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政治风云浮萍--建始吴国桢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24: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949年年初,淮海战役全部结束,人民解放军已歼灭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指日可待。吴国桢对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已不抱什么希望,于1949年3月,借口身患疾病坚辞上海市长一职,4月14日获准。吴国桢任上海市长三年,这三年也正是蒋介石从全面发动内战到彻底覆灭的三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结束。5月,蒋介石败逃台湾。

9.台湾省"主席"

吴国桢辞去上海市长后,举家迁往台湾。挂着总裁办公室设计委员的虚衔,不理政事。

蒋介石虽然败逃台湾,但国民党除在台湾大批驻军外,还占领着两广、云南、四川三省,军费开支巨大,而已经对蒋介石集团失望至极的美国,已决定不再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转而推崇吴国桢,认为他是一位"能干的人",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民主先生"。1949年11月,为军费筹措而一筹莫展的蒋介石派郑介民赴美争取援助,得到的回答是:军事援助的先决条件是让吴国桢担任台湾省主席。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获取美援的蒋介石马上于11月30日通过行政院会议同意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并于12月13日派空军专机将正在台南的吴国桢接回。

吴国桢上任后,一方面努力争取美援,一方面整顿台湾当地的财政与税收。1950年7月,蒋介石国民党进行了改造,撤消"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代之以由二十五人组成的中央评议会,吴国桢成为评议委员,一度赋闲在家的吴国桢再度被重用,对蒋介石自然有感恩不尽,鞠躬尽瘁,不负厚望的感觉。但是,由于他的愿望和努力与蒋氏父子格格不入,彼此之间再起风波。

吴国桢长期在美国留学,自以为美国式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因而为此梦寐以求,试图将台湾建成一个西方"民主"式的"民主乐园"。为此而多次在蒋介石面前力争,抓住一切可以进言的机会,敦促蒋介石抛弃独裁,推行民主。而蒋介石始终认为:在台湾实施什么"民主政治"有如天方夜谭,绝不可能。吴与蒋之间因社会政见不同再生龃龉。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正热衷于改造国民党,以借"改造"之机,把儿子蒋经国塞进相当于国民党中常委的"中央改造委员会",并大肆肃清异己,为进一步搞独裁和实行家天下而奠基。

1950年3月25日,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政治部主任,这是他在担任"总统府资料组主任"同时的一个兼职。这些从表面上看并无特殊权力的官衔,实际上却拥有左右台湾政局的巨大潜在性威力,因为他控制着台湾全岛的情报机构和特务组织。蒋经国将特务组织的扩大化,在客观上与担任台湾保安司令而又同鄙视特务与独裁政治的吴国桢产生对抗以至形同水火。当时,蒋经国凭借着他手下庞大的特务组织,将触角伸到台湾政治、经济、军事、金融、文化甚至社会治安在内的每一个角落,特务可不经正常的手续,没有任何证据和理由随意逮捕人。吴国桢对这些所作所为越来越难以忍受,于是多次向蒋介石进言,而蒋介石显然要纵容特务以维系自己的独裁。如此,吴国桢与蒋氏父子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只好再次提出辞呈。1953年4月,吴国桢的辞呈终于经过了"行政院"官样化的批准。吴国桢向新任台湾省主席俞大钧办完移交后,搬出省主席官邸。吴国桢三年零五个月的台湾省主席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对于这一段时间吴国桢麾下的台湾省政府的政绩,蒋介石曾在1951、1952、1953连续三年的新年贺辞中,称赞省政府"尤其是在财政、金融和粮食问题上""政绩堪称第一"。

10.远走美国

无孔不入的特务统治下的台湾和蒋介石坚持独裁的立场,使吴国桢不再留恋台湾,也彻底舍弃了他所受的中国传统的"愚忠",放弃了一心帮助蒋介石整军经武,打回大陆的野心,于1953年5月24日动身,与夫人一同前往美国寄居。他在三十年后的1983年3月寄给杜建时的一封长信中曾吐露衷言:"弟之离台来美,事出仓促。当时有人疑我另有企图,乃实出于不得已,因此遂产生极端厌恶政治之心理。"

他们到达美国后,先是赴格林奈尔母校接受该校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人邀请,去美国首都华盛顿作客,最后,赴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的温泉作短期旅游和疗养。疗养了一段时间后,吴国桢为了生计问题,来到美国北部的伊利诺州的伊凡斯敦城,希望在这个大学城中谋到一个教授的职位,但在华人受歧视的美国,特别是国民党败北台湾后的几年中,许多原大陆倾向国民党的解甲将军、退职学者蜂拥至美国,造成美国华工骤增的情况下,想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便是以吴国桢的学识和才干,一时也并不容易被认可。无奈之下,吴国桢只得求在重庆时认识的朋友亨利·鲁斯,与他签约三年,担任《芝加哥论坛报》的远东顾问,负责撰写一些时事评论,业余时间,应邀去美国各地演讲,换取部分酬金以补贴家用。

吴国桢刚到美国时,虽然与蒋介石政见不和而对蒋氏父子不满,但仍以"大局"为重,积极参加在美国的国民党人士的集会活动,在各种公众场合其发言内容也时刻保持与台湾国民党的步调一致。但是,1953年11月,蒋介石突然将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撤职,台湾政界、新闻界等媒体透露的原因为:与吴国桢为同乡,两人私交甚好的王世杰包庇吴国桢,并在吴去台时私自拨给吴五十万美元,为此而被"着即免职"。寄居台湾的吴国桢于1954年1月从留居台湾的乃父那儿得知消息后,为此愤愤不平,他立即草拟一份"辟谣启事"函寄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其钧,请其转呈蒋乔石,以政府的名义查实后为自己辟谣。然而,张其钧竟将"启事"交由吴国桢的父亲,让其自行刊登,自然没有一个台湾媒体肯如此做,吴经明多方请求无果,只得函告其子。吴国桢一生清廉,突蒙受如此不白之冤,自费登"启事"又遭拒绝,联想到了昔日在台期间蒋氏父子的独裁与特务统治,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1954年2月7日,在芝加哥W.N.G电视台倾吐了他多年郁积的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揭露了台湾蒋氏父子的独裁统治。吴国桢与他多年为之倾心操劳的国民党和以蒋氏为首的台湾当局由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而发展为彻底决裂。

1961年,吴夫人黄卓群患胃溃疡手术后,始终难以彻底康复,医生建议离开寒冷的美国北部,到气候稍微温暖的南方疗养。1963年,吴国桢借去南方乔治亚州的阿姆斯特朗学院讲演之机,正式签约该校,担任历史和哲学方面的教授。随后于1953年举家迁到乔治亚州的滨海小城萨凡娜定居。萨凡娜位于大西洋西海岸,是一座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丽而恬静的滨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幽雅,是一个难得的生活和疗养的好地方。

在此期间,吴国桢不问政治,勤奋耕读,从此彻底脱离了使他一生沉浮不定的政治生涯。除了兢兢业业完成他每年六门的功课外,还以他的才干和学识,以他从小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试图努力纠正美国青年的消极与颓废。因为,六十年代,正是美国陷入越南战争,青年们生活于战争的阴影中,精神不振,及时行乐,嬉皮士流行,有的甚至堕落为吸毒、酗酒、淫乱和犯罪。这种不良风气很快蔓延至吴国桢所在的小城。面对这种情况,吴国桢不仅在课堂上结合历史和哲学的授课,将中国传统美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教育这些少不更事的美国青年,启迪他们去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为此而深受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