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皇太极发动了攻取大凌河(辽宁锦县)之役,祖大寿率三万兵固守。辽东巡抚丘禾嘉督率总兵官吴襄、宋伟率兵四万相继数次增援大凌河。在第四次增援行动中,由于吴襄部率先逃遁,致使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等三十三将被俘,明军大败,并由于这再未向大凌河增援,导致祖大寿坐以待毙。败报传到北京,朝廷震怒,削掉了吴襄的总兵官一职,让他戴罪立功。吴三桂由于是低级军官,没有受到处分。好在当年山东孔有德、李九成兵变,吴襄参与****兵变有功,终于官复原职。吴三桂在此战役中,跟着父亲勇敢作战,这使得他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明崇祯皇帝十二年(公元1638年)农历7月,二十七岁的吴三桂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总兵官独当一面,吴三桂在六年间,由游击而参将,再副将,再升到总兵官,与他同时代的将领相比,可谓独步青云。在明清长期战争中,宁远与锦州是关外八城中最重要的两城,朝廷派吴三桂驻守宁远,表明了对他很是看重。
吴三桂的飞速升迁。一面是他在同辈人中,确属佼佼者,才能过人。另一方面,也是靠他良好的社会关系。除了他舅父祖大寿兄弟的帮衬外,他拜于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门下。更关键的是,吴三桂拜监军使宦官高起潜为义父。吴三桂轻易升任总兵是由于这三人的大力支持。
吴三桂升任总兵之后,首先抓了练兵,他依据洪承畴的部署,用了二年的时间,练成辽兵三万,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劲旅。此外,吴三桂与其父吴襄一起,经过多年经营,还组成了一支吴家亲兵。这批亲兵有三千多人,由吴氏家丁家将组成,只听命于吴氏父子。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优厚的待遇,所以也特别能战,是吴氏父子的子弟兵,常常于关键的战斗中敢效死力。
吴三桂升任总兵之后,还积极参加对清军的作战(皇太极于公元1636年在沈阳称帝,将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他曾于明崇祯皇帝十三年(公元1640年)与接应蒙古多罗特部民的清济尔哈朗、多铎等率领的清军激战于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同年农历7月他又率领步兵五百余人自松山夜袭清兵镶蓝旗营地,迫使该股清军移营。同月,又在杏山,战胜了善战的清多尔衮、豪格带领的清军。明崇祯皇帝十四年(公元1641年),清军对锦州形成包围,锦州粮草溃乏。当时运粮官都惧怕清军,将粮食卸在宁远,不敢送往锦州。吴三桂胆识过人,亲自率兵将一万五千石大米安全押送到锦州,坚定了锦州将士守城的决心。
这些事实均显示,吴三桂升任总兵官之后,积极报效朝廷,为保卫大明江山而奋勇战斗。
明崇祯皇帝十四年(公元1641年),发生了明清兴亡史上的重要一役“松山决战”。松山是距锦州九公里的战略要地,而锦州是通向山海关的辽西走廊之重地。清太宗皇太极决定攻下锦州,以扫清通向山海关的阻碍,他亲临前线指挥,倾全国之兵,志在必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