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子寿与潮汕辛亥革命
题记:辛亥革命时期岭东领军人物之一吴子寿淡薄名利权势,一生为(华夏)民族,一心为(反清)革命,虽遗留史料不多,但不等于历史可以将他遗忘。
每天临寝前,我们这些“汉子(大汉子孙)”摸摸自己的后脑勺,没有了那条“猪尾巴”(pigtail),难道不应该对高唱“革命留疤不留辫”,义无反顾以热血荐轩辕的吴子寿们肃然起敬吗?
有道是:“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
吴子寿,名观葆,字子寿,以字行,海阳县(今潮安县)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生(一说生于1869年),1908(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汕头创办《双日画报》、《图画新报》。翌年汕头镇自治议事会成立,被推为副议长,以其合法身份秘密从事反清活动。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一九〇七年春。革命党分布潮州各地再图起事,革命党谋袭郡城不成,厥后又计划以黄冈为出发点。许雪秋主其事。孙中山派林国英来潮襄助。各方同志吴子寿、曾杏村、许无畏、曾晦之、孙丹崖、方少经、谢逸桥、林惠卿、谢良臣、陈笔戈、范妈鲁、蔡德、张世等毕至。以蔡乾初理财政,薛金福驻饶平,陈芸生、林惠卿、萧竹漪驻揭阳,罗飞雁驻丰顺,黄总驻惠来,范妈鲁驻陆丰,黄戈、林国英驻潮州城,分头秘密进行。(国民党史稿 许雪秋传)——《潮州志》之《大事志》
革命党人最后商量另行举事,以黄冈为发起点,以许雪秋为领导。孙中山再派林国英来潮州协助这一工作。一九〇七年春,受孙中山指派来汕的林国英到达汕头,与当时主持这一事件的许雪秋联系,召集了许无畏、吴子寿、曾杏村、孙丹崖、曾晦之、谢逸桥、林惠卿、方少经、谢良臣、陈笔戈、范妈鲁、蔡德、张世等人商量,决定分头秘密活动。他们约定:黄冈起义枪声一响,各地要组织响应。要以黄冈为据点,掀起整个潮汕的革命运动。 ——《孙中山与潮汕》,作者王琳乾
吴游(吴子寿之孙)注:据长辈讲述,祖父参与组织、策划黄冈起义时,其革命党人身份尚未暴露,部分秘密文件存放于家中。起义失败后,当局突然派兵查抄祖父的住宅,情急之中祖父将秘密文件扔进马桶中,叫一女眷坐于马桶上。清兵进入内室时见此状,稍为犹豫而后退出。最终因查抄无所获,祖父侥幸脱险。
公元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岁戊申)清政府推行“新法”,汕头成立自治研究会,杨源被推为会长。1909年,成立汕头镇自治议事会,推举肖秋南、吴子寿为正副议长。——《汕头百年大事记》
辛亥武昌举义后,盛传广东省独立,汕头缙绅主张自治、自保,统收财政巡警之权,创办商团,推举各界知名人士主持军政。吴子寿与叶楚伧同被推为机关部负责人。汕头自治事虽被潮州知府陈兆棠所阻未果行,但已人心大变。不久广州光复消息传到,汕头革命党人奋起响应,不费一枪一弹便镇定了汕头埠。
翌年中华民国成立,吴子寿被任为中国同盟会潮州交通部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吴子寿流亡澳门,仍继续从事反袁活动,至袁世凯死后,方重返故里。自此息影家园,曾被推为汕头自治会会长、汕头市第一届参议会议长,并创办《大岭东日报》。晚年在香港致力教育。1941年11月11日病逝于香港,享年68岁(一说72岁)。——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
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岁辛亥)九月,盛传广东省独立,汕头也有人提出进行自治、自保,统收财政巡警之权,推高绳之、曾幸存主财政,黄虞石、魏潜之主军政,叶楚伧、吴子寿主机关部。高绳之为增加实力,创办商团。潮州知府陈兆棠闻知此事,着令解散商团。——《潮汕革命纪略》
我家(指高绳之)的自卫团组成,应从辛亥革命时说起。这年农历九月,汕头谣传省城独立,响应武汉起义,潮汕人士倡言自保,把巡警、财政两大权收回,举高绳之、曾幸存主持财政,黄虞石、魏潜之主军政,叶楚伧、吴子寿主机关部。高绳之又组织商团以便保护商人生命财产。以上所举的这批人物,皆与同盟会有关系,准备在时机成熟时起义,推倒清政府。潮州知府陈兆棠早已知道这班人有“造反”的企图,只因未有行动,不便干涉,现在既公然高唱自立,收回大权,还组织商团,图谋不轨,便首先把商团解散。——《广东的民间自卫实力——更练》作者高贞白(高绳之之弟)
蔡德,字汉文,饶平县下浮山乡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生。黄冈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曾受孙中山两次召见,嘉许为坚贞忠实同志。1911年回国。辛亥武昌革命消息传到潮汕后,被吴子寿、黄虞石等推为潮梅先锋大队长,率众参与光复潮汕行动,尤以龙仙一役功绩最著。潮汕光复后曾一度任饶平县知事。——陈荆淮《潮籍民国职官人物简介》
有资料载,吴子寿先生加入同盟会的年份为1905年。亦其他资料记载为1908年,但是在1907年黄冈起义时吴子寿先生已是领导人之一,因此他的入会年份为1905年之说比较合理可信。
广东潮州黄冈的“丁未烈士纪念亭”,城内有“丁未路”。1907年5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四月十一日,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十次革命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史称“丁未革命”或“潮州黄冈起义”。起义军一度攻占了县城,打出“大明都督元帅孙”(即“孙文”)的旗号,因起义军寡不敌众,27日起义被清军镇压下去。是役牺牲革命志士343人。
江湖侠客志:本文压题图片是唯一的反映“丁未革命”的历史照片,在“革命留疤”之后的字应该是“不留辫”。(有博友说,看你文质彬彬,为何起个“江湖”名字?看客,有道是:“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
参阅:
吴子寿传 (辛亥岭南人物志)
肝胆三尺剑肺腑一本书——吴子寿先生事略
-------------------
吴子寿(1872-1941),原名观葆,潮阳华阳乡(今潮阳河溪镇)人,父燮尧,同治间任福建漳州知府,病逝于任时,吴子寿仅三岁,随母程氏归粤。程氏在家中亲自教诲涵育,子寿聪敏过人,尤善诗文,四乡皆称奇才。年稍长,痛恨清廷腐败,国运衰落,耻于参加乡试,而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光绪末年,子寿加入同盟会,并在汕头创办《图画新报》,自任社长,鼓吹革命,号召推翻清朝。
辛亥(1911年)八月,吴子寿等召集革命党人和志士仁人在八邑会馆密谋组织革命政府,经众人一致推举,子寿与叶楚伦二人一同草拟独立宣言,呼应全国革命形势。为资革命,吴子寿更将祖业变卖殆尽。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满清王朝被推翻。潮汕光复,吴子寿出任同盟会潮汕交通部长。后袁世凯窃国,恢复帝制,打压革命党,指名逮捕吴子寿。幸得讯,连夜举家乘舟逃往澳门。又四处联络革命同志,配合孙中山举行护国护法的二次革命。
吴子寿曾出任岭东自治会会长,汕头市第一任国民议会副议长。辞去政务后,一心主持《岭东民国日报》,持论严正,针砭时弊,奸佞震聋。又任汕头佛教会会长,弘扬佛法,赈灾救贫。受聘汕头首所女中校长,宣传民主解放,反对封建专制。
日本侵略中国,吴子寿移居香港,汪逆精卫卖国,派人往香港图谋强行劫持吴到南京出任要职,遭吴子寿严斥峻拒,宁死不从,而未得逞。潮汕大饥荒,饿殍满地,吴子寿奔走疾呼,发动香港各界捐米捐钱捐物,援助灾民。
民国三十年(1941)十一月,吴子寿病逝于香港,临终前嘱咐家人,若汪伪政府发唁电,不收;派人吊唁,不接待。后家人照办。出殡时,国民政府及香港各界送葬者逾千人。
吴子寿有子十一人,女二人,皆有成。元海为南开大学教授;元华(双玉)精研声韵学,负誉于时,参加编纂《潮州志》;元成为革命烈士,与吴南生曾有“少工队双吴”之誉。
吴子寿一生两袖清风,豪爽好客,心胸坦荡;学识渊博,兼采儒释,能文能勇,大慈大智。他长期从事社会活动,关心艺事,曾为《岭东名家画集》撰写序言,影响一时。子寿的书法甚为少见,但作为一名传统文人,在书法方面必定下过很大工夫,从他传世的书迹来看,的确如此。他的书法继承多于创造,入古多于出新,然文人书法,性情至上,率真而为,亦足可读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