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近现代吴氏报人
吴子寿(1869—1940)讳观葆,潮阳人。1902年与曾杏村等人,在汕头埠开设了汕头第一家“岭东阅报所”,1903年出版《鮀江辑译报》,后改名《鮀江报》、《鮀江公理报》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创办《图画日报》又名《图画新报》任社长。遗著有《子寿先生诗文集》。
吴郁青(1869—1949)家名顺才,镇平(今蕉岭)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赞助创建名噪一时的华侨报纸----《天声日报》。
吴贯因(1879—1936)原名吴冠英,别号柳隅,澄海人。清举人。光绪年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史学系,此间结识梁启超,遂成好友。1912年与梁启超在天津办《庸言日报》、《庸学月刊》编辑。1935年在天津创办《正风》半月刊。著有《史学概论》、《史之梯》、《中国经济史眼》、《中国语言学问题》等。
吴公辅(1880—1951)蕉岭人。1906年—1925年侨居印尼。1919年与华侨书报社同人筹办《天声日报》,1921年3月《天声日报》正式创刊,1925年返回蕉岭任教育局长三年。1951年初夏因土改运动蒙冤自杀而逝。著有《与园诗草》一部。
吴伟康(1882—1947)又名觉民,蕉岭人。洪门领袖,通称“汉山大哥”。1908年赴荷属首府巴城(今雅加达),道出星洲。1919年与华侨报社同仁倡办《天声日报》,被举为副社长。1928年出任《天声日报》社长,主持报务。
吴奇伟(1890—1953)字晴云,号悟生,大埔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湘南日报》社长等职。
吴 康(1895—1976)字敬轩,号任韦,平远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赴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与同学罗家伦、傅斯年、俞平伯、康白情等创办《新潮》杂志,提倡改革。是我国老一辈哲学与文学史家、教育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出版有:《比较文学》、《周易大纲》、《抗战史料》、《西洋哲学史》、《新人文教育论》、《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希腊哲学之唯物思想》、《亚德来个人心理学》等。在台湾出版的《吴康全集(1-8册)》,超过1000万字。
吴华胥(1899—1991)又名吴梦龙,惠来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任为改组国民党惠来县党部特派员。1928年与伍治之等在泰国参加暹罗反帝大同盟。1936年参与李章达等组织港九救国会,编辑党刊《战鼓》。 1941年在韶关创办《时报》、《新报》等抗日刊物。解放战争时期,在广州创办“综合出版社”和出版进步刊物。
吴继岳(1905—1992)原名珊珊、沉戈,梅县人,1917年到南洋谋生, 1928年初任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新报》记者,1929年进曼谷《中华民报》当记者,1936年转到曼谷《华侨日报》任采访主任、副刊编辑、暹罗版编辑,1939年去新加坡《星洲日报》任记者、编辑。日本投降后回到泰国任职《中原报》,1953年与人合作创办《体育周报》并主持编辑工作。1970年任《东南日报》编辑主任、执行总编辑。1974年泰国《新中原报》创刊时,即进入该报直至去世,历任编辑主任、主笔、社务主任、执行总编辑等职。
吴其敏(1909—1999)笔名眉庵、向宸、望翠、梁柏青等,澄海人。1937年迁居香港,曾任《星报》编辑。1955年创办香港新地出版社、嘤鸣出版社。嗣任《乡土》《新语》《海洋文艺》主编。
吴敬业(1911—1948)又名天赐、吴壮、陈光。饶平人。从小侨居南洋。1928年冬开始进行革命活动,出版《春雷》刊物,创办播种书店。193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旋任《霹雳星期报》主编。1934年任中共香港工委宣传委员,后在南洋一带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曾参加发起成立暹罗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任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总干事长、《全民日报》总编辑等。
吴忠翰(1921—1988)丰顺人。厦门大学毕业后从事美术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台湾台北市任《人民导报》艺术编辑及高雄《国声报》副刊编辑。1948年由台湾返回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星光日报》和《江声报》副刊主编。是著名版画家,早期木刻运动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