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书籍 >> 历史 >> 正文
第十三章 屯田养军  忧国恤民
作者:柳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5         ★★★★★

第十三章 屯田养军  忧国恤民

 

1984年略阳城(古兴州)全貌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是部队给养、保障的代名词。纵观古今战争史,粮草丰欠,是决定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绍兴三年饶风之战中,金军企图避实就虚、因粮于敌,结果被吴玠的先入为主和宋军的坚壁清野所困,几次断粮,杀马而食,不战自退。部队给养保障,不光在战时显得重要,平日养兵,也是保证部队战斗力、向心力的大问题。绍兴四年宋军高级将领关师古叛国投敌,就是因为手下两万军队粮饷不继所致。

吴玠在蜀口10年,前5年基本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和尚原之战,敌占区的凤翔之民冒死送粮,不满万之军没有因粮而困,才保证了三战三捷。最后放弃和尚原,收笼防线,将据点扎在仙人关,除了出于战略防御方面的考虑之外,粮饷运送之难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和尚原远在敌占区,虽有险可凭,但解决粮饷的难度较大;仙人关旁的虞关就是嘉陵江的一个码头驿站,相对便捷。

就军队数量而言,1131年吴玠所部仅万人左右,军需量不大,尚未由国家全资支付,相对好解决一些。1133年增至三万,并全部转为官资,但人有赵开之运筹,地有梁、洋之接济,军需矛盾并未显露出来。1134年之后,兵力渐增,到1136年时已增至七万,且正式编入行营护军。国家规定的俸禄本身较高,四川军队又加地方补贴“折估钱”十余项,加之武器装备、后勤运输等其它费用,右护军每年军费开资2500万缗以上,占四川总收钱物3342万缗的74.8. 于是,军需问题一下子成了困惑朝廷、吴玠、赵开的大问题。

赵开(1066-1141年),字应祥,四川遂宁(今县)人,进士出身。1125年(宣和七年)即任成都府路(1059年设,治成都市,辖四川中部一带)转运判官,建炎二年(1128年)提举川陕茶马,张浚宣抚川陕时总领四川财赋,后长期担任四川都转运使。善于理财,曾在川陕地区改革茶、马、烟、酒等税法,在不增加以土地和资产课征的农业二税的前提下,增加了四川财政收入,保证了军需供应。张浚组织富平之战时,他曾筹备了5年军粮。吴玠饶风关、仙人关两次大战中的军需,他都给予及时供应,功不可没。随着军队的增加,军费连年上升,四川财政入不敷出。诚如《紫微集·送郑武之序》所言:“自西鄙用武,仰给于四川者踰十年。民疲于供亿,而军犹乏于粮饷;吏肆于侵欲,而民或远于底告。三者之难,而都漕皆任其责。”财政本身的困难加上军粮运送的困难,使这位曾经获得“一跬步而能运百货,一咳唾而能济三军(《九华集议虚额疏》卷6)”美誉的理财能手,一度陷于巧妇难筹众口之需的困境。

缺乏粮饷是南宋各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吴玠、岳飞所部尤甚。岳飞11367月第二次北伐,攻下商州和虢州部分地区后,因供给不到而班师。吴玠的军队当时主要屯驻在蜀口,其军粮大部分由成都府路、潼川府路(1118年设,治今四川三台县,辖四川东南地区)通过水运、陆运两种方式运送。水运需经岷江、沱江、涪江、长江到重庆,再溯嘉陵江而上至兴州,虽路途遥远,但费用每石需4300文;陆运路途虽短,但以蜀道之难,一石军粮从成都到兴州,费用高达30贯。水运费时多,花钱少;陆运费时少,花钱多。等米下锅的宣抚司“欲其速至,则必以陆运为便”;量入为出的总制官“欲其省费,则必以水运为便(《要录》卷102”。这就导致了吴玠与赵开之间失和。吴玠多次以馈饷不济诉于朝廷,称:“军前乏粮,水运留滞。缘军粮少缺,所系至重,缓急生事,愈害百姓。”(《要录》卷99)赵开也报病称老求其罢,于是川陕军需矛盾上升到朝廷。

朝廷认为“兵不可不养,粮不可不足,而财匮民困亦不可不恤(《要录》绍兴八年记事)”。基于这种观点,不但没有罢免赵开,且于1135年冬将他提升为四川转运使、都大提举茶马、兼川陕宣抚司参议,并把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1001年置,治奉节县,辖川东地区)四大川路转运使划归赵开领导,以便统一调拨。

11363月,四川制置大使席益到任,朝廷本望他在协调玠、开矛盾,解决军需问题上有所建树,但“益至四川,颇侵用军期钱。开复诉于朝,又数增钱引,而军计犹不给(《宋史纪事本末·吴氏兄弟保蜀》)。”西军缺粮已成难题,席益从中又加一码,于是开、玠不协变成了开、益不协。鉴于此,朝廷最后以李迨取代赵开,席益也居丧离任,1137年被罢免。

右护军给养不继是个无法摆脱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吴玠曾于1134年秋组织过一次陆运,亲自领教了陆运之艰辛和代价之高昂,不得不寻找军需自给和节省的出路。赵开也能理解吴玠的困难,吴玠亲自组织陆运时他派部属张洙出面帮忙,向朝廷辞职是多少带点歉疚的。吴玠与赵开同属于张浚拔识的良将名臣,个人之间并无矛盾。吴玠讨要军需完全为军队着想,这与打小算盘的席益判若两人。因此赵开向吴玠致歉而将席益告到朝廷。

当时围绕如何解决蜀口军需保障这一难题,朝廷曾多次派员深入军、地两方,抚慰将士,查办奸吏,寻求对策。曾随张浚入川陕并担任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参议,后为京官的冯康国就是其中之一。11374月,冯康国针对当时朝臣们因军需问题对吴玠的非议,上朝入对:“论曩者金、豫相挺,连年寇蜀。吴玠据险得利,全蜀赖之。玠之功绩,不可诬也。”(《要录》卷110)于是朝廷派他带着圣上亲笔写给吴玠的诏书还蜀。诏书中写到:

朕以卿提大军独挡一面,道路辽远,奏报难尽曲折。昨遣范直方至,卿所计议,终恐迹疏,不能详悉。冯康国每在朕前,屡陈卿忠义体国。卿亦素知康国之为人,因其之官,遣与卿相见。应关陕事宜,规划措置、财用匮乏、量度节省及讲究屯田、以便籴买之类,已叮咛康国与卿面议。想卿必能体朕之意。每有难处,可一一开具奏来。(《吴武安功绩记》前语)

冯康国深入川陕了解后,向朝廷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

蜀地狭民贫,山险道隘。绍兴四年秋陆运始行,役夫饥饿疾病相仍,毙于道者三之一,蜀民至今痛之。自后岁顷不登,斗米二千,死者枕籍。去年冬,是役复兴,更名支移。计其所用一石,民间费七十千,逃亡死损,又未论也。有为救蜀之说者,曰省冗官、节浮费、裁损军中请给,亦庶几矣。夫冗官浮费,固当节省,而军中请给,易摇军心,未易轻议。臣观蜀中之弊,患在粮运不继而折支太优。嘉陵江险,滩碛相望,夏苦涨流之失,冬阻浅涩之患,终岁水运,终不能给,是以时起陆运之役。兼军前将佐,俸给优厚,类皆正色。米斛价高,银绢价平,即缺正米,不免折支。每以低价银绢,估折高价之米,所以岁费浩大,钱、粮两不给也。若遣官委曲谕玠,三月以后,九月以前,除关外防扼合用军马数目外,其余将兵,移屯内郡,歇泊就粮。且以二万人为率,兼选仁厚牧守,分治梁、洋两郡,召集流散。二年之后,耕凿就绪,可赡戍卒万人,岁又省蜀中二十万斛之运。诚如此行,于吴玠军中无损,于全蜀生灵稍宽。保蜀善后之策,无易于此。(《要录》卷110绍兴七年四月)

这份报告反映的情况实在,提出的对策中肯。从这件事中看得出,高宗皇帝在解决军饷这一问题上对吴玠并无二心。冯康国虽与吴玠交谊颇深,但并无偏执之见。

其实吴玠与敌对垒十年,常苦于远饷劳民。从绍兴五年报请朝廷同意后就开始在兴元、洋、凤、成、岷五州郡置官庄屯田养军,并组织戍兵维修褒城废堰(即山河堰),在沃野千里的汉中地区恢复了灌溉条件,不仅屯田部队收益见好,从汉中一带逃离至四川的流民也陆续归业。吴玠让屯田部队归田于民,民自为耕,岁收倍增。按《宋史·食货志上》载:计至11379月,“吴玠治废堰营田60庄,计田854顷。岁收25万石以助军储。”  

吴玠爱将杨政、王俊、田晟、杨从仪等均领导过当地军民修堰营田。1137517日,都督诸路兵马张浚曾向朝廷报告:“堪会兴元府洋州新用渠浇溉民田,数目浩瀚。昨自大兵火以后,例皆隳毁。今吴玠遣发将兵及委知兴元府王俊、知洋州杨从仪部押官兵,同共修葺,并已就绪。”(《宋会要·食货》615)《宋史·杨政传》载:“(政)守汉中18年,6堰久废,失灌溉之利,政为修复。汉江水决为害,政筑长堤捍之。凡利于民者,不敢以军旅废。”《杨从仪墓志铭》载:从仪“为郡(),尤以爱民为本。初,洋州有杨田等八堰,久废不治,公皆再葺之。灌田五千余倾,复税租五千余石。又增营44屯,公私以济,民为立祠。宣抚处置张公浚闻于上,赐诏奖谕。初,公至凤翔也,有流民数万在境内。或疑其反侧,悉拘于山谷间。公矜其无辜,皆纵之。后歧、雍大歉,流民复入关就食,公复纳之,所活甚众。西边馈运,自昔颇艰。公至凤州,首创营田40屯。民力减省,军食充足。”

吴玠麾下这些将领,在战场上是摧锋破敌的骁将;在修堰屯田、恤民体国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贤臣。1137年(绍兴七年),胡世将在任朝廷给事中兼直学士院时就向朝廷建议:

吴玠等能忧国恤民,发戏下之众以兴渠堰。广灌之用,为富国与强兵之资,宽疲瘵远输之急。其体国之忠,有足嘉者。臣谓宜因以风励将帅,使咸知朝廷之意,各务究心。兴修水利,措置营田,以省馈运而宽民力。欲望将今来降诏敕牓文,令有司行下诸大帅及统兵官等照会。将王俊、杨从仪等特赐旌赏,以为忠劳之劝。(《宋会要·食货》61109

吴玠在组织修堰营田的同时,还实施了减冗员、节浮费、开发矿业、通市籴买等措施。《河池的传说》一书中有一段故事,记述吴玠与部将郭振一日从铁山古道向大河堡进发,途中遇到了一群巴家沟冶铁作坊的民工,因不堪忍受铁丞那五的盘剥而出逃,致使铁厂歇业,查实后惩办了那五,为民工讨回了公道,恢复了铁厂生产的事。

《宋会要·食货》4022载:绍兴六年在梁、洋二州措置籴买,籴粟10万石。为便于商贩携带,促进商品流通,从而扩大籴粟量,吴玠于1137年在河池发行银会子。以银作兑换本位,面额分一钱和半钱两种。发行总额为十四万五千钱。每年换发一次,发行范围在虞关及阶、成、岷、凤、兴、文六州。这种银会子前后流通三十余年,是世界上最早代表银的纸币。

屯田养兵、搞活流通、发展经济、减员节费,实际上是一种增收节支的综合措施。通过这些努力,吴玠所部的军需困难和军地矛盾得到了缓解。但由于种种原因,军粮无继的困难依然存在。11377月,胡世将出任四川制置使,初到遂宁府,便与吴玠在利州相见。《续通鉴》中这样记载:

时军粮见缺,玠颇以家财给之。玠行至大安军(陕西宁强县阳平关),妇人、小儿饥饿者千百,拥马首而噪。玠大怒曰:“吾当先斩勾光祖,然后自劾以谕汝辈”。光祖时为利州路转运副使,故耳。异时,宣抚副使皆文臣,而玠起行伍,不十年为大帅,故不肯相下。后来见(胡)世将开怀与语,玠欢甚,语人曰:“宿见胡公,开怀晓事,使我忧懑豁然。”世将行之明日,玠乃械诸路漕司吏斩于市。先是水运泝江千余里,半年始达。陆运则率以七十五斗而致一斛。世将与玠反复共论,玠晓然知利害所在。世将又以恩义开谕,且贷阆州守将孙渥回易米数万石给之。诸路漕臣相继集利州,各有所饷馈,军赖以给。乃复前大帅席益转搬折运之法,粮储稍充,公私便之。

由此可见,为解决军粮问题,吴玠费尽了脑子,也伤透了心。他可以屯田、修堰;可以通过开榷场、组织籴买等渠道筹粮;甚至常常拿出家财来补贴军需,但他容忍不了各路漕臣的耽延、傲慢和侵欲。

胡世将虽然是个文臣,且肩负以文制武之密责,但他有头脑、有见识、也有良心,十分敬重吴玠为首的川陕边防将士,不忘他们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同情他们面临的困难,能以大局为重,与当地军民同舟共济。一上任就积极支持吴玠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帮助吴玠抓部队建设,合力打造西北边防的钢铁长城。这就是吴玠为什么怒斩司漕,为什么一见胡世将开怀晓事,忧懑豁然的原因所在。吴玠也是血肉之躯,这种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性格,正是他作为一名杰出将领不可缺少的一面,是长期压抑、忧懑的一种排遣。一些史著将此视作倨傲和跋扈,显然有失公正。

《续资治通鉴》绍兴四年四月有一则记载,可以看到吴玠平时的形象和为人处事风格:

素不为威仪,既除宣抚副使,简易如故,常负手步出,与军士立语。幕客请曰:“今大敌不远,安知无刺客?万一或有意外,岂不上负朝廷委任之意,下孤军民之望哉!”玠谢曰:“诚如君言,然玠意不在此。国家不知玠之不肖,使为宣抚,恐军民之间,有冤抑无告者,为门吏所隔,无由自达耳!”幕客乃服。

吴玠统领的右护军尽管经常处于粮饷不继的状况,但作为南宋边防统帅,始终没有在边防线上有所懈怠,没有忘记强军备战。他不仅在战时注重发挥地理优势,平时设守布防,也十分重视关垒堡寨建设。秦州之战结束后,曾在阶州的杨家崖、成州的董家山、岷州的仇池城、凤州的秋防原等关外四州修筑堡寨,据险设防,屯粮建屋。无事则寓于州,有事则归于寨。如建在甘肃武都(古阶州)县东北50公里的家计寨,原名杨家崖,控白龙江月掌山正路,“三面陡绝,前通一径,仅堪容骑,最为险要。其名家计寨者,取保全家计耳。”(《甘肃的由来》) 据《甘肃建置志》载:“宋建炎、绍兴间,吴氏兄弟治兵保蜀,择地为砦。家计寨最险阻,有积粟,丰于水泉,寇至常不能破。”又如岷州的仇池山寨“尤高峙耸拔,其形如削瓜。上有良田百亩,可驻万马。飞泉凡在九十有一源,大旱可济也。山径仰空如掷线,悍夫千百攻之,巧无所施(员兴宗《西陲笔略·四川山寨天险之设》)”。

吴玠部将杨从仪在驻守凤、文州期间曾“预筑凤之黄牛堡,以塞大散关之冲;创文之高平原,以控西羌之路,尔后皆获成效。其先见之明,古之名将所不能及(《杨从仪墓志铭》)”。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32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吴玠守蜀,如和尚原破敌,平仙人原、潭毒关之类,皆创为控扼之地,古人所未尝知,可谓知将矣。”

在防区设置上,吴玠以“利州路三泉县北至兴州仙人关外,地里不远,东接梁、洋一带水路冲要,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比年移关外诸将军马,就本县屯驻,人烟事物,大段繁多(《宋会要》18914189卷)”为由,奏请朝廷将三泉县正式升为大安军,以便加强防守。

秦陇地区是宋朝主要军马基地之一。自陕西六路陷入敌手之后,这一地区补充军马的渠道一度阻塞。吴玠让吴璘在秦、阶、文州一带“始以茶彩招致小蕃三十八族以马来市,西马复通(《续通鉴》卷112)”。茶马交易恢复后,全国军队的军马补充渠道得到畅通。

吴玠本身就是以良家子身份投军的。1134年他在兴元将“两河关陕流域及阵亡兵将子弟骁勇雄健,不能自存者(《朝野杂记》甲集卷18)”招收到军中,享受强弓手待遇,50人编为一队,以备使唤,史称“兴元良家子”。这是一项存恤兵将和补充兵员的双赢措施,对传统的良家子制度有所改进,一直沿用到南宋末年

吴玠驻守的秦陇之地,不仅与金、齐强兵悍将相对峙,而且与西夏为邻。宋、金交兵以来,金、夏之间的关系由于金方在归还侵占河南、陕西之地上负约而一度恶化,为宋、夏之间改善关系提供了契机。因此,吴玠十分注意两国关系的改善,通过各种渠道与夏国和金国有归明意向的将领接触。他先以个人名义投书夏崇宗乾顺,希望宋、夏两国修好,共御金兵。乾顺在伪齐建立以后立即派使者给吴玠回书。《续通鉴》载:113412月,“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奏:夏国主数通书,有不忘本朝之意。及折可求族属,列御申上。玠云:‘见今训练士马,俟玠出师渡河,即为内援击敌,上报国恩。’帝曰:‘此皆祖宗在天之灵扶佑所致,亦有以见人心同愤也。’”

刘豫被废前后,吴玠和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帅一样,不断派密使潜入敌营,联络熟悉的思归将领反正,为恢复故疆作准备。“武功大夫秦凤路兵马都监刘宣,以蜡书密遣人与吴玠相结,且率金将任拱等以所部归朝。约日已定,有告之者,金人取宣缕擘之,其家属配曹州。”(《续通鉴》卷109

折可求原为宋将,世代忠义。1128年金帅娄室攻占延安后执其父、子相逼,挟持至金朝。11389月完颜杲惧其兵变,用计毒死。 

李显忠,原名李世辅。金人破鄜延时世辅为第六将。兀术喜其英武,想收为金用,迁官至知同州。世辅归宋之心未泯。刘豫被废后,他派使臣白彦忠送信给吴玠,约出兵外应,以献同州。正好撒离喝自大同去陕西路过同州,世辅诱杀其随行兵将,执撒离喝以归宋。金将固云等闻变,率众围城。世辅与所部突围而出,追兵众多,不得已放了人质,折箭为誓,金兵不再追赶,才得逃脱。后由于洛水涨不得渡,只好投奔夏国,全家二百口全被金朝杀害。世辅至夏后借兵20万再擒撒离喝,取陕西五路归夏。最后统20万兵取陕西,到延安后先与吴玠联系。“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两国见议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军赴行在。’遂至河池见玠。玠抚之曰:‘忠义归朝,惟君第一。’从行使臣崔皋等六百余人,列拜庭下,玠又抚之,犒以银绢。”(《宋史·李显忠传》)李显忠归朝后,成为南宋中期名将。

 

分享到: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