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文探花
探花一词肇源于唐代,及第庆典活动中挑选两名年轻俊美的进士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初始并非专指第三人。专指第三人始于北宋末年。
东阳的两位文探花,《宋史·卷332·列传第91》有《滕元发传》,因此,滕元发的资料较为丰富。孙礿的材料则较缺乏,
滕元发(1020~1090),初名甫,字元发,改字达道,后避赵宋宗室高鲁王讳,以字为名。东阳滕宅街(现陈宅街)人。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癸巳科郑獬榜进士第三人。
滕元发祖上为唐宋名臣,世代官宦。其祖父滕鉴与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为姻亲(《东阳市文化志》说范是滕元发的舅父,而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范文正之父为(滕元发)诸舅”语)。滕元发性格慷慨豪爽,不拘小节。9岁能赋诗,范仲淹见后连连称奇,将滕元发接到家中,与其子范纯仁一道师从当时的名师胡瑗习文。滕甫在众多学子中学业最优,“门人千数,第其人,公常为首。”(苏轼《滕甫墓志铭》)尔后,与范纯仁一同举进士,廷试第三。可是宋仁宗认为滕元发考卷中的一诗不合程式,于是将滕元发罢黜,竟将他的进士资格也剥夺了。
这对风华正茂、亟欲登上仕途实现远大抱负的滕元发打击不可谓不大,但他没有悲观失望,反而加倍用功研读,终于在八年后再次高中第三名。两中探花,也是一千三百年科举史上的惟一。
及第后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时任杭州太守,惊为奇才,以治政守边的方略授他。后以孙沔的知己之交,滕元发撰《孙威敏征南录》,表暴其征讨侬智高的功绩,此书收入《四库全书》。英宗很器重滕元发,曾将他的名字写下来放在身边以备重用。神宗朝,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神宗向大臣询问治乱之道,滕元发说:“治乱之道有如黑白东西,黑白不分、东西易位的原因在于朋党象征。若无朋党,君王只要有中人之资,即能治理。否则,英明过人的君王也面临危险。”神宗认为是至理名言,揣摩叹息久之。苏东坡曾有诗赞云:“先帝知君早,虚怀第一人。”
京师地震,滕元发上疏陈述其原因,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被排挤出京,任秦州知州。河北地震,滕元发被任命为安抚使,他在危房里办公,对下属官员和老百姓说:“人民指望我这个政府官员,如果房屋倒塌,我会跟人民死在一起。”他葬死抚伤,日夜操劳,使灾区秩序渐趋正常。后任开封知府,断案如神。但因敢于冒犯皇亲国戚,曾两次被免,继而又复任,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三次担任开封府尹(包拯为两任)。
西夏犯境,神宗召对,滕元发直言以告,君臣之间有如家人。此后,滕元发在青州、应天府、池州、安州等地任职,迁延地方十年。淮南京东饥荒,滕元发虑及灾民将至,难免疾疫流播,乃出城视察废旧营地,命富户出资搭建芦苇、竹篾、茅草等临时住所2500间,井、灶、器用皆备,保全灾民5万多。哲宗即位,又先后到苏扬两州任职,后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
滕元发继调太原、真定前线,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坚守国土,激烈反对皇上将四座边寨赐给西夏人。
元祐中,滕元发以年迈为由请求到淮南任职,朝廷授他为龙图阁学士,又让他知扬州,赴任途中亡故。被追赠为左银青光禄大夫,谥“章敏”。滕元发卒后,其好友苏轼悲伤不已,有挽诗云:
南窜逢公弄水亭,北归留我阖闾城。
壮年不见日千里,余论犹惊敌万兵。
简间何人知造膝,边防逐处耸先声。
伤心系舸城东地,目断安知有死生?
滕元发著有《达道文集》20卷。
孙礿,字居敏,东阳人。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王容榜进士第三人。
孙礿及第后,任太学正,议论慷慨,皇上褒喜之。迁太学博士,知汉阳军、知黄州,调湖南提刑。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卒于兵部郎中任上。
孙礿曾书“真实心地简径法门”八字于座右,以为警示。著有《畸庵集》,撰有《大学讲义》及诗10卷。所著《经义考》已佚。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文探花,《中国历代探花》一书仅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李顾行榜福建闽县人陈彦博,未列舒元褒中探花的材料,姑且存疑,不计入探花额内。
东阳鼎甲共12人,其中武状元6人,占有案可稽的武状元282人的2.13%;其中文榜眼3人,占已知的366名文榜眼的0.82%;其中文探花2人,占已知的331名文探花的0.6%。以县为单位(全国有两千个左右的县)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东阳的三鼎甲的占比,在全国县市中当处上游。而除滕元发为北宋外,其余鼎甲均出自南宋,东阳在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的文风之盛,可见一斑。
试将东阳鼎甲12人与浙江——乃至全国范围——科举最为发达的绍兴地区作一比较。绍兴旧辖山阴、会稽、上虞、诸暨、新昌、嵊县(余姚原隶属绍兴,后划归宁波),共有三鼎甲46人(含寄籍),其中状元27人(文15人,武12人),榜眼10人(文8人,武2人),探花9人(文7人,武2人),平均每县鼎甲7.7人。东阳与之相比,毫不逊色。因此,东阳的三鼎甲足可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