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吴氏—源流谱序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庆臣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6 22:01:48  文章录入:吴庆臣  责任编辑:吴卫东
 

三  让  天  下  建  句  吴  ——泰 伯 墓


       泰伯(亦称太伯),商末周国(今陕西岐山县一带)人。是周太王的长子,有弟仲雍和季历二人。泰伯得知父亲欲立季历继承王位后,为不使父亲为难,遂携仲雍避奔荆蛮梅里(今无锡县梅村镇),纹身断发,以示永不为周君。泰伯到了梅里,拓荒耕地,开渎理水,传播中原文化。当地居民慕其德义,“归而从之者千余家”,拥立他为吴泰伯,自号句吴。关于泰伯礼让王位、开创吴文化的功绩,被尊为大圣人的孔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不称焉。至此,泰伯被后人奉为“至德”。而泰伯所居的梅里,被人称为泰伯乡的礼义之乡。泰伯死后,葬于无锡鸿山,其故居改建为祠堂,又称泰伯庙。
       泰伯墓,位于江苏省无锡清鸿声乡鸿山西南麓,依山营建,占地面积约三亩。由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地面建筑连成整体,四周筑以围墙。顺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级登上最高处,便是泰伯墓冢。冢呈平面圆形,直径约四米,系青石护围,顶部以土覆盖,高约二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各雕石狮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长形双钩“泰伯墓”一个篆体大字,边刻火珠、云龙浮雕图饰。该碑内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泰伯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石碑坊一座,上刻“至德墓道”四个大字。墓道坊后为墓地主要建筑——享殿。享殿的正中上悬“三上高宗”的匾额,原为清高宗乾隆下江南期间所书,现为钱伟长重书。墓地满山林木,郁郁葱葱。山下农田一片,每当丰收季节,秋凤拂过,金黄一片,景色十分优美,平添了几许对吴地开创者的追思。
       山上梅村镇上泰伯庙,亦是泰伯墓一个组成部分,又称至德祠、让王殿。该殿古朴雄伟,气宇轩昂,数百年来留存迄今,实属不易。殿内后壁嵌以石刻,为清代南拙老人蒋衡所书,书法遒劲有力。殿前石坊上“至德名邦”四字,更是神采飞扬,堪称书法珍品。
       千百年来,泰伯墓、庙早已成为吴中一大胜迹。据传泰伯是三月三病逝的,当地百姓深为悲痛,纷纷采摘山上白花祭献墓前,以示泰伯德行在百姓心目中洁白无瑕。此后渐渐形成习俗,只是时间改在清明了。至今无锡县鸿山一带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正月梅花百花魁,梅里开花(化)泰伯。
       一九八四年以后的二年,经省、县两级政府拨专款重建,这座历经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该墓地已被列为江苏省省级保护单位,并立标志碑一方于墓地。游人近年到墓地祭扫、凭吊、瞻仰的,逐年渐多,游览之余,登高眺望吴中山山水水,一派繁荣昌盛的苏南景象,令人陶醉。在追思先贤功绩之余,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者:杨国庆 (选自现代报刊《中华陵墓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