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氏 四 维
赣州市 吴先辉
告白:泰伯精神宝库非常丰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泰伯精神又如一个万味俱全的药房,可治百病(精神道德之病)。面对社会当下精神道德之病,余仅选其四(谦让、孝友、自强、诚信)作为良方,供诸君参考,亦含抛砖引玉之愿。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本文阐述可能是十分有限,不足与错误之处亦许甚多,尚祈识者不吝赐教!以共同推进社会精神道德建设,不断促进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提升!
吴 氏 四 维
吴氏四维:序言
吴氏源于泰伯奔吴,周章封吴。
回首泰伯,思绪万千,望断天涯,感怀古今。探寻泰伯之魂,传承至德文化,是历代吴氏贤达不倦的追求。穿越三千年历史时空,检视泰伯伟大人生,泰伯给吴氏族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创了伟大的至德名邦。在这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中,永恒而闪闪发光的是:谦让、孝友、自强、诚信的泰伯魂四德。泰伯魂四德就是吴氏四维。
吴氏四维:谦让,孝友,自强,诚信;是泰伯人生至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泰伯人生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三千年来指导吴氏族人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瑰宝,是维系吴氏精诚团结、创建美好生活、世代荣昌乃至建功立业的惟一法则。
历史证明:吴氏四维,张之则无往而不胜;违之则走向衰微。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责任在于照亮黑暗。泰伯理论之精髓吴氏四维之光,是族人征途上驱散黑暗的巨大能源。
吴氏四维,是族人道德修养、人格训练的首要课题,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功。故此,我们务必明达四维的精神内涵,以贯彻于生活。
吴氏四维之一:谦让
谦者:谦虚、谦逊、谦卑、谦退之意,是有而不居的思想态度。言之谦者,首先是一个富有者,这富有是指:物质、精神(知识)、功业(功高业伟)、权位而言,四者必具一,方具谦之本。四者皆无而言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物质、精神(知识)、功业(功高业伟)、权位而言的富有面前,有若无,实若虚,有而不居,大巧若拙,虚怀若谷,这就是谦的本质表现。此外,谦亦含包容的情怀。谦退,是谦而退之。但从谋略的层面看,谦退含有权术色彩,有以退为进、以后取先的策略内涵。其谦退之为是对现实的考量之后,视时机而动的暂退谋划,并非一退了之。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欲速则不达”的成熟思考之果。
让者:推让、避让、忍让之意。让亦是有而不居,原本属己而让人,是无私情怀而导生的让于人的行为,这是实实在在的损己利人之为。再者,让亦含有包容、容忍、宽容(包容、容忍、宽容,三者差异非常细微,下统称容忍。)的心理情怀、思想态度,它无涉物质、知识、功业、权位,人人都有容忍的条件(当然,权贵者容忍尤难。),因为容忍只是一种内在思想、情感态度之表达。总之是指人处世有度量,对不同的观点、行为能有谅解、克制、包容的胸怀。俗话讲:“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即是容忍。但容忍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人们知识、智慧、修养的不断地积累、提升,才慢慢感悟出来的人生哲理。它是和人的思想品性、文化修养等因素紧密相关的。具有容忍品格的人能够理解人之难,谅解人之过,从而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那么,为什么要谦让?也就是说谦让的哲学背景是什么?一句话,就是:“理未易明”。这种境况是常会遇到的。历史告诉我们:探求真理是非常艰难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信仰、思想、想法是对的,与己不同就是错的。从逻辑上讲人是不会自我否定的。但是客观世界并不总是与自己的主观世界一致,实践的裁决也并非总是显示自己正确。即使有的被评判为正确,但其正确度的高低又是一回事。百分之百的事物是稀罕的。
谦让具有包容、容忍、宽容的全部意涵和行为指向。谦让是一种人生的修养。社会称颂为人厚道、宽以待人,鄙夷尖酸刻薄、苛求于人;我们赞赏相逢一笑泯恩仇,不齿冤冤相报无尽休。谦让作为修养,就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就是待人谦逊真诚、礼让大度;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谦让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与坚强,是海纳百川的胸怀。
谦让是做人的原则之一。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然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宽宏大度者,能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甚至尊重、悦纳与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面对非议、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唇相讥,只能事与愿违,恶性循环。相反,如能冷静、忍耐、谅解,容时间作证,最终可以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大度者,能够以德报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谦让教会人们为人处世,教会人们和平共处,也教会人们合作与共同发展。
谦让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产生的。这种方式使人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视野,使人们达到一种崭新的境界。试想,如果对于一切新生事物都不持忍容的态度,那么,社会何谈进步,人类何谈文明。
谦让是高尚的思想更是伟大的智慧。在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中,我们发现,人类所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思想是人类向永恒的未知世界无休止的探寻精神,是对世界以及人类的实践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取的知识理性。“大海成汪洋之势却以其低而纳百川,天空展无垠之域然与其高而容日月。”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胸怀,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处人所不能处,才能超然于纷繁、喧杂的世俗之上,健康快乐,从容潇洒,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博大起来。由此而言,谦让又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易经》的理念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抑而上行,是宇宙生化自然的法则。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损有余以补不足,这是天道。谦受益,满招损,是人道。列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有言:“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这就是说:谦是亨通之道。正如天位高,但日月以其光照耀于下,大地一片光明;地虽卑下,但山川之气一直是向上升腾的。这就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抑而上行。天道有亏损盈满而更加谦逊;地道变满就会流向谦卑,流谦是使谦让流传;鬼神祸害盈满者而降福给谦卑者;社会厌恶盈满而喜好谦逊;谦者受人尊敬,从而使其地位愈显尊荣,故曰谦尊而光,光即荣。谦是天道,是地道,也是人道。谦的表现形式是卑的,但其效果之高,世间无物可以超过它,故曰卑而不可逾。凡君子欲保乃至发展其事业,必谦卑处世。唯其如此,方得胜利,君子必有好的结果,故曰君子之终也。
《周易》中还有:“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而又谦故曰谦谦,君子凭借这一德性在外跋涉(创业或从政),就可以度过艰险,有吉利的结果。自牧是控制自己,这是一种自控能力,既是冷静又是清醒之品格。凭借这一德性,也足以济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