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吴文化与茶文化
作者:吴平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4           ★★★

     “西汉有吴氏法名理真,俗奉甘露大师者,自岭表来挂物兹土,随携灵茗之种,而植于五峰。”这座寺庙是当地人为纪念西汉时,吴氏法名理真在蒙顶山上种植茶树的功绩而修建的。收录在《甘露之海》,因当时称茶为甘露而用此名,它是茶和茶文化在藏区传播和发展的一部茶经,也见证早期吴氏先祖对茶与茶文化传播的贡献。

 

      十九世纪,福建的红茶和乌龙茶风靡世界,茶叶大多销往英国,运载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飞剪船。运茶的航程,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赌博,最先到达伦敦的飞剪船将获得超额的利润。为挽回中国茶叶贸易逆差,英国殖民主义者1840年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国强茶业强,国弱无外交,从此中国失去了世界上的茶业强国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礼义之邦,无论贫富,但凡家有客至,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而最能代表华夏礼仪的就是延季子。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先“粗茶”尚且在“淡饭”,茶在我国古代社交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茶中的礼仪,在我国,茶礼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传统礼仪。我们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 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也是一个“礼”字。让人间礼仪渗透在一杯茶水里,渗透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学习茶文化,当通茶礼,并推而广之,将礼仪之道体现到自己生活的各方面。

 

       习主席站在关注民生与发挥中华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高度,以茶论人生,以茶论世道,以茶论国事,以茶论国际交往,乃是中华茶业和中国茶文化的最高也是最佳的形象代言人,开创了中华茶业复兴的新纪元。普及茶文化,宣传健康之饮,扩大内需。团结全国各地的茶业,形成互补和多元化,做强品牌共同走向世界。

 

      茶文化与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里所绽放出的一朵绚丽奇葩,学习和发扬吴文化,至德精神与茶道是相通的。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而茶道又是以德为中心。吴文化的至德精神和茶文化的以德为中心,所指的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吴文化和茶文化,对于当代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

 

     泉州早期有茶记载的是,宋嘉佑年间铁笔御史吴中复据载:“昔惟清源有之,郡人未之种也,后安海游于外用之,于是饮者知求,卖者知植。多为清源所出,后乡人争幕,自是四方山寺争效种之,五都灵源茶,味尤稍加清源,若一片瓦,飞瓦岩味尤厚,微带苦耳。细品清香灵源胜清源,厚浓则觉海,飞瓦过之。”

      现在泉州最有名的是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这把利剑她攻城略地,南呼北应,一时间有如乌龙过江,但却没有排它性。一定会和中国其它茶叶形成共同陈营走向世界。

 

      安溪县感德镇做为中国茶叶第一镇,感德茶人们传承的是感德茶王公谢枋得的德馨与叠山精神。如果没有当年状元宰相吴潜取用谢枋得抗元,谢枋得也不可能在感德教茶农们种茶。

 

      --神奇的东方仙草,与神农相遇,陆羽相知,如今我们才能相识。

 

      戴云山脉里修行千年的精灵--安溪铁观音,你复活了多少九龙、晋江支源的泉水,多少味蕾因你而失恋了。

 

      偶得宝红陈年韵,谁家清茗香落蝶。

 

      中国茶叶第一镇安溪县感德镇就坐落在这茶香蝶谷里。

 

      茶王公谢枋得的德馨,大道公吴夲的医德,如今感德茶人们努力学习和发扬的茶文化,其核心的茶道也是于德为中心,全是我中华五千年精神文明精髓的体现。

 

      踏遍青山人未老,寻觅真味补茶经。

 

      当今茶圣张天福等人开创了人工控制气候制青,那千里难寻的清香才能在感德地区大放光彩。

 

      一只艰辛游走在云中山山脉里的小鲤鱼,就是为了寻觅那人间真味--清香型安溪铁观音。

 

      弘国饮品观音茶生之志,寄鸿图于锦囊谋兴故里。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