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轩布衣本色
--泰州吴嘉纪家族
吴嘉纪出生时,泰州吴氏已呈衰势。所以,吴嘉纪自幼生活于底层民众之间,目睹"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严酷的生活现实,使吴嘉纪的诗以贴近民众,贴近现实而闻名。如陆延伦所论:"吴子之以诗为史也,虽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吴嘉纪以诗史的地位与杜甫、元结齐名。
(一)家族渊源
吴嘉纪家族的渊源由于史料的缺乏,难以细考,只知道他的四世祖吴显卿在元代曾任官提举。元顺帝至正年问,政治腐败,吴显卿辞官隐居到泰洲安丰场,遂籍于此。吴嘉纪的七世祖吴汝宁性情豁达敢为,其兄有罪当死,他毅然代兄而死。此后,吴氏家族开始衰落。吴嘉纪的祖父吴风仪,字守来,号海居,是明代著名理学家王东压(字心斋)的学生、泰洲庠生,曾追随乃师四处游历,晚年在家乡以教书为业。吴守来生五子,个个善学。其中第五子吴一辅,就是吴嘉纪的父亲,学问最好。吴一辅也有五个儿子:长子失名、次子嘉绅、三子嘉经、四子宾国(以字行),五予即吴嘉纪。由此可见吴嘉纪家族原本也是诗书传家的官宦门第。
(二)乡土诗人吴嘉纪
1.绝意仕进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江苏泰洲东阁。东阁又名安丰盐场,为灶户盐民聚居之村镇。吴嘉纪幼年聪颖优异,孩提时代已受家学影响专攻科举,欲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因此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秀。作文下笔即成,且常有超人的见解。吴嘉纪正规受业于刘国柱,刘国柱字则鸣,江西人,"少有大志,游遍四方,访名儒宿学,以贸见闻。"刘国柱到扬州后,因崇尚王心斋的理学,即从师于吴嘉纪的祖父、王心斋的嫡传弟子吴风来,参加泰洲的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庠生,遂定居于泰洲梁垛场。刘国柱后来主讲泰洲社学历时十年,吴嘉纪即其门生。实际上,吴嘉纪也是其祖父的再传弟子。后来吴嘉纪也以乡试第一的成绩获泰州庠生。但正当吴嘉纪踌躇满志,意欲仕进之时,明朝灭亡。康熙二十一年(1682),他的族人吴苑考中进士,他去拜访时说他与吴苑虽是同志,但"竞罔出处殊,我实由自弃,"并表示对自己不仕决不后悔,"老马甘盐车,老死何是伤。"
吴嘉纪生活的扬州郡泰洲东淘是两淮重要的盐场之一,居民多是以煮盐为生的灶户,盐商盘剥,官吏欺诈,水灾、军输使灶户们的生活无以为继,吴嘉纪《税完》诗云:
输尽翁中麦,税完不受责;股肤保一朝,腹肠苦三夕。灶户们食不果腹,更无力修复居住经年的破屋,为此吴嘉纪写《破屋诗》云:
昨夜雨歇天作霜,烈风怒号落我宅;宅舍压倒存一半,其下儿女声啃喑。
由此可见灶户生活的艰辛。但物质的贫乏却无法阻挡文化的活跃。张符骧在其《俞其武诗序》中曾说:"吾洲之荒鄙而代有闻人,今即不是远引,如王心斋之理学、沈风罔之忠谠、华南畹之天官、吴陋轩之诗、黄童之奕,海内承学者未之或先也。"扬州两淮地区出现这么多富有成就的学人,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1644年,明王朝灭亡后,虎视中原的清兵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定鼎北京,挥师江南。南明督师史可法列阵扬州,阻击清军,殊死一战,兵败城破。清军进城后纵兵屠城十天,史称"扬州十日"。随后薤发令下,声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此,不少明朝遗民士大夫避锋乡下,归隐民间。仅东淘一带,就有与吴嘉纪同样生于明末而名闻遐迩的学者儒士十一人,他们注重民族气节,甘受清贫,绝意仕清为宦。他们以诗文为友,在偏僻的乡间,过着清苦而自由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哺育了一代乡村诗人吴嘉纪。
2."陋轩"诗上品
明清交替,世事巨变,一下子改变了吴嘉纪的人生道路。此时,吴嘉纪的三兄吴嘉经又在动乱中为仇家所杀,更为吴家平添了莫大悲哀,以至国恨未报,又添家仇,从此吴嘉纪绝意仕进。他取号"野人",门称"陋轩",在方圆百里之内,结交了一批多为生员秀才的明朝遗民。他们结社淘上,写诗酬唱,在艰难的生活中度日,只有志同道合的诗友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乐而忘忧。
吴嘉纪的诗友中,第一个是他祖父的老师王心斋的五世孙王衷丹。王衷丹字太丹,安丰场人,崇祯生员,明亡后他回到家乡与吴嘉纪、沈聃开等写诗答对,并"以鬻字糊口",但"日得钱够德粥则不多书",后病剧时,"以砚托友人吴嘉纪治身后,砚未售而身先亡"。王太丹无子,死后无钱安葬,作为太丹最亲密朋友的吴嘉纪也是捉襟见肘。正在吴嘉纪为难之时"友人吴次严、汪次郎赠金葬之。"吴嘉纪对此十分感激,遂写《王太丹死不能丧,吴次严、汪次朗增金发丧,感泣赋比》的诗以记,诗中说"太丹平生友,且为云为雨",但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曾会面的朋友吴次严"不重黄金重白骨",使吴嘉纪发出了"始信兄弟多在四海间"的感叹。
吴嘉纪还写有《哭王太丹》的长诗,叙述他与四十七岁身亡的王太丹有"二年去白甸,三军吴村居,十年虎墩客"的十五年胜似兄弟的手足之情,当初二人每次相见"入门咋呼君,君欢动须眉,亲为设床席,命妇烹瓜蔬。十日五日留,三更二更俱"是何等的亲热!如今却是"君辞海上去,我在人间孤。"上述两首讴歌人间真情的诗,使我们看到了吴嘉纪淳朴的人格和隐隐的哀怨。
吴嘉纪与之交往密切的另一个人是吴雨臣。吴雨臣名元霜,字右迁,安徽歙县人,与吴嘉纪同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又都是儒生。但这并不是他们感情深厚的主要原因,吴嘉纪曾用如下诗句描写二人之间的关系:"俱是先朝戌午生,相知端不为同庚。黄麈战伐无年代,自首渔樵此兄弟。"因为战乱不已,二人才同趋归隐路,共为知己人。清顺治九年吴嘉纪三十五岁时,吴雨臣曾助吴嘉纪资本,让他去行贾经商,吴嘉纪曾到白驹场、清江浦一带贩卖柴草,换回小麦,以获取微利为生,这种患难至交是十分难得的。吴嘉纪写有不少赠答吴雨臣的诗。康熙三年九月十日,吴雨臣过皖江时翻船溺死,消息传来吴嘉纪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一气写下六首哭雨臣的诗。他颂扬雨臣超脱世俗,不慕权势的高风亮节,"一褐乾坤里,于人绝无求:犹恐姓名著,以为平生着";他说吴雨臣,"堂上有高洁,里人至今传,吁嗟吴右迁,实不愧其先"。认为吴雨臣家族深受前明国恩,在明清鼎革之际,他保住了先人的"高风亮节",是无愧于先人的。吴嘉纪颂扬吴雨臣的气节,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流露,而且也是对一批变节者的鞭挞,如前明兵部尚书、荆辽总督洪承畴之流,受国厚恩,高官厚禄,一旦挫折,则奴颜婢膝,侍奉新主,屠杀抗清志士,镇压抗清军民,双手沾满了往同事和无辜百姓的鲜血,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的人格,与吴雨臣相比,猪狗不如。吴嘉纪和他的朋友们,正是以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鼎立于天地之间。从吴嘉纪与另一位新安籍朋友郝羽吉的交往中,还可以发现,朋友是吴嘉纪及其一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郝羽吉客居扬州,是一位以贩卖鱼盐为生的商人,家境比较富裕,为此他经常周济吴嘉纪一家,常常给吴家寄布,寄茶,甚至寄梅花观赏。从吴嘉纪写的《郝羽吉寄宛陵棉布》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