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门诤臣显宦
--宣州吴柔胜家族
吴柔胜是宣州吴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其子吴渊、吴潜一对进士、两个宰相更把吴氏家族带进了当时中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和家族发展的巅峰。在宋金、宋元的对峙中,宣州吴氏为南宋政权' 的稳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家族的波澜起伏,兴衰荣辱与南宋王朝的安危息息相关。
但是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不是可以靠几个贤达就能挽救其衰亡的。在政治腐败的环境中,正直之士在与奸佞诈谋之人的斗争中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第三次入相的吴潜,刚刚提出挽救国家危亡的施政方略,就被贾似道等一批误国奸臣逼迫离任。吴潜的罢免,也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
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宣州吴氏家族是整个吴氏族人的光荣。
(一)家族渊源
据康熙年间《义门吴氏谱》记载,南宋宣州吴柔胜家族源出太原吴氏,系忠门之后。吴柔胜十三世祖即后周重臣、北宋开国元勋吴延祚,七世祖便是"靖康之难"时为叛臣张邦昌所杀,临终前"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大忠大烈的义士吴革。谱载,吴革生吴佑,吴佑生吴玖,吴玖生吴提,吴捉生吴璺,吴璺生吴衢,吴衢的儿子就是吴柔胜。大约自吴衢开始,吴柔胜家族便已落籍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县),成为日后吴氏族姓的显宦世家。
(二)理学倡导者吴柔胜
吴柔胜,字胜之,自幼便跟随父亲听讲伊、洛之学,攻读程、朱。从父亲的讲述中,他知道了世上有顺从天意,维护纲常礼教的学问,懂得了做人要庄重礼敬的道理,小小年纪就知道在公众场合下不随便乱说乱笑,是个少年老成之人。他经常到宣州郡的学校里与学子们交流学习心得,由于他除了谈学业外,从不与人嬉笑打闹,所以学子们都惧怕他那种严肃认真的神态,但又佩服他精辟独到的学术见解。
由于吴柔胜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主动求知,学业长进很快,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果然不负众望,一举考中进士,并任官都昌(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主簿。当时的丞相赵若愚十分赞赏吴柔胜的才学,准备将来提拔他到朝廷中的馆阁任职。时值秀州升为嘉兴府(浙江今市)赵若愚委任他担任嘉兴府学教授一职。但不久,赵若愚就为同任丞相的外戚韩惋胄排挤罢相。韩惋胄指斥理学为伪学,罢逐朝中理学家,大兴"庆元党禁",于是便有善于顺风使舵的御史弹劾吴柔胜,列举了他的所谓两大罪状:一是他受朝廷委派在浙右(今江苏镇江市)地区赈灾救荒时,曾擅自决定不收田税,取悦百姓,是为赵若愚收揽人一;二是他尊奉朱熹的理学,没有资格在官府开的学校里教习儒学。(朱熹理学当时为私家学问,不在官府的教科书内,故被丞相韩健胄斥为伪学)由此吴柔胜被列入了党禁范围罢免了一切官职。
自庆元元年(1195)以后的十多年间,吴柔胜一直闲居在家,进一步钻研理学,学问大进。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韩健胄欲借金败落之机兴兵伐金,结果大败,金人追究伐金首谋,要求严加惩处韩惋胄。次年,右丞相史弥远在杨皇后的支持下,杀死韩健胄向金妥协,宋金重新和好。史弥远执政后,决定开"庆元党禁",恢复受害官员的职衔,吴柔胜也重新被朝廷起用,被任命为刑部主管、工部架阁文字,掌两部帐籍文案的储藏与使用,不久又升为国子正,掌国子监学的学规。在国子正任内吴柔胜主张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教授学生的标准教材,教授学生,并以集注出题习文,督导学生学习。他还在诸学生中挑选了两名得力才子潘时举、吕乔年重点培养,指导他们写文章,并以他们的文章作为范文,以为学生的表率。在吴柔胜的倡导下,学生们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使湮没已久的河、洛之书又重新获得了重视。由于吴柔胜倾心学术,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又被提升为太学博士。
不久,吴柔胜被朝廷委任为随州(湖北今市)知州。当时,南宋刚与金休战讲和,朝廷特别下令不准边疆臣民在宋金边境惹是生非,惟恐引起对方的不满,边境军民,若因事与对方发生纠纷,地方政府不问青红皂白,是非曲直,一律处罚本国边民,以媚悦金人。随州郡有民人梁皋,发觉自家的马被金人盗走,就与家众紧紧追赶,金人射箭阻挡,梁皋也发射了二支予以还击。金国边境官以梁皋向北边发箭为由,向随州当局提出抗议,宋随州当局立即抓捕了梁皋等七人,并将他们打入监狱。吴柔胜到任后,了解到实情,立即打开刑狱释放了梁皋等人,然后将事情原委据实通告金方,金方无话可说,事情得以妥善解决。吴柔胜在随州任内依靠和组织边民加强边防做出了一定贡献,如将当地的两名豪杰孟宗政、扈再兴招聘到自己帐下为朝廷效力,后来这两人都成为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名将;他还率民众修筑了随州城及零阳(湖北今市)城作为屯兵防守的战略据点,为此招募四方流民一千多人,经过组织训练,建立了一支"忠勇军",这支军队的衣食军需,用官府士兵总公所中的空额部分供应,营寨、军械、武器等也都一应俱全,这支军队后来成为保卫边境,捍卫地方安全的一支强有力的地方武装。为此,吴柔胜被晋升为京西(今河南洛阳)提刑,仍知随州。后来吴柔胜又被改任为湖北运判(掌漕运、盐铁等事项)兼知鄂州(今武昌市)。他刚到鄂州,就赶上当地年景不好,农业歉收,老百姓生活无着。吴柔胜大力推行救荒赈灾的政策,帮助受灾农民渡过难关,如请求湖南官府给予帮助,派人到湖南地区的集市上购买粮食,由官府运回赈济灾民,由此湖北路十五州的灾民,受其惠而生存下来的人不计其数。吴柔胜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爱戴。
此后,吴柔胜又被改任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知州,旋任直秘阁,主管毫州(安徽今县)的明道宫,再升任直华文阁、工部郎中,官阶六品,对此项任命他再三推辞后,改任秘阁修撰,掌秘阁存书的检付校勘事。在此任内,吴柔胜病死,死后谥号"正肃"。
吴柔胜生有四子:吴源、吴泳、吴渊、吴潜。其中吴渊、吴潜高中进士,吴潜还是状元,他二人都官运亨通做到了丞相的职位。
吴柔胜一生倡导理学,为官忧民,提拔贤才,训练武装,颇有政声。尤其在对金关系上,他敢于据理力争,推行平等外交,一扫南宋朝廷或夜郎自大目空一切,或奴颜婢膝、甘当"儿皇帝"的对外政策。在当时是值得称赞的。
(三)能臣酷吏吴渊
1.崭露头角
吴渊,字道夫,号退庵,是吴柔胜的第三子。他少年时期端庄有礼,少言寡语,从不与人嬉笑打闹,自幼就立志苦学,以便将来荣门耀祖。少年老成是吴渊的一个优点,但缺乏纯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又使他养成了孤独、果断、严酷的性格,这种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宋宁宗嘉定七年(1215),吴渊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建德(浙江今县)主簿,执掌出纳官物,销注簿书的文案工作。离京赴任前,宰相史弥远在自己的寓所接待吴渊,两个人交谈了一整天,史弥远非常高兴地对吴渊说:"你是国家的栋梁,将来前途无量,现在开化(浙江今县)新设了县尉之职,几天后朝廷就要公布设置政令,我想让你去担任此职,你看如何?"吴渊回答说:"我刚得了建德县主簿之职,还没有什么政绩,怎么敢就提升职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