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武昌起义功臣--鄂州吴兆麟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22:5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赶回中国,父子深谈了三日后,便来到了程潜任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司令部,担任了司令部联络参谋,投身到了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因为国共合作,统编为第十八集团军的正副总司令的朱德和彭德怀也恰与第一战区同住一院。当二人听说吴景明即赫赫有名的吴兆麟的儿子,为参加抗日刚从日本回国,便各自写了"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和"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的题字,对父子二人的爱国行为深表赞赏。

1938年秋,武汉三镇处于紧张的形势中,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武汉面临陷落。困卧病床的吴兆麟眼看英雄一生的自己就要成为亡国奴却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病势日益加重。10月12日,把要留下来照顾自己的夫人送上去往重庆的轮船,自己因病重与留下来照顾自己的二女儿祖芳、二女婿金溥临留在武汉。1938年10月25日,中国军队被迫撤离武汉,武汉三镇陷落。本来繁华的武汉市,如黑云压城,家家闭户,商店停业,工厂关门,一片沉寂。卧病在床,身心憔悴的吴兆麟每天只有靠汤药支撑度日,却仍然紧张地关注着外面的一切情况。即便在病重住院期间,在哮喘病加重引起肺气肿,说话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都抓住女儿来看他的一切机会,打听消息,女儿担心父亲情绪焦虑,不利恢复,再三劝他安心养病,暂时不管外面的事情,他却硬撑着说:"我在病床上当亡国奴,怎么能安得下心呢?我问一问外边的事,心里也好受一些,不论是好是坏,你们知道的消息应该告诉我才好。"

日寇为巩固在武汉的统治,急欲培养亲日势力,建立亲日政府,他们探知吴兆麟素有声望,且尚留武汉,即派人诱以出任伪军总司令,吴正对日寇入侵满腔愤怒无处发泄,自然严词拒绝。但日本并不就此罢休,不断派人上门以"和平救国军总司令"、"湖北省政府首席参议"等职予以劝诱。吴兆麟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纠缠,先是以生病为由住进医院,后避居于郊区一家木板厂的楼上。

子吴祖善死后,女儿怕父亲难以承受再一次丧子的打击,将丧事草草办完后,才想办法婉转地告知父亲。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吴兆麟听说后,却在流着眼泪一阵沉默之后,长叹一口气,女儿说:"国破家亡,遭到这种不幸的,何止我们一家!全国受苦受难的家庭,多得很啊!"。做儿女的又一次深切体会到了孱弱的父亲的宽广胸怀和坚强意志。

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规模进攻苏联,战火烧到了莫斯科郊区;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接着战火蔓延至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成为东方抗日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吴兆麟的病情也随着形势的严峻而进一步加重。哮喘病本来在夏天会因为天气的温暖而减轻,但这一年的夏天吴兆麟的病情却丝毫没因天气的转暖而好转。

1942年10月17日,就在武汉市郊木板厂的楼上,吴兆麟病逝。

吴兆麟去世后,重庆国民政府于1943年7月31日,发出褒扬令称:"吴兆麟早岁参加革命,卓著辛勤。辛亥首义,率军奋战,指挥前敌,克奏战功;民国成立,续领师干旋,因裁兵解甲归隐。嗣后,致力社会福利事业,尤具热诚。兹闻溘逝,良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往绩。此令"。吴兆麟的遗体,先是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安葬到葛店老家吴氏祖山之上,后为表彰其一生功绩,于1948年4月改葬于武昌卓刀泉方家嘴墓地。

(三)和睦之家

吴兆麟一生共娶过两个妻子。第一任妻子的早逝,虽然给他留下了一生中巨大的痛,但是两个妻子都给了他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1907年,吴兆麟从参谋大学请假回老家葛店宗国岭,与他的第一个妻子詹焕芝结婚。当时,吴兆麟二十五岁,詹焕芝比他小一岁。詹焕芝的家在离葛店不远的另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一个方圆几里有名的中药铺,药铺的主人就是詹焕芝的大哥詹焕章。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兆麟跟随父亲到药铺看病抓药,詹焕章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少年才俊。后来,听说吴兆麟在省城当了初级军官,还上了军官学校,更感觉这是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年轻人。遂主动亲自找到吴兆麟的母亲叶太夫人,要将他的妹妹许配给吴兆麟。叶太夫人看到药店老板亲自上门提亲,心中非常高兴。立即赶到武昌与吴兆麟商量。吴兆麟一方面愿意听从母命,另一方面他也见过詹焕芝,认为她的人品无可挑剔,当即答应下来。

1907年秋,吴兆麟在省城租了一间民房,把母亲和詹氏从乡下接到]城里。这个时候的吴兆麟正在为筹款印刷革命刊物到处奔走,善解人意自詹氏主动为丈夫分忧,把娘家陪嫁的手镯、皮箱等物自愿捐出变卖。以支誊多印一些革命书籍。日知会的同志闻知后,都夸詹氏是吴兆麟的贤内助。1908年3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按照家族谱系排序,应该嘉"祖"字辈,取名祖芬。1910年和1912年詹夫人又生下了二女儿祖芳和夕儿子祖慈(号汉生)。在大儿子出生的前一年,即1911年,叶太夫人去制了。那时,吴兆麟正在武昌忙于领导起义,当总督瑞潋听说了武昌起义自总指挥就是吴兆麟后,恼怒之下,当即派兵包围了吴兆麟家,周围顿时起了一片喊杀声,正在病中的叶太夫人在"杀吴兆麟全家"的喊叫声中巾恐而亡。第二天武昌全城光复后,吴兆麟才得知母亲去的消息。所以当1912年6月,吴兆麟奉调进京的时候,就只剩吴兆麟夫妻和他们的三个儿女了。

在北京期间,本该年轻有为的吴兆麟,却身居闲职,无所事事,心情免不了郁闷,在寄情诗书中,也深得妻子抚慰。只是,这时的詹氏经{患病,身体一直不太好。当1915年夏吴兆麟获准离京的时候,他们的二儿子已经出生。一家六口风尘回到武汉后,本就病弱的詹夫人经歹住旅途劳顿,病情加重,经多方医治,仍不见好转,于9月22日病逝。日年仅三十三岁。詹氏与吴兆麟结婚八年间,跟随丈夫起伏跌宕,走南B北,没有享受到稳定与富有,但却为吴兆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她事母孝谨,生活节俭,与邻里、亲朋和睦相处,支持、理解丈夫的事业痛失爱妻,对吴兆麟的精神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极度悲伤的他在主友的帮助下为妻子安排了后事,于次年春天回到了葛店。打算从此过一种离群索居,寄情田园的生活。但是,一个军人出身的单身男人带着四一孩子,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亲友在为他叹息的同时,准备帮助他重著建立一个家。吴兆麟一边对妻子难以忘怀,另一边又不忍失去母爱的子,思想陷入矛盾。

19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才貌不凡的女子,她就是当兆麟的第二个妻子魏淡如。这年的农历五月十八日,葛店街唱大戏。兰兆麟坐在台下的茶桌旁,在他的课桌就是魏淡如和他的母亲。装束与一般女孩子不同,不施脂粉,显得格外清秀、气质不凡的魏淡如很快引起了吴兆麟的注意。事后,他才知道她是葛店街上有名的书香之家的魏小姐。过了几天,他派人前去魏家试探性地提亲,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同意。魏淡如生于1893年,六岁始读书,能诗善画。她既接受了传统教育,也接触了新式文化。视一切淡如水,不裹脚,不蓄辫,总爱一身男儿打扮,且生性高洁,不肯与纨绔子弟为伍,因而二十三岁仍未婚嫁,这在当时的湖北农村,已经进入老姑娘的行列,父母虽为此忧心,却毫无办法。

魏淡如知道吴兆麟是辛亥首义的英雄,这位接触了新式思想的姑娘欣然决定嫁给这个丧妻且有四个孩子的男人。

1917年,吴兆麟与魏淡如结婚,婚后一家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