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二十四章 中国物理泰斗--高安吴有训家族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
第二十四章 中国物理泰斗--高安吴有训家族

中国物理泰斗

--高安吴有训家族

新中国的自然科学百废待兴,吴有训就是在新中国最需人才的建国初期,从美国学成归来,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自然科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始终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执着与坦诚,与新中国一起经历风雨。在中国物理学和世界物理学界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物理学泰斗,高安吴氏家族的科学巨星。

(一)家族渊源

吴有训,字正之,1897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高安县黄沙乡石溪村,1977年11月30日,因大腿腹部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逝世于北京,享年八十岁。

吴有训的家乡坐落在高安县一片坦荡的平原上,村子南面有一座名日荷岭的小山,石溪村头枕着荷岭,臂挽着从山间奔流而出的一脉溪流,脚踏着一望无际的万顷良田。据说吴氏的祖宗最初从县城搬到这里落户,是"因爱荷山之美"。另据族谱记载,石溪吴氏更远的祖宗"系出延陵,世有令德"。延陵即春秋时吴王诸樊的弟弟公子札(又称季札)的封邑,其

地在今江苏常州市。

吴有训的祖父吴继武,"曾以孝廉司铎临川、赣州等府郡"。"司铎"并不是官职,而是中国天主教徒对地区主教的一种译称,很可能曾被地方官举过孝廉,但没有当上官,以后便信奉了天主教并接受了教职。吴有训

的父亲吴起辅,"幼读书,性聪慧,稍长,所学益进。厥后,时势维艰,遂承亲命弃儒就贾。"主要是在汉口帮一位姓艾的巨商经营绸布和颜料生意。吴起辅能写会算,办事条理分明,为人又非常诚恳谨慎、勤勉厚道,他在店里当伙计领班,多少货物、金钱过手分文不沾,账目日清月结毫厘不爽,上下左右关系亦处理得和谐恰当,就是性子急一点,脾气犟一点,但别人都能够谅解,老板对他非常赏识和信赖,因而他所得的银两也比别人多一些。吴有训的母亲邓氏,是本县大城乡农民邓宝贤的一位小家碧玉。她聪明贤惠,勤劳节俭而又谦恭有礼,虽未受过儒墨熏染,却极精于传统妇道,是一位典型的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为了支持丈夫经商赚钱,扩充家业,她甘心情愿、毫无怨言地承受了一切艰难困苦。

吴有训共姊妹六人,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依次取名为有则、有训、有诲、挑英、秋英、荐英。哥哥吴有则不幸夭折,吴有训便成了长子。吴有训出生那年,家族的老辈人给他取了一个奶名叫"典伢子"。

(二)物理泰斗

1.初现心志

吴有训的家庭,虽然算不上石溪首富,但按当时当地的标准也算得上小康了。他家原有一幢两口天井三进大厅十二间厢房的青砖新宅,后又在旁边新建了一幢一口天井两进大厅八间厢房的新宅;拥有四十亩水田;雇用一名长工,农忙时再加雇短工。这么大的家业最起码需要请一名管家和一名帮衬主妇的丫头或老妈。但吴有训的母亲始终坚持亲自掌管和操持里外一切,而且还坚持纺纱织布缝衣衲鞋。目的就是尽力节省开支为后代多攒些钱财。等到典伢子七岁那年,母亲便毫不犹豫地掏出银钱单独为孩子延聘了一名专职家庭教师。

开学之初,典伢子念的是举国一律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一年后开始学习《百家姓》,第三个年头先生开始教《幼学琼林》。典伢子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学习时善于用脑,对不明白的问题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经常弄得先生哭笑不得,甚至下不来台。

辛亥革命后,原有瑞州合府学堂废除,改为瑞州中学,同时成立高安县立高等小学,乡下的私塾也要消,改为乡村初等,学由政府资助。吴起銮先生忠心旧朝不愿改教民国小学,吴有训不得不改投师门。1912年的下学期,十五岁的吴有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瑞州中学。由于他比一般孩子多读了几年私馆,知底子比其同学要强得多,故人学考试时,主考先生对其所学之深广度颇感惊异。两年后,吴有训又随校转至南昌二中。

转学后,所学皆为新学,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变化。四书五经为综合性的《国语》所取代,"格致"变成了博物、化学等多门课程,算学里加进了代数和几何,另外还增加了英文、历史、地理、绘画和体育等全新的课目。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先生的脑子还是旧的,教授方法还是"死读书"和"读死书"。讲生物课从来没给学生出示过标本,上理化课从来不做任何实验。这对思想活跃、渴求知识、善于动手的吴有训等学生来说,无异于纸上谈兵。某一日动物学先生要讲两栖动物,吴有训随同十几名同学事先到城外的田野里抓了一网兜乌龟蛤蟆,上课时请先生当堂解剖,以便大家直接观察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命体系,可先生厌恶得以手掩鼻,并命学生赶快扔出去,结果几个调皮的学生故意乌龟、蛤蟆撒落教室,弄得满地乱爬,气得先生大呼"成何体统"。

1916年7月,十九岁的吴有训从省立南昌二中毕业,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该校是第二届招生,共招一百五十二人,其中理化部二十一人。此时,学校有教员约四十人。当时,清华、复旦尚未崛起,除北京大学外,中国_4-有别的大学水平能与该校相比。来到南高师后,最令吴有训惊讶的是,这里的教授大都相当年轻。如教务主任、训导主任均不到三十岁,尤其是以后两年陆续进校任教的一批新的留美博士,都只比他大五岁左右。一直听惯了赞扬,颇为自己的"优等生"头衔而自豪的吴有训,深感天外有天。

入学的第二年,陶行知先生留美归来,在中国第一个提出要以"教学法"取代过去的"教授法"。他认为:第一,先生的责任不是"教书"而是"教学",即教会学生怎样学。第二,先生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来确定。第三,先生不仅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联系起来,而且要把自己的学问和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并尽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吴有训日后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与陶先生的教育学新型理论熏陶,和其他各位先生的新型教学实践也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因果关系。到了南高师,吴有训真正得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结合上接触近代科学知识的机会。南高师有一批自然学科的实验设备,年轻的教授们不仅阐述理论清楚了然,而且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使他长期受到压抑的动手实践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在这里,他生平第一次看到了X光的发生装置和X光拍摄的人体骨骼照片,听说了所谓爱因斯坦"相对论"和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设"、"量子假设"以及密立根的光电效应实验等等诸多新奇无比的现代物理概念。他很快对实验着了迷,一遇到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他便当仁不让地抢着上前动手。而且每次实验都带上本子做好记录,并与理论两相对照,完后还要把实验器具擦抹干净,放置妥帖。著名的胡刚复教授非常喜欢这个做事精细,勤于思考的学生,作为对他的奖赏,允许他单独进实验室开展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任何实验。这个特殊待遇,后来果然使他对物理学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实验技能,达到了"远非其他同学所能及"的境界;尽管他"并非一个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学生",但他确实在某一方面有了超凡脱俗的表现。

1920年7月,二十三岁的吴有训从南高师毕业,并于当年8月,被他的母校--南昌第二中学聘为数理教员。但在毕业的前一年

 

分享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