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之盟:争得盟主,丢失社稷
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从此再也没有人来反对他北上争霸。艾陵之战的胜利,使他看到了霸主的宝座就在前面,一抬屁股就能坐上去了。他不等庄稼成熟,便又要出兵北征。这次北上的目标已经不再是齐国和鲁国了,而是中原的老霸主晋国。他下令开掘沟渠,直通宋国和鲁国的地界,北面连接沂水,西面连接济水,然后约会晋定公在黄池这个地方举行盟会。
吴王夫差出发前,虽有劝阻夫差的大臣,但夫差已经听不进去反面的意见,谁反对他,他就要杀谁。公子友作为他的儿子的劝谏更是不起作用,他就想用婉转的方法来让父亲回心转意。有一天早上,太子友手拿弹弓,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出现在吴王面前。吴王见状大惊,忙问他为什么这样。那太子友说,我今天清晨到花园里走动,听到秋蝉正在高高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正当这蝉鸣叫到高兴的时候,只见它的身后有一只螳螂正聚精会神地拉开架势,高举着两把大刀,眼看着就要捕食这只叫得高兴的秋蝉;但螳螂正要挥动大刀砍向秋蝉的时候,却没有料到这螳螂的身后正有一只黄雀,两只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这螳螂,张开了它的长喙,正要啄这螳螂做他的美餐,它甚至可以想象出这螳螂作为早餐的美味来。但是它也没有想到,在树下还有一个我手拿弹弓正张弓对着它呢!我已经瞄准了黄雀,正要松手放弹丸,却没有提防脚下一滑,结果就一下子掉进了旁边的大水坑里,所以浑身弄得湿漉漉的。吴王听了太子的述说,似有所悟。他对太子说,那是你贪图近利,没有提防后患,是瞻前不顾后的结果。太子友说,您说得对呀!这世上有许多事情都与它一样,当初齐国倾全国兵力去攻打鲁国,自以为可以一举攻下鲁国,他没有想到我们吴国正动员所有兵力长途远征齐国,结果齐国惨败;眼看我们吴国可以北上征服诸侯,争霸北方,恐怕没有想到曾经被我们打败的越国正在暗暗组织军队,挑选勇士,正要趁我们北上的时候攻击我们的后方,报当年的仇恨呢!请父王三思。
这公子友的确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用意良苦。如果吴国有机会让他来接班,那吴国必然会稳居中国的东南方。可惜那时的夫差眼里和心里只有“霸主”两个字,其他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吴王夫差十四年(公元前482年)春,夫差率领吴国军队北上,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与晋定公等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史称“黄池之盟”
晋国虽然被六卿操纵了国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下子让位与你这个刚刚崛起的东方小子暴发户,它也心有不甘。那些小诸侯都来了,因为他们不敢不来,但谁执牛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吴王说:“于周室我为长。”抬出老祖宗太伯来了,太伯是长子;晋定公说:“于姬姓我为伯”,拿出晋文公重耳,是周天子任命的方伯。两人谁也不让谁。正在这时,国内飞报:勾践趁夫差领兵北上,命令范蠡和舌庸,率兵沿海岸北上至淮河,切断吴军的归路。越王勾践率中军逆江而上袭击吴国,攻陷国都的外城,烧毁姑苏台,运走吴国的大船。抢走大批物质,杀了太子友!消息传到黄池,争盟还未有结果,吴王夫差赶紧与谋臣们商量,是收兵回去,还是继续争霸?谋臣王孙雒说,如果我们现在收兵回去,那诸侯们就知道越国反叛的事了,那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沿途那些齐、宋、徐、夷都会说,吴已经快要败矣,将会夹沟而击我,我们恐怕要丧命在路上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向晋国挑战,来安定人心。请君王激励士卒,振奋大家的气势,奋勇作战的将士给他们封爵和财物,同时准备刑戮来惩治那些不努力作战的人,让大家都不怕死。那样晋国将会被我们的气势吓倒,而把盟主让给我们。我们做了盟主之后,以年成不好为由,不责求诸侯的贡赋,让他们先回国,诸侯们一定会高兴。等到他们都回去以后,君王就可以一天紧走,一天慢走,再赶回国内去对付勾践。吴王夫差同意他的看法。为了封锁消息,把在场的七个将士诛杀,防止消息走漏。吴王夫差于是在黄昏时发布命令,作战勇敢者重赏,胆怯落后者诛!军队向晋军军营靠近。天未大亮,吴王便拿起鼓槌亲自擂鼓,三军一起响应,齐声呐喊助威,声浪震天动地。
晋军大惊,不敢出来应战,晋君派大夫董褐前去问话。吴王亲自回答说:“有人来告诉周天子的命令,王室衰微,诸侯不纳贡,没有姬姓的本家来救援。所以我日夜兼程,赶到这儿。如今晋君不为王室解忧,不讲长幼礼节,攻打同姓的兄弟国家。现在盟会的日期已临近了,我恐怕事情不成功而被诸侯耻笑,是晋君主盟,还是我们吴国主盟,都决定于今天。你赶快回去,我将亲自在军营外听取你们的决定。”晋国君臣赶忙商议对策,董褐对晋国主政的赵鞅说,吴王这样做,从小的方面说也许是他的宠妾或嫡子死了,不然就是国内有叛乱;从大的方面说也许是越国已攻入吴国。被逼到困境的人将会非常残暴的,不可与这样的人作战,你还是答应让他先歃血作盟主,不要等着冒风险。赵鞅就同意了让吴王主盟。夫差便退兵,然后进入幕帐举行盟会。吴王先歃血,晋侯排在他后面。盟会一结束,吴王赶紧带兵回去,恐怕齐、宋两国给他造成危害,便派王孙雒先和勇获率领步兵,以回国路过为名来到宋国,焚烧了宋国国都北面的外城作为恫吓,然后才过境回到姑苏。
吴王夫差乘兴而去,扫兴而归。虽然得了一个空头的盟主名声,但后院起火,他早已无心恋战,只求事情早早完结,好马上赶回国内。但又恐被诸侯看出,头几天还得慢吞吞地走,好不容易赶到姑苏,太子已经被杀,士卒劳累,再无力量与越国拼搏,于是吴王派使者送上重金,请求与越王讲和。勾践也想到虽然吴国战败,但要一下子灭了它,还不是时候,就答应吴王,暂时罢战。
如果伍子胥还在,夫差是不会弄到这样的地步的。
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了灾荒,“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越王勾践觉得再次伐吴报仇雪恨的时机已到。于是越王勾践发动大军,以范蠡为先锋,勾践亲统大军出师伐吴。越国上下同仇敌忾,出征时,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因此越国大军势如破竹,吴军三战三北,所到之处,吴国军队土崩瓦解。越军直捣姑苏城下,把姑苏城围得铁桶相似。被围困三年之后,公元前473年冬,吴国终于“士卒分散,城门不守”,越军打进吴国都城。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山上,使大夫公孙雄到勾践军前,“肉袒膝行而前”,向越王匈践称臣求降,说:“往日我在会稽得罪了您,不敢违背您的意志,逆命而同您结好。现在您前来惩治我的罪过,我唯命是听,想来也像那时一样,您能赦免我的罪吧?”越王勾践有些不忍,打算接受请降。范蠡当即上前说:“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岂可逆天乎?”并提醒越王勾践不要忘十年卧薪尝胆,而前功尽弃。吴王使者还一再哀求,范蠡毅然鸣鼓进兵,说:“越王已经把处理这事的全权交给了我,请使者回去,否则就要得罪了。”公孙雄流着眼泪离去。越王最终不忍,派人告诉吴王:“我把你安置在甬东(今舟山群岛)之地,以百家供奉你的衣食。”吴王夫差辞谢说:“吾老矣,不能事君王!”就自杀而死。死前用衣服遮蔽住他的脸面说:“吾再也没有脸面可以到阴间去见伍子胥了!”吴国遂告灭亡。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尽占吴国之地,正式与中原诸侯交往,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国也就结束了它在春秋的历史。从太伯到夫差总共传了三十一代,有二十二个国君,虽然当中有专诸刺杀王僚的事件,但总的说来,吴国的君主位置的传递,比起中原各国来是比较平稳的,杀戮政变比较少,而谦让互让比较多,人说东南在当时是蛮夷之地,其实比起中原的文化之乡要和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