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吴 起:(公元前?~前381年),卫国左氏人(今山东定陶西部)。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吴起年少时曾不吝千金以求仕,与李悝俱从曾申学儒。因兼并战争愈益激烈,乃弃儒习兵,后入鲁求仕。齐攻鲁,相传吴起杀妻(齐国人)求将,大破齐兵。然终被鲁穆公猜疑,闻魏文侯下诏求贤,遂奔魏任将,击秦,拔其五城。周威烈王十七年(公元前409年)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部)、元里(今澄城南部),并增修,此二城。次年(公元前408年)攻秦至郑(今华县),筑洛阴(今大荔南部)、合阳(今合阳东南部),尽占秦之河西地(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地),并置西河郡,任两河郡守。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之弩(指弩的拉力,一石约合三十公斤力),背负矢五十支,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相传亲为士卒吮疽,深得军心。同时,文治与武备并行,整顿吏治,重视蓄积,使百姓亲附,故拒秦、韩颇有成效。又趁魏武侯视察西河时谏其以德政治国。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奔楚。楚悼王久闻其声名,任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变法图强。尔后率军南攻百越,进至洞庭、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北胜魏,西却秦,使楚之兵威盛于时。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变法因过于仓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吴起亦于同年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
战国时期,吴起作为军事家与孙武齐名。兵书《吴子》将战争性质区分为“义兵”、“强兵”等类型;战备上提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在战略战术上,强调料敌应变,积极利用外界条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在将才上要求将领掌握“四机”以指挥作战。《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