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红墙子乡前窑村吴氏
老妈的故事(一)
1926年,我的母亲吴惠媛出生在辽宁义县红墙子乡前窑村.我的姥爷吴世勋在义县后来也有些名气.
吴世勋字绍权,男。生于1907年,满族。原籍义县红墙子乡前窑村。现住义州镇西南街。1916年入私塾念书。1921年从谢兰亭学医,后又从王梦符老中医学习医药理论,课程是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妇幼等科。先后共学习6年。1922年回原籍自行开业。1928年在义县东街中兴药店坐堂行医。1951年参加联营公济中药社行医。1956年调至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79年调至义县中医院做中医工作。
1949年10月9日东北人民政府授予中医师证书。1956年8月荣获辽宁省卫生厅卫生工作先进奖。1980年8月经考核获得主治中医师职称。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4届义县政协委员。在行医五十八年中授徒十人,曾给西医学中医学习班讲过课。著有“衷中参西录歌诀”一册;临床验方100例。现年已八十岁高龄,仍然坚持上班工作。
摘自辽宁省《义县卫生志(1736---1985)——医林人物第三节人物简介》
和我的父亲家那找不到的家谱相比,老吴家的家谱可是放在义州双龙寺.有一位新浪吴家兄弟姐妹的博客中的博文写道:
“1921年5月17日,我出生在辽宁省义县红墙子乡前窑村。前窑村位于大凌河北,南距县城两华里,西有新义铁路通过,是一个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的小村庄。
村里人多为吴氏家族的后代。据义州双龙寺收藏的吴氏家谱记载,吴家祖籍原在河北省滦县,先祖吴徳水清朝康熙年间曾在宫廷内任御前侍卫总管,官至四品,但后来在宫廷内复杂的权势之争中屡经险恶,最终不得不举家东迁,来到关外,定居义州。从先祖吴德水迁居义县算起,到我这一辈(“世”字辈)已是第十一代了。”
再往前数,就不太清楚了.好象河北省滦县吴氏有一支来源于山西洪洞,在明朝成祖年间移居过来.
对于祖上,我妈妈能记得的是吴世勲(我姥爷)之父曾任军队的营长,之亲母姓谢,谢家为大地主,有100多垧地。在生下我姥爷兄弟二人后病死.继母姓孟。也是大地主。先给我姥爷娶的一门亲事,两口子感情也很好,可惜命不长.后来又给我老爷说的妻子姓杨(也就是我姥姥)老杨家曾在义县衙门里当过文书.
可能是因为我姥爷小时候身体不好,所以我太姥爷才让他学医.
本来我太姥爷家家境还可以,但自从续娶这位孟氏后,家境就逐渐的败了.到了土改那阵子定成份,终于变成下中农了.这大概就是这位太姥姥对老吴家的贡献之一吧.
但这位孟氏太姥姥对老吴家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让她自己生的几个女儿都读上书了.而且都读的很好.好象大女儿与我妈妈岁数差不多.这样在我姥姥的坚持下,我妈妈也才能去读书.看来这位孟氏太姥姥不亏是孔孟之后.
相比之下,在崇明老陈家的姑娘可就没有这样的福份了,大都是识了两个字就不让再上学了.特别是我爷爷,经过一生的奋斗,从贫农起家,到土改时就变成了小地主.听我崇明老家人说我爷爷是先去世了,要不然我们老陈家的成份定的还要高一些.但我大姑,很聪明,却没有上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