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二章 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作者:王智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4       ★★★★★

 

八、[使有数岁之寿,则中原之复可几也]

绍兴九年六月,年仅四十七岁的一代抗金名将吴玠,在其治所仙人关与世长辞了。纵观南宋抗金史,其军事成就最大的当属岳飞,吴玠则居其次。但是,岳飞抗金盖世功名之立,绍兴十年的抗金北伐最具意义,截止绍兴九年六月吴玠去世为止,岳飞的军事成就并未超过吴玠,甚至还不及吴玠。吴玠英年早逝,无疑是南宋抗金事业的巨大损失。诚如张发《吴武安功绩记序》中云:[忠烈吴武安公中兴名将,其抚养士卒似吴起,其勤俭精力似陶侃,违令必戮似孙武子,忧国远计、不佞近功似赵充国。身殁之日,知与不知,莫不流涕,又似李广与羊鈷也。是以能胜所难胜,守所难守,以保全蜀。使有数年之寿,则中原之复可几也。](《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五)在本章行将结束之前,拟对吴玠抗金的历史作用、在宋代军事上的地位及治兵、为人略作述评。

《宋史》卷三六九《张俊传》云:[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陆游也作诗云:[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剑南诗稿》卷三四《感事》)吴玠被排挤出四大名将之列,这实际反映了南宋人们是以临安为中心来评价南宋诸将的抗金活动和业绩,是有失偏颇的,反映了以地域论英雄的一种狭隘、片面的历史观。不容否认,在南宋众多的抗金将领中,岳飞以其善于组织进攻,成功地进行四次北伐及崇高的人品、悲剧性的结局,无可争议地成为最有成就亦最令人怀念的抗金名将,而张俊等无疑是浪得虚名,其抗金业绩诚不足道,刘锜、韩世忠等坚决抗金的志向令人可钦可敬,而且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抗金业绩,但如果将他们的成就同吴玠相比,显然有较大的差距。

吴玠军事上最大的成就是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这是南宋抗金所取得的五大辉煌战役中的二次战役,这是韩世忠难以相比的,刘锜虽然取得了顺昌之战的胜利,但他晚年的抗金活动却黯然失色。且刘锜、韩世忠所处的军事形势,总的说来没有吴玠险恶。更重要的是刘、韩二人抗金活动,对南宋社会和整个抗金局面的影响,都不及吴玠。

如前所述,自建炎末至绍兴四年,金军将其主攻方向集中在川陕战场,金军战略的调整和川陕战场处于为江上游的重要战略位置,使吴玠的抗金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吴玠等艰苦卓绝的抗金斗争,粉碎了金军占领四川进而对南宋王朝形成犄角包围之势的企图,不仅挽救了南宋,更对宋金双方军事势力的消长产生了重大作用。事实上,正是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的胜利,才使宋金战争中金军处于绝对优势的局面得到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吴玠军在川陕战场的重大胜利,就没有岳飞后来轰轰烈烈的北伐抗金战争,也就不会有宋军对金军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可以说,吴玠抗金斗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南宋历史的发展进程。宋人曾对此而述云:

[臣闻蜀国之上流也,藩冢导漾,东流为汉,则自金、均历襄州而径趋汉阳者为一道;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则自涪万里入翟塘而径会于九江者为一道。故昔之固国者必以上流为固而所以固,蜀在必以关险为守。绍兴君臣日夜念此至熟也。蜀之陵固多歧,而饶凤一关,汉中之屏弊;仙人一原,西河之咽喉。臣玠、臣子羽、臣仲尝守饶凤矣;臣璘、臣政、臣万年尝扼仙原矣,如重弓副矢,一隙弛则一备严,一士亡则一将续,铁骑难成林而终不能越关而酉者,玠与璘之力也。](《鹤林集》卷一五《绍兴吴玠守蜀关二事》)

[性敌人寇蜀,于今累年,侵轶之兵,岁深一岁,始者接锋五路,其后直抵梁、洋,既弃和尚原,寻又失饶凤岭,局势之危,迫于累卵,所恃者吴玠一军忠勇可仗。……诚吴玠不能支吾,既是四川更无存理。](《忠正德文集》卷二《论防狄第二疏》)

[金人并兵趣川、陕,盖以向来江左用兵非敌之便,故二三岁来悉力窥蜀。其意以谓蜀若不守,江、浙自摇,故必图之,非特报前日一败而己。今日利害,在蜀兵之胜负。](《宋史》卷三八七《基崇礼傅》)

无疑,从整个抗金的战局和实际的军事成就来看,吴玠的抗金业绩和历史作用都是韩世忠、刘锜所不能比拟的。我们赞同王曾瑜先生的观点,即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而在其他将领之上。

吴玠的抗金活动不仅具有军事意义,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金军由于处于落后的社会形态,在战争中就表现了极大的掠夺性和破坏性,[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谕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 (思格斯《反社林论》,《马恩全集》第四O卷第一九八--一九九页)金军所到之处,[陷城破邑,纵士彪掠,恣其所取。](《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六)四川特别是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是宋代仅次于江浙的经济高度发展地区,正是吴玠的抗金斗争,才使[吴地亦不免被兵]的情况下,[独西蜀全盛,迄今为东南屏蔽。] (《清波杂志》卷六)四川经济在稳定的政治形势下继续发展,所以高宗感叹地说:[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 (《宋史》卷三六O《赵鼎传》)正是四川经济的发展,不但支付着川陕宋军的粮草,亦是南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一]所以高宗曾说:[朕谓倚雍之强,资蜀之富。](《要录》卷三一建炎四年三月乙丑)对于维系整个南宋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特殊的作用。而在这方面,韩、刘二人的作用显然有所逊色。

吴玠治军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严,[御下严而有恩。](《宋史·吴玠传》)凡是临阵畏敌而脱逃者,斩无赦,[至第公赏,则唯以公论。] (《吴武安功绩记》)这是导致吴玠军心稳定、战斗力强大的基本原因。但战争的胜负,还取决于指挥者的素质和才能,[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牍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宋史·吴玠传》)从和尚原、仙人关等大战中,可以清楚看出,吴玠善于在战争中总结、研究战争,用己之长,克彼之短。例如,金兵的最大优势之一是骑兵,但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骑兵的优势却变成了劣势,吴玠正是利用川陕地区山多路狭不平的特点,与金军周旋,使金军在战争中无法发挥其所长,金人也深切地感到[自入中原,][一败于吴玠,从失地利而败。](《三朝北盟会编》卷二O二)其次,如前所述,坚忍耐战,是金军行军掠阵的一个跟著特点,充分地体现了金军的战斗力。针对此,吴玠在战斗中特别注意[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扰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势。]和尚原、仙人关之战充分地体现了吴玠用兵的这些特点。至于[不求小近利],则在饶凤关之战中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随机应变从克敌制胜,是作为一名卓越军事家指挥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对此,连吴璘亦对吴玠叹为观止,以为[至决机于两阵之间、则璘有不能言者。](《宋史·吴玠传》)

《宋史·吴玠传》称吴玠[虽身为大将,卒于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确实,即使吴玠位高权隆之时,亦并未懈于军务,疏于下情,例如,仙人关之捷,吴玠移镇加恩,迁任川陕宣抚副使,[玠素不为威仪,既除宣抚副使,简易如故,常负手步出,与军士立吾。幕客请曰;[今大敌不远,安知无刺客,万一或有意外,则岂不上负朝廷委任之意,下孤军民之望哉!]玠谢曰:[诚如君言。然玠意不在此。国家不知玠之不肖,便为宣抚,玠欲于出,恐军民之闻,冤抑而无告者为门吏所隔,然由自达,所以屡出者,防有此耳!]幕客乃服。](《要录》卷七五绍兴四年四月庚辰朔。《四朝名臣言行别录》卷九)作为川陕宋军的最高指挥官的吴玠能如此体察下情,确实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吴玠军能在逆境中团结一致,克敌制胜,决非偶然。

毋庸置疑,吴玠有着明显的不足,《宋史·吴玠传》云:[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这应该是仙人关之战后的事,但无论如何,这使吴玠辉煌的一生多少使人感到惋惜。特别是和岳飞相比,更显出了吴玠的不足。《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多交往,饰名姝遣之。飞曰:[主上霄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在中国封建社会,嗜欲与否往往是人们衡量人物的重要的道德尺度,吴玠生活上的这一致命弱点,表现了吴玠生活奢侈的一面,给自己辉煌的抗金生涯投下了灰暗的阴影;其次,自仙人观之战后尽管吴玠也积极布置川陕现场的防禁,派兵进攻金军,以牵制东、中战场的金军,配合岳飞的北伐,但其所作的努力和成却是与吴玠自身势力、才华不相格的、尽管客观上来说,吴玠军分布在川陕五千里的战场上,兵力较分散,[守关则仅足,出战则无余。](《忠正德文集》卷二《论防狄第二疏》)而且它同绍兴四年后金人进行的战略调整有关,但在主动出击方面,吴玠与岳飞相比,确实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不及吴璘,这就是吴玠抗金成就最终不及岳飞的根本原因。加之吴玠[喜饵丹石,]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极大的伤害,[得咳血疾以死,]使其抗金复国的壮志未酬,这不仅仅是吴氏家族的不幸,更是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中原人民的大不幸。而吴玠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人世,多少使人感到少了战死疆场的悲壮的意味。相对而言,宗泽实际的抗金成就也许比不上吴玠,他高喊着[过河]而辞世的情景,如历历在目地永留人间,更使后人悲愤激动,也更催人奋进。尽管如此,综观吴玠一生,《宋史·吴玠传》作了极中肯、公正的评价:[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人一意窥蜀,东南之势亦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的抗金业绩,得到了后世人们永远的尊敬和纪念。[二]

注 释

[一] 四川在南宋财政所纳的数量,请参看贾大泉先生《宋代四川经济评述》十四《南宋末年四川经济的残破》第一节《前期的财政经济状况》。

[二] 据刘大有先生《吴玠与岳飞》一文介绍,[至今徽县城北古柏参天的山岭上有他(吴玠)的墓和立于南宋初年的吴玠碑,在徽县嘉陵江边还有古迹吴王洞,汉中略阳有吴王城,均是后代人民立祠纪念他的地方。]载《社会科学》 (甘肃)八一年四期。

==========================================

 

分享到: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