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泰伯奔吴
作者:至德WUZJ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9         ★★★★★

 

泰伯的历史贡献

泰伯创建勾吴,在无锡乃至苏南的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在泰伯之前,无锡和苏南地区的历史是一片混沌。虽然这一地区的地下发掘展示了早期的文明,但是能够清楚表述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泰伯到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吴的历代君主都有名有姓,既有文献记载,又有一定的文物佐证。从这一点上说,吴和鲁、晋、卫等中原国家并没有差距,相反,在辈份上要长于他们。

泰伯到无锡,加速了这一地区的文明进程。周太王古公亶父在岐山下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相对于周国,无锡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是落后的。泰伯的到来,使得这种落后状况有可能较快得到改观。

泰伯所筑的三里二百步的小城,虽然是简陋低矮的土城墙,但其意义不容低估。城市是一个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条件。吴国既尊泰伯为始祖,则其时已经建立国家。据《竹书纪年》载:"武乙二十一年,古公亶父薨,泰伯君于勾吴。"可见古公死后,泰伯已经立国。至于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性质,我们暂时可以不去考究。依我之见,根据泰伯的道德,他至少不会使用奴隶,勾吴城里很可能只有平民,没有奴隶。我们不能用固定的公式、概念去硬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周人以农业传世,古公亶父在周原崛起,也和发展农业分不开。泰伯来锡后,带来了周族人先进的农业技术。无锡一带由于是水乡泽国,居民主要以鱼虾为食,虽早在泰伯奔吴前,吴地已有耕作但不大重视。泰伯确定了三百里疆域后,率民耕作,"人民皆耕田其中"《吴越春秋》。农业的发展,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泰伯到来之前,江南地区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但是,青铜器的使用并不普遍,社会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石器、陶器。泰伯来后,促进了青铜器的推广使用。据传,泰伯教住地附近的居民使用铜锅,改善了烧煮食物的条件。

泰伯关心人民的生产、生活,领导人民开凿了伯渎港。这是一条运河,在当时条件下要靠人力挖掘这么条河,的确很不容易。由此也可推测,那时已有了青铜制造的生产工具,因为要用石器来挖条运河,简直是难以想像的。

由于泰伯淡泊名利,爱护百姓,他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他在位四十九年而逝约为公元前1078年。泰伯逝世后,当地人民非常悲痛,成千上万人自发地为他送葬。后来,邑人又以立祠的方式纪念他。先是在景云乡今南站镇的泰伯渎边立庙祭祀,此庙称为"渎上之庙",至元、明时犹存,后废。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吴郡太守糜豹奏请朝廷,在泰伯故居立庙奉祀即宅为祠这是地方政府所立之祠,以后历代都曾修葺,至今香火不断。明清时,在城中娄巷、惠山建立至德祠,奉祀泰伯。

吴国的周族人后裔以国为姓,吴姓后成为一个大姓,遍布海内外."江南第一古镇"之称的梅村,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古朴典雅,庄严辉煌,庙前矗立着花岗石牌坊--"至德名邦";入正门,正中高悬着陆定一题写的"泰伯庙"牌匾,殿内安放一尊高4.5米的泰伯塑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至德无名"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三让高踪"牌匾高悬一旁,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亲笔题写的"锡邑之光"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泰伯是谁?泰伯是商周人,当年,他的父亲周太王有意把王位传给孙子姬昌,而姬昌是泰伯三弟季历的儿子,所以太王决定把王位先传给季历,尔后再传给姬昌。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意愿,偕同二弟仲雍在父亲生病期间,借口到附近山上采药,离开了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奔波到遥远的江南梅里(今无锡市新区梅村镇)避居下来。那时,与中原地区相比,江南人尚过着更原始落后的"半生为食,以棚为窝"的生活,江南大地被称为"荆蛮之地",这在《史记》等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泰伯在江南做了些什么?吴泰伯到江南定居后,主动与土著居民结好,并和当地人一样剪短了头发,身上画了花纹,表示与周族划清界限,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科技文化和农业生产经验传授给"荆蛮部落"。在传播文化方面,泰伯和当地人一起"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教育孩子们写字、读书、唱歌。历史上聚居在岐山之下、渭水之滨的周族,是一个能文善歌的族群。他们创作的《公刘》、《七月》等著名诗歌,成为《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把周族的诗歌和当地原有的蛮歌、土谣相融合,独创了"吴歌",此后又吸收越、楚、齐等地文化精髓,培育成具有水乡特色、独放异彩的"句吴文化",从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脉--吴文化。现在,梅村附近的"泰伯歌舞墩",就是当年他在那里传唱吴歌的地方。因此,无锡民间千百年来一直奉他为"山歌老祖"。

无锡人迄今还奉吴泰伯为"田神"、"种田老祖"。据说,吴泰伯到了江南以后,在农业生产上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实施稻、麦轮作,提高了粮食产量。在较短时间里,他教会了居民栽桑养蚕,饲养畜禽。此间,他还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开挖出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河。这条全长约22.5公里、宽约22米的河道竣工后,农业旱涝保收,水上运输也日渐繁荣,直到今天,泰伯河仍在发挥保障两岸农田灌溉和舟楫往来的双重作用。对此,近人张其昀评价说:"吴泰伯志在东南,实为首功,其功绩至今不朽的,就是泰伯河。" 

在饮食起居上,吴泰伯引导人们改"半生为食"为全熟食,改"以棚为窝"为建村立巷,不仅增强了居民体质,而且改善了居住条件,那时建立的"江南第一村"--荆村和"江南第一巷"--蛮巷,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如今已声名远扬。所有这些,都为后来建立吴国打下了根基。因此,吴泰伯也被古往今来众多的史学家公认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鼻祖。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