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吴尚懃(1921- ) 生物学家。江苏吴县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后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与童第周合作,进行了文昌鱼卵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卵子早期分化、硬骨鱼卵子细胞核移植与组织物质的研究。参加了对虾人工培苗工作,在我国首次解决了对虾提早产卵和室内培育幼苗的问题。参加对船蛆的发育、生态及防除的研究,其成果1966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中国吴氏通书》2001年吴健琴主编)
5吴汉珠(1924.1- )祖籍湖北省监利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生长于武汉。抗日战争期间到重庆市沙坪坝南开中学念高中。1946年1月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毕业。曾任四川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经济林木科(组)科(组)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系兼蔬菜研究室主任等职。社会职务有四川省园艺学会副秘书长、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卉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柑桔学会理事等,现为中国兰花学会理事。50年代在农业厅经济作物局工作时,着重抓柑桔良种化及果树上山,为四川省甜橙良种化打下基础,并推广到湖北省等。1959年在成都市龙泉山驻点,曾培育枇杷苗木上山。从当时种下的6000多株枇杷中,70年代由当地果农及科技人员选出的大五星、龙泉1号、80-1等一系列优株已发展成为成都市及附近枇杷产区的优良主裁品种。60年代解决了温暖潮湿低日照地区外销青苹生产上两大难题:光照差和早期落叶。使农场老苹果园8年平均产量较前5年提高2.4倍。1978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退休后根据省委领导的要求,1987年组织7名科技人员,在龙泉山脉仁寿县文宫区五马乡(后并入文宫镇)飞跃村,会同当地干群,建立1000亩优质水果示范园并迅速投产。1993年所领导的建园工作组获乐山市重奖。现该园人均年收入由建园前的400元上升到5000元以上,高的达10000多元。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大前提下脱贫走向小康。文宫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对附近影响极大。现在全县的枇杷已发展到70000亩,正向周边地区扩展之中。1999年起应邀到攀西这一特殊气候区发展反季节的早春枇杷,担任生态枇杷良种繁育及出口基地技术总顾问。花卉方面,1981年主持农业部下达的《“中国兰”快速繁殖及育种》课题,大批量快速繁殖中国兰试管苗并移植成功,获四川省政府199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试管苗开花后先后选育出“寒春”、“富丽红”、“醉妃”、“海丹”等人工杂交新种。1990年、1994年、2002年中国兰花博览会及1991年中国春季兰展会上获金奖4项。为“中国兰”育种及快速繁殖作出了很好的开创工作。“醉妃”于1998年在国际上登录,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登录的中国兰杂交新种。其在国际、国家、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中国兰”茎顶组织培养研究》、《“中国兰”的快速繁殖及育种》等。系《中国花经》编委及撰稿人之一,中国名花丛书《兰花》、《枇杷优质高效栽培》作者之一。
寄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华当代吴氏宗贤大典卷1》2002年吴洪激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