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氏宗谱之奇》远古谜题的思考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4       ★★★★★

吴氏宗谱之奇》远古谜题的思考

作者   吴李才

 

吴甄源先生的《吴氏宗谱之奇》有十多篇,给《华厦吴氏网》传来了吴实求真的BLOG谱学争鸣的话题,吸引着我阅读的浓厚兴趣,收益非浅。首篇“远古谜题”,说的是《史记》(图一)中有吴氏远祖世系17世,黄帝(约前2697年生)至古公亶父(约前1199年生),其间凡历1500年,代差大于90年。”“为何留给后人一道浅显却又费解的算术题?奇哉!怪也!”(1)

这一道算术题,我用可操作的《家谱的世序计算方法》中的经验公式表述(2),代差以“每世平均生年差的预测F”表示,把数据代入公式:巳知X1黄帝约前2697年生(–2697年)Xn古公亶父约前1199年生(–1199年),A1黄帝1(世或代),An古公亶父17(世或代),将数据代入下列公式,求得每世平均生年差的预测F

F=XnX1)÷(AnA1

=–1199––2697)〕÷(17—1)

=〔–1199+2697〕÷16

=1498÷16≈93.6≈94(年/世,或代)

这一道算术题中的每一个参数都可以是变量或编码予测,它与吴氏宗谱之古代世系(世序N平均值与n1、n2、n3、……的承传关系),存在着许多变数;也困惑在生年或生年差(X平均值与X1、X2、X3、……的依赖关糸)的可信度。由于史籍或家谱往往很少记录出生年龄或记载失实,造成无法确定生年,计算的结果是予测值,“约数”或“估值”,必然就不准,在某一特定阶段,就不一定有指导意义,本公式存在有缺陷。因此,需要寻求新的世序与排序方法,才有希望得到较满意的答案。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见,代差大于90年。造成奇怪的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

1、出生年龄(生年)不准确,有各种说法,存在争议:如古公亶父的生年,一说生于小乙时代(前1353-前1325年),一说生武丁时代(公元前1246年),本“远古迷题”说生约前1199年(笔者认为可能有误),竹书说卒于武乙二十一年,活到100岁,则前1299年生(笔者按此说计算,则代差89.25年)等等2、史料和家谱的记载有断代缺失或世序错漏情况,尤其在《周本记》这一历史阶段存在部分“空白”(无历史记载)。3、传说、信史直至正史有失实或不详,确实需要文物挖掘取证,却难以寻找。4、存在有史志谱的较严重之造假与攀附盛名现象,或未认知的历史迷雾。

 

图一、《史记》汉司马迁撰,《宋板史记》实照—载自Google图片

我阅读了吴甄源先生的另一篇文章《黄帝至古公亶父远古世系版本比较》(3),正是对“远古谜题”作出了很好的辩疑,见全文(图二-四)如下:

 

图二、黄帝至亶父远古世系版本比较

(笔者注:本截图转载自《吴待问吴充后人的博客》)

 

图三、黄帝至亶父远古世系版本比较

 

图四、黄帝至亶父远古世系版本比较

吴甄源在图文中说,“所谓的52世版不存在,是41世版与36世版叠加而成,仅用作数据分析”。但我认为这“52世版”(指世序),不但存在(但人物有异),且还未达到“57世版”的予测值(指N世或代)。从世系版本比较表(表二)可见,52世版的代差平均年数(指平均生年差F)28.85”,却是“最接近人类繁衍的客观规律”。我通过世序和排序分析思考与初步验算,即使在这黄帝至亶父远古世系的历史阶段中,吴氏宗谱世系的17世至现今《吴氏大统宗谱》记载的25世为止,也依然存在断代缺失情况。因此,你在文中的思考是正解,而不是费解。

读者(包括我)对史料记载的评议或读后感,只是个人见解,不足为信。史文献引证也不一定可靠,需要科学考证,最重要的是以文物为据。以研究吴文化为己任马崧良子说得有道理:“要靠出土文物来考证,史籍记载与出土文物考证相异者,应以文物考证为准。”(4)

我的初步思考提纲如下:

一、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以《离骚》之笔写就的《史记》,生动形象、感人至深,但都是信史吗?这位太史公指出了《周本记第四》中的世代存疑。《史记》自问世以来,最重要的有四家注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历代史学家为此注疏辨疑,至今仍争议不休。

二、《古本竹书纪年又称《汲冢竹书》是对《史记》作出重要辨证,目前对古代史料的年代记载,基本以此据较可信。主要引证文献有:(南北朝)徐文靖《竹书统笺》、(清)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證》、(淸)梁玉繩《史記志疑》等。

三、阅读周毅从皇帝到后稷到古公世系考辨》,王宁《史记》中五帝及禹的世系考辨》,邱家儒文化认祖与血缘认祖分列并存的修谱方法》,游修龄《后稷的传说》等文章,对了解远古历史世系有帮助。

四、我认为《史记》吴氏远祖世系(指世序),也存在“以生年定世序”的思考,但还必须重视排序,去解决断代缺失的问题(不在本文中讨论)。

梁启超称赞《史记》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但绝作之中,有说不尽的中华姓氏文化中之“远古谜题”,有千奇百怪和奇中之奇。我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提供上述的思考提纲和部分文献资料目录(本文附件),供宗亲读者参考,仅此而已。

屈原《离骚》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库全书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这一道《吴氏宗谱之奇》远古迷题,奇也怪哉应该由专家学者去解读奇囧吧。

 

参考文献

 

(1)吴氏宗谱之奇(1)作者:吴甄源文章来源:吴实求真的BLOG,载自《华夏吴氏网》,2014-11-11

(2)家谱的世序计算方法 作者:吴李才,载自《华夏吴氏网》,2013-4-2

(3)《黄帝至古公亶父远古世系版本比较》作者:吴甄源载自《新浪博客》吴实求真的BLOG2013-10-29

(4)《吳论》以吴文物证吴史 作者:马崧良子,马崧良子的博客,2014-09-23

(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谢!)

作者: 吴李才   2014-12-22

 

附件周本纪历史的世系及亶父史料选录自《四库全书》文献

一、史记》司马迁简历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元封三年(前108年)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为二十六史之首。《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1-1、《史记》(汉)司马迁,周本纪笫四—载自《四库全书》,卷三/四,第53页

 

图1-2、史记》(汉)司马迁—载自《四库全书》,卷三/四,55

 

图1-3、《史记》(汉)司马迁 —载自《四库全书》,卷三/四,57

(笔者注:有学者认为“不屈是中国信史的开始”,但不屈的前后的断代缺失仍存在,故司马迁也提出质疑。)

 

图1-4、《史记》(汉)司马迁 —载自《四库全书》,卷三/四,59

    二、《史记志疑》梁玉绳简历

梁玉绳,字曜北,自号“清白士”。浙江钱塘人。梁诗正之孙、梁同书嗣子。早年為贡生。他专心撰著《史記志疑》三十六卷,在《史记》考证上成绩为最大,钱大昕称其书为“龙门功臣”。另有《瞥记》七卷、《吕子校补》二卷、《元号略》四卷、《志铭广例》二卷、《蜕稿》四卷等。                                《史记》一书,自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即《史记》三家注,是后人研读《史记》不可不参考的注释之作。唐以后,治《史记》的代不乏人,清代尤其深入,并多有突破。但是,能与三家注并驾齐驱的成果,只有梁玉绳的《史记志疑》。史学大师钱大昕认为,《史记志疑》可与三家注并称为四家。在中国历史上是可特书一笔的梁玉绳撰《史记志疑》为今天的史学研究及文献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1、《史記志疑》(淸)梁玉繩撰 —载自《四库全书》,【三】第3

(笔者注:记载不窟时期之史记志疑)

 

2-2、《史記志疑》(淸)梁玉繩撰,【三】,5

 

2-3、《史記志疑》(淸)梁玉繩撰,【三】7

三、《史记索隐》司马贞简历

司马贞(生卒年不详),字子正,唐朝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唐玄宗开元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等。编纂有《史记索隐》三十卷。重要的史记集解者。《史记索隐》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作校勘材料,也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取得丰硕成果。现存于各大学术机构的版本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3、《史记索隐》(唐)司马贞 —载自《四库全书》第47-49(笔者注:记载《周本纪第四》帝喾的后裔之世系)

四、《竹书统笺》徐文靖简历

徐文靖(1667年-?),字位山,一字禺尊。當塗人。康熙六年(1667年)出生,父徐章達,以孝義稱鄉里。家境清寒。雍正元年(1723年),57歲中舉,都察院孫靜軒力薦應試博學鴻詞科,未試。乾隆九年,著作被侍讀學士張鵬翀看中,上呈皇帝。乾隆十六年,安徽巡撫再度推薦其經學,乾隆閱畢《語助七字詩》嘆道:“詩屬創體,苦無屬和。”,授翰林院檢討。不久告還。靜居石臼湖畔。著有《竹書紀年統》、《禹貢會》、《山河兩戒考》、《管城碩記》、《正字通略記》4卷。《竹书纪年》原为蝌蚪文。其注相传为梁沈约所作,自沈约以后能够加以研究的极少。徐文靖作了大量的文字校勘工作,他广征博引,著《竹书纪年统笺》12卷。

 

图4、竹书统笺(南北朝)徐文靖—载自《四库全书》,卷五/卷七,第59-61页(笔者注:在武乙年代,记载了周公父的史料及卒于武乙二十一年)

 

五、《竹书纪年集證》陈逢衡简历

陈逢衡1778-1855)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诸生。道光元年,(公元一八一二年)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父好藏书,为瓠室,积十万余卷,与马氏玲珑山馆齐名。逢衡洗浸其中,喜治经,不屑为帖括学。中年,开读骚楼,招致东南文学之士,户外之履恒满。又尝北游燕、蓟,窥边关而返。逢衡著有《读骚楼诗》二卷,二集二卷,《竹书纪年集证》五十卷,《逸周书补注》二十四卷,《穆天子传补正》六卷,《博物志考证》《清史列传》《山海经汇说》、《隋书经籍志疏证》等

 

图5(清)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證》,【十一】,笫85-87页—载自《四库全书》(笔者注:二十一年周公薨,是指武乙二十一年,认为与后汉书之说合。一说亶寿120岁,不可信也。)

六、《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乾隆简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享年89岁。葬于清东陵裕陵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中的这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在乾隆帝亲自参与和裁断下,由清朝官方纂修的一部大型纲目体编年通史。全书共一百二十卷20多万字,记事上起伏羲氏,下迄明亡,内容涉及历代至清初政治、军事、文化、天文等各个领域。为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

 

图6-1、(清)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载自《四库全书》,卷二/卷三,第63-65页

 

    图6-2、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清)乾隆,卷二/卷三,69(笔者注:古公亶父卒于王祖甲庚寅二十八年,与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證》记载的武乙二十一年有差异‍,有待商榷。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