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忠门诤臣显宦--宣州吴柔胜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6 1:03: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川的防御战。面对险恶的形势,南宋政府为了巩固长江防线,构建坚固完善的防御体系,授令吴渊以独立处理光州(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丰州(今陕西府谷西北)、蕲州、黄州等诸州事务的权力。吴渊不负朝廷厚望,创设了司空山(今安徽省岳西县西南)、燕家山(今河南灵宝山东南)、金刚台(今河南高城县东南)三个进可攻,退可守,防御工事完善、坚固的屯兵营寨。在嵯峨山(今陕西省敦化县与三原县的界山)、鹰山、什子山等处山林茂密,易守难攻,扼江防之咽喉的隘口要塞之地,设置了二十二个小兵营,并以三大兵营和二十二个小兵营为核心设施,将周围的青壮劳力组成民兵编制,无事耕田种地,进行军事训练,有警报则迅速进入各自的阵地,严守江防,支援正规军队作战。这三个兵寨和二十二个小兵寨与原有的军事设施相互联结,在长江中上游的两岸星罗棋布地构成了一道设施坚固、防守严密、组织完善、供应充足的防线,同时吴渊还上疏朝廷,列出了二十五项军、政、民需相互关联协调的事项,进一步完善了沿江防务。吴渊成功地构建了防御元兵侵犯的江防体系,受到了朝廷的嘉奖,淳佑十年(1250),宋理宗以其"兴利除害","究必军民",功效显著,故加拜其为资政殿大学士,仍然主持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军事防御工作,并按照皇上对丞相加恩的旧例,封其为金陵侯,为从二品官,理宗还亲自书写"锦绣堂"、"忠臣楼"六个大字赐给吴渊,后又将他晋爵为公,随后再差遣他为平江府知府兼发运使。御史刘元龙弹劾吴渊,宋理宗扣压奏章,改任吴渊为宁国府(今安徽宣城)知府。吴渊一再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回乡祭祀父母,朝廷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一个提举洞霞宫的闲散职务。

不久,吴渊又被朝廷授职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市)知州、湖南安抚使,吴渊不去赴任,遂改派为知太平兼提领辽、淮茶盐所。宝佑三年(1255)月,又将其转职为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湖北今市)兼夔州路(治所今四川奉节县)策应大使,兼京湖屯田大使、带行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正月,吴渊又被封为观文殿学士,除旧有职任外,又增加了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政、湖北京西军马钱粮等职衔。这样,吴渊就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主要军政首脑,并掌握了对边防前线的财赋供应。另外,朝廷还特批吴渊"军马急切,便宜行事"的特权。

理宗宝佑四年(1256) 5月,蒙古军与宋军在叙州(今四川宜宾)展开激战,长江中上游地区进入战争状态。吴渊调兵二万人,支援四川宋军,援军在赶赴四川途中与元军在白河、诅河、玉泉(均在今湖北境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钳制了蒙古军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四川军民的抗敌斗争。为此,朝廷"奖谕荆阃(门槛)吴渊其有功将士,趣上姓名等等推赏"。

次年正月,吴渊因功被提升为参知政事,成为实际上的丞相,但已年老多病的吴渊在任职令下达七天后就病逝了。他死后被朝廷谥为"少师",国家送给他家丧葬费计白银五百两、绢五百匹。

吴渊睿智多识,有很高明的谋略和卓越的才能,他做事果敢,力说力行,从不拖泥带水。每任职一地,就作规划,办实事,都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崇尚教育,在辖区内支持官府和私人办学校,他个人也礼贤下士,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所以任内都能取得明显的成绩。但是,吴渊为政又过于苛刻,对人们微小的过失,也要施以重典,特别是他为了严明法纪,让人畏法而不敢违犯,常常对一些略有过失而达不到判罪的人,也罗织罪名,兴大狱施重典,为此冤枉了不少人。因此,世人将他列入那种凭借权势,残暴蛮横一类人物的名册,称其为"蜈蚣"。"蜈蚣"是一种有毒腺能分泌毒液的节肢动物,以此谕吴渊,说明他心毒手辣,缺乏做人的宽厚之风。对此他的弟弟吴潜多次劝告他,但他仍我行我素。吴渊的著作,有《易解》、《退庵文集》以及一些奏疏奏议等。

吴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三次救荒,受惠的群众有一百八十七万之多,并且还安置了一批失去家园的流民;他构建了长江中上游坚固的军事防线,并亲自与蒙古军交战,延缓了大宋的灭亡,蒙古军之所以采取绕道云南灭宋的策略,不能不说有长江固防的因素。吴渊多次不服从朝廷的调遣,两次镇压农民起义,折射出南宋王朝的没落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吴渊政绩卓著,但他崇尚"乱世施重典",冤枉了不少人,三次被弹劾落职。因此,吴渊其人,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做人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四)乱世诤臣吴潜

1.少年状元

吴潜,字毅夫,又字毅父,号履斋,是吴柔胜的第四子。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7),吴潜高中进士第一名,成为宣州吴氏家族史上惟一的状元,被授官承事郎,又改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判官。不久,其父吴柔胜病故,他辞职回家为父送葬守孝,守孝期满后,被授官秘书省正字,随即升为校书郎,实职为嘉兴府通判,再转为朝散郎、尚书金部员外郎,这时吴潜为正七品官。

宋理宗绍定四年(1230),吴潜又升任尚书省的右郎官,为从六品。是年,京城临安(今杭州)失火,皇帝下诏征求大臣对此事的看法,吴潜借机上书朝廷提出"格群心"、"节奉给"、"赈恤都民"、"用老成廉洁之人"、"用良将以御外患"、"革吏弊以新治道"的施政纲要:要求检讨执政的得失,禁奢侈华丽之风,崇尚节俭,尊重百姓,取信于民,免除各项扰民的苛政,疏远宫中窃权宦官和宠妃,君臣一体,改弦更张,征召天下贤德明理之人,选用天下忠良正直之士,斥退贪污残暴之臣,变社会动乱为国家大治。"吴潜对国家忠心耿耿,对擅权的丞相史弥远也怀有很大的希望,遂为史弥远所器重,被授予直宝章阁、浙东提举常平,以正七品官衔去主管浙东的常平仓,但吴潜推辞了这项任命,没有去赴任。朝廷又改任他为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为从六品官衔。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吴潜再升为太府少卿、淮西(今河南汝南)总领,主持该路置办移运诸军钱粮事宜,向朝廷反映本路诸州县交纳军赋钱粮的情况。

2.直言极谏

端平元年(1234),宋理宗下诏求直言,吴潜上疏朝廷议九件军国大事:一是"顾天命以新立国之意",即面对金夏灭亡,蒙古新起,中原大变动的局势,朝廷要抓住机遇,振兴国家;二是"植国本以广传家之庆",即要理宗尽快确立太子,植国本放人心;三是"笃人伦以为纲常之宗主",即要加强以忠、孝、节、义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思想教育;四是"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即消除王安石的所谓"伪学";五是"广蓄人才以待乏绝",即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以备急用;六是"实恤民力以致宽舒",即实实在在地减轻赋税,舒解民力,使人民有休养生息之机会;七是"边事当鉴前辙以图新功",即要吸取徽宗时联金灭辽的历史教训,要制定完善的联蒙元灭金国的政策;八是"楮币当权新制以解后忧",即用纸币作为新的币制暂时缓解货流不畅的问题,以解除国家经济财政上的后顾之忧;九是"盗贼当探祸端而图长策",即要探讨老百姓作贼为盗的根源,制定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吴潜此次上疏后不久,"金主完颜守绪传位于宗室承麟",宋与蒙古联合攻破金都开封,金朝灭亡。此时,南宋朝廷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满朝上下一派歌舞升平。当时,史嵩之所率灭金之师驻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朝廷中有人主张以兵据函谷关而收复河南,吴潜清醒地看到当时局势中潜伏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