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氏 谱 序 文 集
吴 氏 正 宗 谱 序
古者大宗。百世不迁,别子之道,群弟宗之。衰哀相承,家子之殁,必制服焉。后世无大宗,士大夫得祭四室。有四小宗,五世必过,故属及五世祖外则无服。溯其源,一人之身,未至化为路人,盖由宗法不立,莫知所始也,吾实惧焉。原吴氏本长沙王吴芮,自黄帝之后,姬姓、姬周之隆,始于后稷,至于公刘,传绪于古公亶父,亶父追尊为太王。长子泰伯,让德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因为著姓。世笃忠贞,服劳王家,锡爵胙田,土在延陵之地。积厚流光,蔓延天下,枝繁派衍,殆不可纪。家藏谱系,肇自长沙王王子钱得新安山水之胜,贻后子孙居焉。衍至我考,历二十九世,距千百余年,委蛇节次,班班著见。予博采稽评,证以经传。其巍庙古篆,火华华丰岷,拔萃莫奇,积代茔域,罔不具备,敬编家乘,庶古之宗法仿佛,其余顾非幸欤。
[唐] 元和八年九月七日后裔左右监察御史少微敬撰拜书
吴 氏 分 支 辨
吴自泰伯、仲雍居句吴而始焉,自季札封延陵而益著焉,其原一耳。然又有称渤海者,何哉?盖系出于泰伯之后,至吴寿梦王,生四子,长诸樊、次余祭、三余眛,凡出三位后者,皆称渤海。幼子季札封延陵,故得以号延陵。至于季札之后,独祖大唐竟公、唐末宣公。如吴玠、吴璘俱宋南渡之高士名将,而不祖之,以其非延陵支派也矣。更有奥居名芮,起宋西河,而位王长沙,并唐之少微,以文章而冠名天下。通元、通徵以神童而擢之制诰,少征、少诚俱以藩镇节度而袭王封,是皆爵禄崇降,身显名扬,知其源于渤海,而非延陵,安者旁引私附哉。但为子孙者,倘思至德名而泰伯,仁心慕义如季子,直笔敢谏如竟公,义辞王爵如宣公。远遵祖道,近守王章,岂不赫然尊显,又乌容旁引私附为哉。
宋咸平年间王十朋作序
季 子 序 并 赞
鲁囊公十二年,吴王寿梦卒。延州季子,其少子也。以让国闻于诸侯,则非童子也。至哀公十年冬,楚子期伐陈,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之,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去寿梦卒七十七年矣。而能千里将兵,季子何其寿而康也。然其卒不书。
于春秋哀公之元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勾践使大夫文种、伯僖以行成于吴王,吴王许之,子胥谏不听,则吴之亡形成矣。
季子观乐于鲁。知列国之废兴于百年之前,方其救陈也。夫吴之亡十三年耳。而谓季子不知可乎。王僚之自立也。曰季子虽至不语废也,是季子德信于吴人,而言行于其国也。且帅师救陈,不战而去之,以为敌国名,则季子之于吴,盖亦少专矣。救陈之明年,而子胥死。季子知国之必亡而终。无一言于夫差,知言之无益也。子胥以阖闾霸,而夫差杀之如皂棣,岂释难于季子乎?
呜呼!悲乎,吾是以知夫差不道,至以使季子不敢言也。
苏子曰:延州来季子,张子房皆不死者也。江右诸人好谈子房季札之贤有以也。夫此可与知者论,难于俗人言也,作延州来季子赞曰:泰伯之德,钟于先生,弃国如遗,委蛇而行,坐阔春秋,几五之二,古之真人,有化无死。
眉山 苏轼 撰
曹 子 藏 吴 季 札 并 论
春秋之际,世不知义,而以权利为贵,虽齐威,晋文皆争国成名著也,而子藏之于曹,季子之于吴,皆有可取之义。弃而而顾,而况于争乎?予高二子之义,欲考其行事。子藏反国而致邑,事不得见。季子事吴九十余年,观其挂剑于墓,不以死背其心,葬于赢博,不得以恩累其志,引兵避楚,不以名害其德,盖其所以养心至矣,虽录之,天下将有所不
安,况于吴乎彼其所养者,诚重故也。
宋 明道二年癸酉岁孟秋月 颖滨 苏辙 撰
司 马 光 作 吴 氏 原 修 谱 序
自宗法度,则世系不明,昭穆莫辨,而人始忘其本矣。后欲复古而无由,特假族谱从维系之,使世系昭穆犹有可稽,音疏义恩尚有所系,亦三代圣人遗意也。江右南昌吴氏,乃东汉大司马广平忠侯吴汉之后裔也。余读汉也,查吴汉沉勇明智,八战八克,辅汉中兴。至五世吴佑,迁湘胶东,政崇仁简,民不忍欺。厥后子孙不以韬略辅国,即以文章匡王,其未流长之盛,非忠于君而德于民者谁能敢此乎?今伊族篆家乘,序明世系,黎清昭穆,崇恩义,尚礼法,俾乃祖忠厚之遗复兴于今矣。兹族谱告竣,问序于余。余虽不能文,备员史官也,谨书以附诸简。
资政殿学士夏县司马光君实氏顿首拜撰书于京舍官署
宋 元 丰 八 年 岁 在 乙 丑 二 月 上 浣 吉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