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中国物理泰斗--高安吴有训家族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
宴请,吴有训始终参与作陪。杨的祖国之行,使得美国华裔科学家的归国访问之潮随即滚滚而来。陈省身、李正道、吴健雄、袁家骝、牛满江、丁肇中等等不胜枚举。其中1972年,就有十二位华裔科学家有的还携带家属组成了一个多达二十七人的"还乡团"回到祖国。这些人多半是吴有训昔日的同事和学生,吴有训自然而然地成了接待工作的主角。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接待过程中,说话办事时刻注意维护共产党的形象,除了保密的不能讲之外,尽量讲一些诸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激光、红外探测和摄影、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黄河长江水利勘测、珠峰探险以及石油地质构造理论等方面的成绩,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分寸的进行解释,使来访者既感到亲切,又能了解到中国科学界有些项目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世界各国的访华团浪逐潮涌,作为中科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吴有训的接待任务越来越重,除了接待科学界的,还有政治界的。仅1973年第二季度,他就接待了三十三批,几乎每晚都有宴会,尤其是陪同周恩来总理的接待活动,往往一搞就是从晚上八、九点到凌晨两、三点的时间,这对于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很不容易应付的。但只要能给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活力,有利于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再苦再累吴有训也心甘情愿。

1976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然而也是"十年浩劫"结束的一年。三位伟人的相继离世和邓小平的再度遭贬,使吴有训悲伤,"四人帮"的彻底垮台,又使他感到欣慰。这预示着科学春天的到来。1976年底,胡耀邦在调离科学院之前来到吴有训家中,给他带来科学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1977年1月中旬,接替胡耀邦主持科学院工作的方毅上任伊始也来登门拜访;同年7月邓小平复出,这一连串的喜事使吴有训无比兴奋,因为他深信,粉碎了"四人帮"的中国,一定会走上富于科学理性和民主的人间正道,科学会发展,经济会增长,国力会增强,人民会和睦幸福。

就在吴有训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首先是开展频繁的外交接待,仅1977年7月至11月,仅陪同邓小平的接见和宴请就多达八场,还有陪同华国锋的、代表中科院的,以及私下宴谈的,几乎仍是连日不断,即使在感冒住院期间也抱病出席。其次是制定中科院的大政方针,建议起用严济慈、华罗庚、钱三强等人加入院级领导班子。组织科学院制订1978年至1985年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在规划制订期间,他除在大会上讲话之外,中途还听取了各规划组的多次汇报,并相应做出了有关指示。再就是忙于处理其他的一些具体事务,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他总是乐此不疲。直到他去世的头一天--1977年11月29日,他还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汲清先生就为黄先生落实政策和恢复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问题进行了深谈,安排了第二天商谈成立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有关事宜,对一名偏僻山区教师寄来的《略论宇宙航行》论文手稿进行了审核,并专门写信给钱学森做了推荐。1977年11月30日10时56分,吴有训因大腿腹部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终于走完了他八十度春秋的人生历程。

1977年12月7日,吴有训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进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乌兰夫、方毅、余秋里、阿沛·阿旺晋美、王震、谷牧、胡耀邦,政协副主席沈雁冰,以及科教文化界领导、生前好友和在京的学生参加了追悼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科院副院长方毅致悼词。悼词评价他是"我国优秀的科学、教育家","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受到我国广大科学教育工作、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的尊敬"。同时悼词中还使用了"吴有训同志"的称呼。尽管悼词中对吴有训的评价是十分有限度的,但这在当时对一个党外人士、"旧知识分子"做出如此评价,已经是很高的了,恐怕也是吴有训生前不敢企望的。

(三)婚姻家庭

1919年农历正月初八(2月8日),石溪村的人们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中,吴有训的家庭却正在遭受着一次重大变故。一生辛劳的母亲走完了整个人生历程,于这一天撒手人寰,死时年仅四十五岁。而母亲去世前对吴有训婚姻的遗命又造成了他人生的一次巨大无奈。

母亲为他指定的妻子是他的表姐邓味英。从情感上讲,吴有训对这位善良勤劳的表姐并不厌恶,但两人在学识上的差距形成了天然的情感隔阂,因此,吴有训对这门指定婚姻存在情感上的拒斥,但刚刚受到一些思想启蒙的二十二岁的他,尚感到无力抗拒母亲临终的遗命。结果在母亲丧期内按遗命与表姐结合。八年之后,即1927年8月,留美回国的吴有训终于冲出了这个婚姻的牢笼,冒着"陈世美"的恶名,与表姐解除了婚约。

1929年7月,吴有训来到上海,与早年结识的王立芬结婚。王立芬原名丽芬,1903年10月出生于嘉定县城南镇的一名望族之家,比吴有训小六岁。关于其家族情况,现已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父辈是拥有较多资产的殷实之家。她的三个哥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都曾是人民政府的高级公务员,其中大哥王明之原是傅作义部下将领,平津战役中随傅起义,解放后任北京市建设局局长;二哥王豹之为铁道部总会计师;三哥王幼堂为上海市邮政局副局长。两个弟弟王裕翕和王裕钦,一是北京新华银行行员,一是昆明云茂纱厂会计。王立芬则肄业于上海大同大学。与吴有训结婚时,正任教于嘉定县立高等小学。

他们在上海举行了婚礼,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杨杏佛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婚后,王立芬即辞去教职,跟随吴有训来到北平,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共生三子两女:儿子吴冀生、吴惕生、吴再生,女儿吴希如、吴湘如。冀生早殇。其余四个儿女中,吴再生十七岁高中未毕业即离校当兵,后通过自学取得成人大学毕业文凭。其余三个都是正规大学毕业。吴惕生1953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分配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研究核辐射伤害的医学防治问题,他所参与研究的项目获得了"国家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但在"大跃进"的年代,由于在不重视健康保护的情况下长期接触辐射伤害,得了严重的放射臧过早地丧失了工作能力,也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吴希如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留在本校附属医院当医生,在全民大搞政治的年代,她曾一度受"时代"的鼓舞而脱离业务,但"文革"一结束,她便回到了学术之路。1979年,在全国第一批考取公费留美,回国后担任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吴湘如于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分配在新建的陕西阎飞机制造厂当工程技术人员。

吴有训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冲出了自己的婚姻束缚,赢得了幸福的爱情与温馨的家庭。但抗日战争的烽火使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聚少离多,饱尝了战争与动荡的艰辛,但有彼此的理解,有温暖的亲情,生活中的一切艰辛坎坷都可以克服。

 

分享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