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仙居祭祖记
作者:吴立梅    文章来源:吴立梅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9         ★★★★★

仙居祭祖记

 

2008年4月1日,一行四人前往仙居祭祖。

4天前,受吴健生之托,我已将祭祖文撰写完成。原拟1日凌晨出发,后来考虑到东阳到仙居有120公里之遥,磐安境内又是重山叠岭,决定提前一天行动。

3月31日晚上,历经3个多小时,在10点20分抵达仙居田市。所住宾馆之老板也系同宗,顿添几分亲切感。

次日晨,往厚仁吴大宗祠。厚仁是一个狭长的大村落,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相连的三部分,全系吴姓,有人口三四千。大宗祠在厚仁下街,35省道在其北。

我们一到那里,看到欢迎条幅,不用问讯就找到了宗祠。宗祠五楹三进两厢,系仙居县文物保护单位。看那建筑,远不如想象中的华美,可以说有些简朴,但历史悠久,为南宋初年所建,距今800余年。当然,其间多次重修,现在见到的大约是清代的孑遗。而前进及门楼是1999年重修的,用了水泥柱和铁门之类,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然而,如果联想到这里分衍出去的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吴姓后裔有20余万人,这宗祠的分量就非同一般了。

据《史记》之《五帝本纪第一》、《周本纪第四》及《泰伯世家第一》载,黄帝17传至古公亶父,其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揣知父意,让王位于三弟王季,遂南奔句吴。

泰伯72传(黄岩路桥宗贤认为是75传)至吴全智,始由遂昌定居仙居下砾。吴全智系进士出身,后裔集中分布于仙居的官路、田市、白塔等镇80多处村庄,有人口4万余人。外县则以宁波、慈溪、温岭、乐清、永嘉、缙云、龙游、永康、磐安、东阳为多,余杭、临安、安吉、孝丰、建德、淳安、开化、黄岩、兰溪等县也为数不少。

吴全智9传至吴芾,按巡东阳,爱南岑山水,命次子吴洪居之,至今已有后裔16000余人。

吴大宗祠后进,正中悬有吴全智的匾,左侧为吴芾的匾。看到老祖宗的名字,将自己的血缘远接唐宋,不禁心潮起伏。

上午,兵分两路,一部分去全智公的墓地拜祭,我们10余人则商议筹备成立仙居吴氏研究会事宜。饭后,高迁的村长带我们看了令人赞叹的古民居。高迁有3000余人,全系吴姓,出过60余名进士。又去了原高迁所属的西罨寺——现在称神仙居,已名噪四方了。入口处有吴时来庙,吴即高迁人,明代万历年间的名臣。

下午3时,方抵吴芾公的墓地。吴芾系官路后吴人,其墓距村子不远。先找到仙居殡仪馆,墓地就在其旁。

那墓地规模宏敞。迎面有两尊高约4米的石翁仲,头部在文革中惨遭劫难,是后来接上的。前行10余步,左侧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高约四五米,有些后仰,有朱熹撰写的神道碑文。但我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除题额的篆字外,或因年代久远而漫漶不可辨,或因文革中被人铲去只留下一些浅浅的凹坑而令人扼腕。而右边的石碑已难觅其踪,只留下驮碑的赑屃,那插石碑榫头的方孔已崩掉一大块,显系拉倒石碑时的“杰作”。原有的石兽群也已成碎片,仅留下几块大的,什么动物已费猜详。边墙以大方石砌筑,似未完工。墓的门面是1998年重修的,那墓门立柱上的对联“风水宝地千秋吉,子孙兴隆万代昌”左右易了位。墓后有一竖碑,上镌“宋吴公芾之墓”。

看墓地所处的位置,群山环抱,是小山谷中间的高敞所在。草木葱茏,涧水潺湲,淑气氤氲,依堪舆学家的眼光,必是佳壤宝地。而吴芾作为仙居吴氏湖山派始祖,分衍于仙居、磐安、东阳、永康、浦江、黄岩、温岭、乐清、宁波、慈溪等地的后裔达六七万之众,且奋发有为,名人辈出,正好成为这种说法最有力的证据。

吴芾的16000东阳后裔主要集中于城里和平、南门及甘溪、湖溪、横店一带,也有相当一部分迁居金华所属各县及绍兴、丽水等地区。目前最年长的大约为吴芾的第27世“望”字辈,最幼的大约是第34世“逢”字辈。

 我们四人在墓前一字排开,向先祖叩拜。本应由年长辈高的吴健生宣读祭文,但由于这祭文系我所写,他就推我宣读。我只好高声朗读起来。(祭文见《东阳南岑吴氏戊子清明祭祖文》

读完祭文,燃放鞭炮,于是山谷中鞭炮声与回声交互作响,如闷雷阵阵。我将祭文放于墓前,以纪念东阳后裔远隔数百年后的首次祭祖。

据谱牒资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仙居路遥,来往极为不便,楷、校两公遂奉祖吴芾、父吴洪两代的衣冠葬于东阳西岘山下,土名东疆覆船山,即今新苑路地段。而该地叫石井,与仙居官路的老名称石井巧合。据此推断,自有了吴芾、吴洪的衣冠冢后,东阳后裔回仙居祭扫祖墓的可能性就很少了。这也可从仙居吴氏大宗长期以来和东阳南岑一族来往很少(宗谱中只涉及一两处),不知道东阳还有16000余后裔得到反证。宗系的接续还只是七八年前的事。如此说来,我们这次祭祖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这是东阳后裔在相隔800年后首次在始祖墓前祭拜。

向始祖的墓地告别,刚走出来,迎面来了一老者。他是听到鞭炮声而来的。由于这一带基本上姓吴,我们就问他,一问果然姓吴。他是小学退休老师,排起行辈来,是吴芾的第34代孙,比我低了4辈。他很可能是吴芾长子吴津的后裔,当然,三子洎、四子沃、五子深的后裔也不无可能。

在渐起的暮色中,回头遥望了祖茔最后一眼,我们踏上了归程。

                                    200844清明节

                             《世界至德文化研究》62~63  2008·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