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拥戴朱明
--宜兴吴氏四家族
宋元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兴盛,多山多水的江浙地区成了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生活在这块文化沃土上的宜兴吴氏家族,也在人才辈出中崛起。吴云由元朝翰林待制入明为湖广行省参政,以出使云南为明王朝尽忠殉职。此后,吴俨以进士入仕朝廷,他不惧宦官权势,谏阻明武宗微服私行,为其家族奠定了崇尚正义,直言敢谏的抗争精神,他力请振贷灾民,舒缓社会危机,维护了明王朝的统治。其从孙吴达可,秉承祖父遗风,继续与腐朽的宦官势力做斗争,保持了廉正之名。当朱明王朝大厦倾颓之时,宜兴吴氏家族的子孙们亦竭尽全力欲图挽回败局。吴炳、吴贞毓追随桂王永历政权,辗转湖广云责之间,为朱明王朝尽忠至最后时刻。
宜兴吴氏家族爱国忧民的家风,使其族人代代出忠臣,成为与朱明王朝相始终的名门望族。
(一)大明忠门吴云家族
吴云原为元朝翰林待制,朱元璋反元起义后,吴云改仕朱明政权,任湖广行省参政。
洪武五年(1372),明王朝统一了中原地区,但云南仍为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割据。把匝刺瓦尔密继续忠于逃到塞外的北元政权,岁岁遣使进贡,恪守臣节,与朱元璋的明王朝对抗。
洪武八年,明王朝进一步巩固,朱元璋又想派使臣招降云南,因吴云曾在元朝为官,故召吴云到京城,对他说:"今天下一家,独云南未封正朔,杀我使臣,卿能为我作陆贾乎!"
吴云明白朱元璋让其出使云南,说服梁王臣服于明朝的意图,叩首受命,并立即整装上路。
此前,梁王曾派遣使臣铁知院等率二十多人朝觐漠北北元朝廷。铁知院等在朝觐途中被明大将军徐达的部下俘获,被送到京城南京献捷。朱元璋释放了铁知院等,让他们与吴云一起回云南说服梁王归降。不料刚入云南梁王辖区,铁知院即毁约背盟。他们商议说:"我们奉梁王命令觐见大元皇帝,结果中途被明军俘虏,罪大当死,何以再见梁王!"于是他们共谋引诱吴云,要吴云篡改大明皇帝朱元璋给梁王的御书文件,与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欺骗梁王,吴云誓死不从,铁知院竟然杀害了吴云并向梁王搪塞了他们出使漠北之事。不久,梁王得到报告,知道了吴云被害的真相,便派人收拾吴云的遗骨,将其送到的给孤寺安葬。
吴云的儿子吴黻得知父亲遇害的消息后,立即将此事报告了朝廷。明廷给四川地方政府下令,让他们把吴云的遗骨护送到宜兴安葬,并且征召吴黻为国子生。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五月,明朝廷赠吴云为刑部尚书,加其谥号为"忠节",将吴云及其前任、出使云南的王炜二人的神主共建在一个祠堂中,供人们祭祀纪念,取名"二忠祠"。
吴云不辱使命,为国尽忠殉职。他的壮烈牺牲,成为朱明王朝宜兴吴氏的第一忠门,为宜兴吴氏赢得了声誉,增添了光彩。
(二)尽忠直谏的吴俨家族
1.直言极谏的吴俨
吴俨(?~1519年)字克温,他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宜兴吴氏崛起的一个新家族的奠基人。
吴俨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在宜兴地区浓厚的文化气氛熏陶下,学-N水平不断提高。成化二十三年(1487),吴俨高中进士,圆了读书入仕之梦。朝廷以其文学优等又擅长书法,授予他庶吉士官衔,任翰林院编修。此后,又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为从五品官,执掌南京翰林院。
明武宗正德初年,吴俨被招到北京参加《孝宗实录》的编修,并担任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讲筵。此时,宦官刘瑾因弘治时侍奉武宗于东宫有功而被重用,专掌钟鼓司,成为受武宗宠信的"八虎之一",因其善于诱导武宗嬉戏游乐,进为内宫监,再进掌司礼监。刘瑾于特务组织东厂、西厂之外又设内行厂,派缉事人员四处活动,贬逐了反对他的内阁重臣刘健、谓t迁、李东阳等人,引进了依附于他的朝臣焦芳、刘宇等人,威福擅权,不可一世,朝士多趋附之,人称"千岁"。
刘瑾听说吴俨家富有资财,就派人以高官美差引诱吴俨向他行贿,结果遭到了吴俨的严词拒绝,由此,刘瑾对吴俨怀恨在心,他利用朝廷考核官吏政绩之机,以考绩劣等为由以皇帝诏令的名义将吴俨罢官。吴俨宁肯丢官,也不屈服于刘瑾的威势,毅然回乡务农。正德五年(1510),刘瑾事败被诛,吴俨才被召还京城复职。他不畏惧权势的高尚品德为其开辟了仕途,回京后的吴俨连连加官晋爵,短短几年就升任了礼部左、右侍郎,再拜南京礼部尚书,成为朝廷要员。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明武宗微服私访,由昌平再到居庸关,因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不准出关,才被迫返回京城。吴俨等上疏抗争,指斥武宗不守祖制,极力谏阻他再度微服私行。但是武宗并不听吴俨等大臣们的忠告,再次微服离京。这次,他出了居庸关到了宣府(今河北宣化),反而命令守关的大臣拒绝朝臣出关伴驾,并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朱寿"的名义巡边,再以"亲统六师肃清边境"有功为名,加封自己为"镇国公"。为此,吴俨再次率大臣谏阻武宗,该疏说"臣等初闻驾幸昌平,曾具疏极论不蒙采纳,既闻出居庸,幸宣大,宰辅不及知,群臣不及从,三军之士不及卫,京师内外人心动摇",疏中指出国家连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社会危机四伏,整个国家犹如一堆干柴,随时会燃成燎原之势,动摇国家根本。"徐淮以南,荒馑千里,去冬雨雪为灾,民无衣食,安保其不为盗。所御之寇尚无隔阴山,而不虞之祸或猝起肘腋,臣所大惧也"。可惜,这样忠贞直率的意见,内阁并没有报告给皇帝,而一任皇帝胡作非为。这时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吴俨痛切地感到了明朝统治的危机,但最高统治者明武宗只顾个人游乐玩耍,而不问国事如何,内阁大臣们只图保位固荣,像吴俨这样中肯直谏的上疏也被他手压,这不能不引起吴俨极大的忧虑。在忧国忧民之中,吴俨于正德十四年死于任所。
吴俨死后,朝廷赠其官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肃"。吴俨为国家恪尽职守,为本家族也争得了社会地位。他爱国忧民,忠直敢谏的抗争精神,也培育了家族门风。
2.直谏家风的传人吴达可
吴俨死后,他的从孙吴达可再次以直言极谏而使宜兴吴氏扬名于世。
吴达可字安节,他自幼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中长大,深受家学熏陶,自己又聪明好学,万历五年(1577)考取进士,开始在朝廷中为官任职。吴达可先后担任过会稽(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高(江西今县)、丰城(江西今市)三县的知县。因他秉承了祖父刚直不阿的遗风,为官主持正义,所任县治都政绩卓著,获得了很好的声望。
由于吴达可为官公道正直,廉洁清明,后被选调为朝廷御史。他初任御史便上疏请求皇帝经常去听讲官讲学,倾听朝中大臣们的意见,同大臣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的奏疏,很为执政大臣们赏识,并被报告了皇帝。当时大学士赵志皋长期患病,本人屡次请求退休,都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吴达可上疏朝廷,指出赵身体衰弱,头脑昏庸,不能再胜任大学士的重要职务,应该予以罢免。虽然皇上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但他仍满怀信心,企图通过自己的进谏帮助皇上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