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小说 >> 正文
第3节:春宵
作者:计丽屏    文章来源:腾讯读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2           ★★★

"一个为家,一个为国,一个为才。"

本书是对吴氏三兄弟人生磨难的文字记载,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重塑了20世纪东亚的中国大陆(包括伪满洲国)、台湾和日本的历史片段。

第一章春宵一刻2002年11月的一天,我和吴炎一同走在北京的街头。沿着南北走向的西四南大街一直往北,不一会儿,我们进了一条北京特有的胡同,并向胡同深处径直走去。

昔日,这里曾经是有钱人家聚居的地方,四合院都很气派。但是今天,我们来到的时候,这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四合院中间原本应该是空旷的庭院。如今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挤满了老百姓自己搭建起来的房子。原先的厢房与厢房之间、厢房与正房之间只剩下仅能够容俩人擦肩而过的、所谓的通道了。私建房的墙壁有用泥抹成的,也有用砖块垒起来的,不是东倒西歪地好像马上就要倒塌似的,就是坑坑洼洼地辨不出一块完整的砖。不仅如此,在这些早已是残破不全的墙壁上面,不知被什么人随意涂鸦,抹得乱七八糟,令人不堪入目。旧时富丽堂皇的四合院现在显得是这样的拥挤而杂乱。

"我是1912年农历十月七日生的。"已是90岁高龄的吴炎开口道。

1912年正是中华民国成立的初年。就是在这一年的2月,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退位,清政府宣告灭亡。中华民国的成立虽然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然而,它却并没有结束中国混乱的政局。历史证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军阀混战更加频繁,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从此,一个大国的历史被彻底地改写了。

"农历十月七日应该是公历的几月几日呢?"

吴炎不知该如何回答我的问题。他斜着头,脸上露出迷茫的神情。

"嗯……,我不清楚。我们那个时候,只记自己农历的生日,所以……"

根据日历推算,1912年农历十月七日应该是公历的11月15日。一年半以前,我曾经与吴炎在北京见过一面。这次又和他一起走上北京的大街后,我顿生感慨,因为我发现短短只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北京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里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高楼大厦的建筑工地。在工地上各种机器的隆隆声中,许许多多的吊车和起重机运行不断,它们那巨大的长臂提着沉重的东西在空中转来转去,毫无怨言地工作着。只是起风的时候,工地四周会扬起尘土。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抬起胳膊,用衣袖遮面,来挡避扬尘。

"我小的时候,父母不让我们随便外出,但我却总是偷偷地溜出去,在这一带玩耍。"

陪同我前来参观吴清源旧居的吴炎,身穿藏青色的外套,走在我前面两、三步的位置上。每当走累了,吴炎就停下来,转过身看着我,和我说说话,开开玩笑。神态中透出一丝顽皮,跟一个淘气的孩子似的,完全不像90高龄的老人。

"以前我可是很淘气的,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才总算老实了。哈哈哈……"

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格开朗、非常具有亲和力的老人。我曾经听说他的腿脚很健,这次一看,确实不像是一位90岁高龄的人所应该有的脚力。但是,无论吴炎年轻的时候多么强壮,毕竟他已经是90岁高龄的老人了,他的身体与一年半以前相比明显衰弱了许多。有好几次,他走着走着,身子有些发飘,重心不稳,左右晃悠。但是他又是一个非常要强的老人,我想搀扶着他往前走,被他一口拒绝了。

"没事儿,我自己能走。"这种时候,他会用简单的日语认真地对我说。

停在胡同一侧的平板车上、像小山一样堆得高高的大白菜蔫耷耷的,没有一丝新鲜劲儿。有消息说,昔日吴家居住过的这条胡同准备要拆迁。当我们来到一个很浅的胡同口时,吴炎停下了脚步。胡同口旁一家房子的墙边堆放着许多破旧的什物--千疮百孔的镀锌板、破烂的尼龙布、断了腿的桌子之类的东西。他指着胡同尽头的一个房子说:

"那儿就是我们的家。"

墙壁是用砖砌成的,几乎所有砖头的四角都已经被岁月磨去了棱角。面对胡同的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有一块木板横在上面,用来隔断房子的内外。

"那时住在我们家对面的是一位律师。他们家非常大,是两个四合院联通起来的。这个律师非常有钱,家里不仅有马车,还有私家汽车,我印象中好像还有电话。"

律师名叫汪有龄。1936年11月,上海发生了著名的"七君子事件"。有七位民主人士发起抗日救国运动,结果却受到了蒋介石镇压。在这次事件中,居住在吴家对面的律师汪有龄着实出了一回风头。当时作为被当局逮捕的抗日救国运动成员的辩护律师,他在法庭上与当局据理力争。

"走,进院子里看看吧。"

我跟着吴炎迈进了昔日吴家的大门。大门宽不到两米,左右两侧有两块锣鼓状的石座,上面坐着两墩石像。这两墩石像上面好像雕刻有什么图形,由于岁月的侵蚀,已经辨不出它的本来面目了,所以也就无法推测出主人把它们放置在这里的用意。

"我小的时候,家里有门房,就在这里。我们家有一辆人力车,通常停放在这侧厢房的一头。"

所谓的四合院是以院子为中心,在院子的四周对称地各盖一排房子,形成"口"字形的建筑,中间非常宽敞。但是当我跨进这个四合院的门后,里面密密麻麻的房子却挡住了我的视线和去路,昔日的院子不复存在。在漫长的岁月里,四合院不断遭遇摧残,原本宽敞的院子中间盖起了一间又一间的、本不该有的房子,使得整个四合院面目全非。如果有条件从空中望下俯视的话,大概原来的"口"字形中间,又多了一个"口",看上去更像个"回"字了吧。

 

分享到: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