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清兵入关,多尔衮不敢相信,“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而全军始至,共十四万骑。三桂知清兵已在关外,遂突围出外城,驰入清壁中见九王,称臣,遂髡其首,以白马祭天,乌牛祭地,歃血斩衣,折箭为誓。三桂为前锋,九王总重兵居后队。英王张左翼,统二万骑,从西水关入;裕王张右翼,亦统二万骑,从东水关入。于是三桂复入关,尽髡其民,开关延敌”《明季北略》,卷20,“吴三桂请兵始末”。据此,双方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云雾识破,虚实已明,吴三桂才同意投降的。对吴三桂来说,前有20万大顺军,后有14万清兵,任何一方都是他的劲敌,“三桂权两敌之间,不如东会,遂往迎降”《甲申核真略》,34页。
清军受降后进入山海关城,多尔衮仍不肯相信吴三桂,所以先让吴三桂军打头阵。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悉锐而出,无不以一当十,杀伤过半”,“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昳,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大克捷。”《庭闻录》,卷1,7页。
吴三桂在向清朝乞师之前,曾广布檄文,号召京畿地区的汉族地主阶级响应,拥立崇祯太子继承帝位。故他投降清朝之事无人知晓,直到五月初二,多尔衮进入北京城时明朝文武百官才大梦初醒。
山海关战役实际上是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败俱伤,清朝坐收渔人之利。战后,吴三桂虽被封为平西王,然从“以马步兵一万隶平西王”《清世祖实录》,卷4,17页。这条史料分析,吴三桂的军队已所剩无几。那么既使他在投降时与多尔衮就崇祯太子一事达成协议的话,也没有兑现的机会了。多尔衮甚至没有让他享受入城的光荣,就下令他率所部马不停蹄地追击李自成去了。因为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家34口被李自成杀死,为父报仇之心切,否则他是不能接受这种安排的。
从此吴三桂就成为清朝一只鹰犬,为消灭南明和镇压农民军东征西讨。为了表示对大清王朝的忠心,顺治末年,他主动奏请清廷发兵征缅,逼缅甸政府交出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杀永历于滇城篦子坡内”《庭闻录》,卷3,20页。,明朝复国的努力到此结束。但是吴三桂却没有退出政治与军事斗争,他为清朝服官30年后转向反清,并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公开挑起“三藩之乱”,五年后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不到半年便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病死。“三藩之乱”历经八年也被平定。吴三桂从叛明到叛清,屡遭谴责,究其原因,是是非非何其多。但最多的是非还是在1644年,而且因为有这些前边的是非,才引出后边的是非。历史因此更为引人入胜并唤起思考,未尝没有一点意义。
每读这段历史,不禁心里感到惨淡楸然,农民军的短视和浅薄,满清的狡诈,三桂的绝望,崇祯帝的烦躁与失策.可怜的大明王朝!!让满清蹂躏了三百年的汉室江山.面目全非,不要跟我说什么康乾盛世.每当我想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想起华夏民族穿上马褂,拖着辫子的时候,那个汉唐雍容的中华哪去了?想起文人们的掉落的脑袋.万马齐暗的悲哀.想起甲午海战,想起八国联军.想起消失的民族服装.如果袁崇焕没有被多疑的崇祯所杀,如果李自成能学一点李世民的十分之一,如果吴三桂能为民族大义作想(不过他也确实没有什么退路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明,一个小富即安的大顺政权,即便吴三桂跟着李自成,早晚也被满清给灭了,大顺政权有识之士太少.一个朝代的灭亡大多是先亡于自身,再败于外族!明朝是个典型!一个曾经第一个出征远洋的中华王朝,一个有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朝代,就这样被八旗的烟尘所泯灭.有人说,满人也是中国人,甚至由此上溯到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只能算抗金英雄.这话我不赞成.不错,如今的满族是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