、唱军歌等其他形式向士兵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洛阳练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重练将。吴佩孚认为,“自古中国练兵,先重练将。盖得一良将,即可得无数精兵也”。 洛阳军官教导团规定军官在作战时要“身先士卒”,且要和士兵“同甘共苦”。吴教导部下“凡为将之道,冬不披裘,夏不衣葛,暑不摇扇,寒不围炉,必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o[12](P80-81)强调为将须知“我有苟且之行,即不足以责人,且责人人亦不畏”,发布号令前要先“斟酌准情”,一旦发之后,“期在必行,用命者赏,不用命者罚”。
吴佩孚对部属要求极严,尤其表现在戒财、戒色上。在吴佩孚声势显赫名震中外的时候,他对部属要求最为严苛,如若部属被吴佩孚发觉私拿了不义之财,即便是一文钱,也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吴本人亦不蓄私财。对戒色也是如此,凡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军官,一经查证,立即撤职。
其三,谋求军事近代化。吴佩孚推崇传统兵学,但其军事思想也不乏近代化色彩,并有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向。吴佩孚对新式兵器重要性的论述不多,但从他大批购置适应近代战争的新式武器并增设新兵种的举措,我们可以看到其军事思想趋向近代化的萌芽。
最能体现吴佩孚军事思想近代化色彩的是吴的军事教育思想。练兵时吴佩孚采取了把军队与学校相结合的办法。他在洛阳开办了军事学校。士兵的课程除军事学科外,算学、经济学、地理学、法学也是必修课。士兵在接受技术训练的同时,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吴本人也注意吸收近代军事学知识,并有意识地将其与传统军事思想相融合。
不可否认,吴的军事思想仍然是“中体西用”式的。他对西方近代军事科学指认识较为肤浅。这从他持“西学中源”说的观点可以看出,比如,他认为西方近代军制学“系发明于黄帝”。他尽管让军官、士兵学习近代军事知识,但内心最推崇的仍然是不怕死、不爱财的传统儒将、儒军,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传统战术,科学和技术是被忽视的。
三、练兵的实践
练兵前,吴佩孚召集全军作了一番动员。他说:“我们应当勉励部下,学习岳家军冻不拆屋、饿不扰民的严格纪律;学习岳家军以寡击众、以少胜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灵活战术⋯⋯练兵须先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比如农民种地,播种以后,非勤耕勤耩,才能长出好苗;非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丰收。练兵之道,也应如此。” 得到部下的一致拥护后,吴佩孚宣布成立教育处,由教育长李成霖负责,专门主管军事训练,并宣布以他所作的《满江红•登蓬莱阁》为军歌。练兵活动有声有色地展开了。
(一)扩充兵力 扩军是洛阳练兵的第一步。吴佩孚自第三师着手,裁汰老弱,募兵补缺。由于吴素有不爱财、不怕死及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表现和“常胜将军”、“爱国将军”的美誉,在民间深有影响,一时间赴洛投效吴军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包括不少学生,一度曾造成地方学校的“办学危机”。《晨报》曾报道说“一时开封各校学生,纷纷投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