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秋风大散关 |
|
作者:吴正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0 荐 ★★★★★ |
|
|
二、军事要地闻古今
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乃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素有“秦蜀襟喉,川陕锁钥”之称。“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史记》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益,是指今成都,梁,为今汉中。《宝鸡县志》载:大散关“东连一岭,稍平,即和尚原之脉也”。和尚原中笳鼓竟,大散关上旌旗扬。作为军事要塞的大散关,秦汉以来,历代都在此布重兵,征战争夺不休。因而,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达70余次。据史志载,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纳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兵出箕谷,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三秦遂定。东汉建武二年(26),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镇压赤眉起义军。建安二十年(215),魏武王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兵至河池(今甘肃徽县一带)。蜀汉建兴六年(228),蜀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出散关,兵屯石鼻寨(今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围陈仓;唐上元二年(761)二月,奴刺与党项族羌人联手入侵陈仓,烧毁大散关,据凤州,杀凤州刺史。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李继岌、郭崇涛率军出散关,灭前蜀。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天会九年)十月,宋将吴玠、吴璘置兵大散关,布阵和尚原,击败金兀术(即完颜宗弼,金国四太子),致“金兀术仅以身免,亟剔其须遁”。后金兀术为打通入蜀通道曾和南宋名将吴玠反复战于此。据《宋史·吴玠传》在:“金人自起海角妞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愤甚,谋必败玠,印发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专指桥梁;非地名)跨渭水,自宝鸡连营三十里,垒石为城,夹洞与官军拒十月,攻大散关,玠领诸将大破之。”其生动地对南宋年间吴玠吴璘兄弟雄踞大散关,屡屡打败金兵的壮举作了非常生动、详尽的描述。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皇统二年),宋、金议和,以散关割地为界。金大定元年(1161)九月,金兵攻黄牛铺,扼大散关;次年,宋将杨从义攻占大散关,金兵又夺和尚原,据大散关。明崇祯七年(1634),明末农民军李自成部出汉中,过散关,一夜尽杀明廷“安插官”,重举起义大旗,最后挥师北上,明朝灭亡。清康熙十三年(1674),清平西王吴三桂在云贵树旗造反,吴逆曾以散关为界,与清廷展开拉锯战。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司令员亲率八路军359旅5000多名将士,从江口出发,忍饥饿与疲倦,经过三天两夜,闪电般穿过国民党预谋的合围,过大散关,涉渭河,越过陇海铁路,重返延安。1949年,贺龙将军挥师南下,从宝鸡进发,解放大西南。国民党军亦以散关踞险,负隅顽抗,妄图阻挠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后,我人民解放军势破入竹,横扫其残兵败将,迅速解放大西南。同时,大散关自古以来被视为抗敌复国的象征。正如宋陆游在《观长安城图》诗中感叹地写道:“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散关作为军事要塞的关怀和重视。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