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士佳作咏散关
《中兴四朝志》载:“大散关属梁泉县(今凤县),在宝鸡县南,为秦蜀往来要路,自关至和尚原才咫尺两山,关控陡绝,为秦蜀襟喉,南山自蓝田,西至此方尽,又西侧陇山峙起,千渭萦流,关当山川之会,扼南北之交,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图中原,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实表里之形势也。”大散关因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百姓游览之地。史载,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三国之魏武王曹操,唐代王勃、杜甫、罗隐、李商隐,宋之苏轼、陆游、汪元量,明代许赞、杨慎、胡汝霖,党崇雅、党居易;清代果亲王、汪灏、刘正宗、张问陶、湖南巡抚乔光烈、宝鸡县令许起凤、邓梦琴,魏源、杨思圣,李星沅,近代以来的爱国将领孙蔚如、著名作家老舍,矛盾、罗峰等驻足于大散关,挥舞彩毫,染色花笺,凭吊古战场,抒发胸臆,均有赞美大散关的诗篇佳作,流传于世。著名者有;唐王勃《散关晨度》诗云:“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唐李商隐《散关遇雪》诗云:”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南宋陆游《书愤》诗曰:“早年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清乔光烈《大散关》诗云:”秦地川原苍莽间,蜀人从此送残山。平时战伐今何在,落日秋风大散关。
特别是,建国后,名人、学者凭吊历史,观光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我国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国学大师、教授文 怀沙老 先生曾经三次游览大散关,并给予了大散关高度评价:“大散关,古称崤关,它横锁陈仓道,扼川陕咽喉。相传为大散仙人修炼之地,故名。赫黄色的石壁上,镌刻着“古大散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登上大散关岭,纵目远眺,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古名清江河),急湍奔流,在那一个个相传为放牧的羊变成的硕大的卵石上,似乎仍萦绕着悠扬、轻脆的牧曲……。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置身于“气增秦地雄”的古崤关口,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桓桓武将韩信,遭吴玠、吴璘兄弟重创弃甲而逃的金兀术,以及二出祁山的诸葛武侯与曹魏的殊死鏖战,一一浮现于脑际。如雨的马蹄,如雷的狂吼,如注的热血,如山的尸骸,如泪的夕阳,连同惊天的桴鼓,寒光逼人的利剑,猎猎的军旗都随着一团团淡散的烟火,沉进历史记忆之中……。”正是由于历代名人的佳作,大散关才名闻天下,蜚声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