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吴沙,系江南吴氏始祖宣公后裔,祖籍在漳浦石榴镇的小山城大围头。吴沙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八月十四,由于贫困,中年才娶妻庄梳娘。梳娘的父亲在小山城开药铺兼当医生,梳娘自小帮助父亲采药、懂得医药。她父亲见吴沙有大志,故将梳娘嫁他,他比梳娘多二十岁。乾隆36年(1771年)吴沙41岁,生长子光裔。乾隆38年吴沙43岁,携妻带子渡台,以后,其弟吴立始带子吴化来投,那时,吴沙已由基隆移基淡水厅(台北)的边荒之地三貂社,与噶玛兰(蛤子难)人做交易,得了厚利,有了积蓄,准备入垦噶玛兰大面积荒原。在得到朋友们资助之后,嘉庆元年(1796年)吴沙66岁,便率领来投的漳、泉、粤三籍无地可种的移民1000多人进抵噶玛兰乌石港南、筑土围为据点,进行开垦。有一支“生番”泰稚族人(1978年宜兰县长李凤鸣称其为打马烟社番)已经被噶玛兰人逐入深山,……见吴沙带人来垦荒,便倾族来犯,吴沙之弟吴立战死,垦荒渐停。不久,噶玛兰三十六社遍患天花传染病,死亡枕籍、吴沙之妻庄梳娘采药制成处方,由吴沙示惠施治,救活很多噶玛兰人,噶玛兰人十分感激,自愿献出土地让开垦。不上一年,吴沙带众从乌石港头围(即今头城镇)开始,垦地数十里,至嘉庆三年(1798)扩展到二围、三围。吴沙病死于此年12月,子光裔与侄吴化继续继承其事业,开垦到四围、五围。五围即今宜兰市。
嘉庆十三年(1808)清廷批准设立噶玛兰厅,光绪二年(1876)改为宜兰县。人民都感念吴沙的功劳,称为开兰始祖。
宣公后裔开拓香港、南洋
自明代以来,我国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人民,便开始大批移民南洋各国和地区。吴姓子孙也从这时起便开始到达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等南洋各国,在南洋各国中,来自中国的华人构成当地人口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其中吴姓宗族又是一支主要的力量。
据《深港客家源流考》大约在元代,就有客家籍吴姓南至香港地区开拓基业,清代,有五代吴宣的后裔,从广东嘉应迁居香港,现居于香港新界榕树澳、三角咀、丹竹坑等地。……
摘自《中华姓氏(吴姓)通书》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