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吴昌莲(1963.12- ) 祖籍四川省兴文县玉星乡,中专文化,主管护师,宜宾矿山急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
泰伯公108代孙女。1980年高中毕业,被宜宾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录取,学制3年,1983年7月中专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内科任护理,兼团支部书记。1985年调入本院传染科任护士长至今。1998年晋升为主管护师。工作中刻苦好学,勤奋向上,通过多次外出进修学习和成人自学考试,获得了不少本专业的先进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本单位护理工作中起骨干带头作用。工作期间,多次获医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护士、先进生产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寄语:为弘扬泰伯三让之美德,女孩也顶半边天,我要使这块金字招牌在吴氏宗亲中永放光彩。
(《中华当代吴氏宗贤大典》卷2 吴洪激主编2002年)
66吴晓莲(1963- )生于北京。父亲吴敬琏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称”吴市场”;母亲周南,北京实验幼儿园园长;祖父吴竹似,南京中央通讯社记者《新民报》开创人之一,祖母邓季惺职业律师,职业办报人,职业企业家。
吴晓莲自述摘录:
1976年后,我和妹妹开始学习文化,上中学前父母才陆续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父母对我很放任的原因有二,其一他们管理孩子有一定民主意识;其二他们确实忙。初中我疯狂地迷上了看外国小说,如《高老头》、《怎么办》等等。上中学不久就有了”广播英语”,爸爸带着我和妹妹跟着收音机学。爸爸把每一课的生词做成了单词卡片,一面写英文,另一面写相对应的中文。
1982年我考入杭州大学心理学专业,我离开了生活20年的北京,猛不丁掉进了各式浙江方言的声浪中,简直就像到了外国一样。
1986年本科毕业到美国读研究生,靠的是奖学金。奖学金不但包括了全部学费,另外还有生活费,足够生存。开始到美国丹佛大学住校,室友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人。1987年在校园的马路对面自己租了房,室友是计算机系的。室友的男朋友是计算机系的。我的男朋友约根也是计算机系的。后来室友搬到她男朋友那里,我的男朋友搬来我这里。约根跟我做室友,一做就是20年。1988年约根换校园是因为我,而我换校园是因为我的教授。当年我去读丹佛大学,就是师从这位社会心理学教授。没想到刚来了一年多,教授要去纽约州立大学。我因为喜欢和教授一起研究课题,就决定同去。从那之后,我接受了去美国生活,不可能像我父母那样,40年在同一所校园里固定地住着的事实;从那时起,我在心里是真正的”四海为家”了。
我拿到博士学位后,先在费城的巨科索大学做合同教授,然后又同时在沃顿商学院当客座讲师。我在教书期间生了儿子,然后又怀上了女儿,挺着大肚子一真教到怀孕8个月,然后决定回家当妈妈。在家当了三年”职业母亲”后再出来工作时,变成了”下海”的”个体户”--创建并任职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工作室”和”吴博士瑜伽和催眠治疗中心”。对于我迥异于祖辈和父辈的经历,我爸爸只能说:基本满意!
(《我和爸爸吴敬琏》吴晓莲著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