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氏四维
作者:吴先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13           ★★★★★
《周易:象》:“呜谦,贞吉。”就是说一个内积谦德的人,名声必闻于外,故曰呜谦,呜义同“名”。内具谦德,外负谦名,表里俱正,自然而吉,故曰贞吉。呜谦还有一种诠释就是:明智的谦让,呜借为“明”。贞吉,是说这种行为是贞祥吉利的;同时亦含坚贞能吉之意;还有一层含义是说其行正大,故得吉。《周易》又言:“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这就是说:以勤劳为谦让的君子,必得吉祥。劳谦之君子,犹如将军在战后论功行赏之时,他把所有的功劳推在死难之士身上(无其死则无己功),自己辞禄不居,如此之为,不惟生者会服其德,即死者也感其公。故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史间如勾践铸范蠡之像,是君亦服了。但此上下皆服,不是服其功,而是服其劳谦。

《老子》说:“将以为人己愈有,将以与人己愈多。”谦乃是长保富贵之道,因为天意人心都是恶侈、恶骄的。你谦以自处,贫者便不觉你侈了,贱者便不觉你骄了;贫者受你的惠,贱者受你的敬,他们也必以所受之于你者回敬于你。结果必是富益富,贵益贵。《老子》又言:“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这就是说:语言美可以赢得尊重,行为美可以居于人上。这些既是处世之方法,又是处世之艺术。

谦让是一种厚德载物的境界。只有谦让能容才能实现(走向)繁荣昌盛乃至世代不衰。古言:“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也?皆因失去了谦让包容之德所致。昔之周勃诛诸吕,平吴楚七国之乱,对汉朝有再造之功,而景帝刘启谓其:“此鞅鞅,非少主臣也!”,终于下廷尉呕血而死,未能有一个好的结局。霍光受遗诏辅政,历相三世,在陪乘时,宣帝刘询若负芒刺于背,主弱臣强,被宣帝借故灭其族,不得善终。(霍光于地节二年春病死。说其不得善终,是说他处世失之谦卑之德,包庇妻子的邪恶阴谋;立女儿为皇后;……。正因他沉溺于无止境的欲望而不能自拔,死后不到三年,家族就被夷灭了。文中说的是他所带来的结果是君子无终的情境。)《宋史》论寇准曰:“准于太宗朝论建太子,澶洲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坐窜南夷,勋业于是不令厥终。”此列三者都是忠直耿介之臣,只因昧于谦亨之理,导致君子无终,是多么的可惜!华夏历史上有着大多的上述类似典故,这些历史悲剧的共同点:缺乏谦让品格,缺乏有而不居、谦卑自下的境界。史录鲍叔牙让权、让利于管仲的故事,又从另一面给我们以启示。鲍叔牙、管仲两人的人生结局都实现了君子之终,此亦循天理、顺人道之结果。历史是一位伟大的教师,由此,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泰伯谦让品格的可贵。

总之,谦让是富有者的有而不居,也是前进中的谋略把握,但决非是不思进取者的退让无为。

试问,泰伯如果不践行谦让,将发生何种历史境况?……。历史是难以假设的。然而,争名于朝,争利于市,鸡肠小肚,钩心斗角,拉帮结派,追逐名利,何言谦让?何言泰伯传人?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九泉拜见泰伯?冠冕其表,龌龊其里,必为泰伯的在天之灵所诅咒。天意从来高难问,历史回应皆已然。

吴氏四维之二:孝友

人生在世,百事孝先;孝乃首善,人当务全。百善孝为先。此乃历史对孝的定位。

《辞海》:孝,善事父母。《新书·道术》:子利亲谓之孝。《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友世第”、“孝友之家”就是指一个家族孝顺、友爱、和睦的族风家风之厚。孝友的基本内容是对长辈要奉养和敬爱。一家若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相能,和睦相生,这个家庭必定生机盎然,其乐融融,由此必将兴旺发达。

孝是人的道德起点,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四书五经无不肯定孝友在伦理道德上的重要地位。孝乃人之本,本立而道生。可以想象,一个连养育之恩都毫无感怀、不思回报者,可说是人吗?乌鸦有反哺义,羊有跪奶恩,这种人只能说是禽兽不如者。历史证明:一个孝友和睦的家庭,是人生成功、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这类历史事实,无需出门寻找更多的史料,吴氏家族的源头故事就是孝友的国典,吴氏谱牒就清楚地记载着泰伯的孝友故事。

正是泰伯的孝友之德,成就了古公家族兄友弟敬。因此而实现孝让王位(从本质的层面讲,泰伯之让是:孝友之让。因为其让的思想根源、心理基础是孝友情怀。),避免了争斗,顺利地实现了古公心愿,从而成就了周王朝800年的兴旺繁荣,也成就了吴氏的开启、发展与兴盛。更为宝贵、更为永恒的是成就了至德精神大厦,并于公元前514年在苏州建立国都,成就了今天的三千余万吴氏。站在这个意义上讲,孝友是吴氏的光辉名片,孝友是吴氏的传家至宝。正是这种重要性所在,历代吴氏贤达均将孝友载入谱牒,作为家规族训,告诫世代族人践行这一价值理念。

历史证明,践行孝友,这个家族就必然伦理昭然,由此而实现人人心情舒坦,家族融融穆穆。失之孝友,必然是一个道德沦陷的家族,必然乱七八糟毫无伦理秩序可言,然而谁都不会有快乐、欢愉。只能是人人自闷,更有恶者人人自危,这样的家族何谈发展,何谈事业。社会当下,孝友价值之沦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父母病痛,无医无药;父母孤独,无人聚会;父母苦闷,无人慰藉;老死数日无人知;家中老者不如宠物;老人是草,小孩是宝;厚葬薄养;……,悲凄纷呈。这些都是人们不难看到的事实。这种现象是原始人性的失却,是基本道德的崩溃;也是世风日溃之源。这样的家族是走向衰败的信号与前奏,对此我们务必有所警醒。尤其是作为泰伯传人,更应弘扬孝友精神,践行孝友价值,方可言之:我是泰伯真传,是至德名邦的一员。

吴氏四维之三:自强

自强者,自觉求强之意。是自强不息之精神、之锐气。是不满现状,是在现实中追求突破与提升,追寻更新更高的境界。是进取不止,万难不屈的壮志豪情。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君子就要学习这种品格以达到自强不息的境界。日月是天象,日月运行不息,即使在风雨晦冥,日月遭受掩蔽无法显现,但仍然运行如故、前行不止。君子行身处世也当取法于天的这种健行品格,自我勉强,不因任何困难而停止或改变志行。

《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吉。”人在事业小有成就之时,易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致功业半途而废,不克大成,此乃创业之忌。《周易》的理论警告我们:君子在此时当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终日乾乾是整日的勤劳;夕惕若厉是说到夜晚还心存警惕戒惧,就像大难将临一样。君子不可非时而动,也不可坐失良机,这是能干、巧干,实现自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把握状态。

自强的过程就是不断开拓的过程。纵观泰伯人生,自强是其人生丰功伟绩的动力源泉,是成就至德大厦的重要原料。试想:如泰伯仅仅孝让王位,孝友持世,没有自强的品格是决不可建立勾吴并由此而创立吴国,吴文化就很可能不足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谈吴氏文化。

吴氏家规族训不乏勤的告诫。勤者,勤劳勤奋也。勤劳勤奋正是对自强的践行,是自强的常态化。勤劳勤奋是实现自强的惟一路径,是实现兴旺发达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手段。自强必勤,勤必自强;这是因果关系也是基本法则。勤的反面就是懒,懒惰者能有发展吗?懒惰者可能连生存也很成问题,只能是坐吃山空,最终走向衰败、消亡。

然而,从自强意识到实现自强的现实,不仅需要勤,而且需要很多因素,如知识、智慧、人脉,……。然而知识、智慧、人脉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勤的结果。不勤学,没有知识;不勤思,没有智慧;不勤沟通,没有人脉。老祖宗有一句非常质朴的总结性话语:“天都不奈勤人何。”这句话充满了天命观的意涵,在表达上已达到了极致,就是说天意都无法奈何勤者。用最浅白的语言来解读这句话,意思是:此人本来很穷,命运也注定他的人生必穷,但是他勤劳勤奋,因此其生活过得还算滋润。他惟以勤改变了本来的穷,也以勤战胜了命运的安排。由此我们更能体会到勤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泰伯正是秉持自强的精神而实现奔吴、修城、开河、挖渠,白手起家,开天辟地的。自强不息,勤勉奋起的品格,始终贯穿于泰伯人生。泰伯的伟大人格创造了勾吴的繁荣,从而带来了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并由此而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经济的进步。

吴氏四维之四:诚信

诚信,是事关人生成败的重要品格。

 

文章录入:scwuxuehui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