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累世儒雅望--濮阳吴质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6 0:59:4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十四年(798)春夏二季持续大旱,致使粮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无以为食。唐德宗以京兆(今西安市)尹韩皋不理政事造成灾害为由,将其罢免,并当即召见吴凑,授予他京兆尹之职,令他迅速赴任处理政务。吴凑上任后,首先解决了京兆"宫市"扰民之事,为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当时,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到市场上巧取豪夺民间财物,谓之"宫市","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朝廷官员们大多频频向宦官献媚求宠,以保位固荣,很少有人向皇帝提出"宫市"之害的。吴凑忠厚耿直,恪尽职守,加之身为皇亲贵戚,深得皇上宠信,便乘在便殿晋见德宗时,陈述"宫市"扰民之事。他提出宫中所需物品,可让京兆尹派官采办,若不让外官知道宫中用物的实情,可从宫中老成持重、谨慎守信的宦官中挑选一名宫市令,让他负责平价采购宫中所需物品,以平息老百姓的愤怒,避免为此引起群众骚乱。吴凑为缓解尖锐的官民矛盾,又奏请减免了掌闲、磺骑、飞龙、内园、芙蓉园、禁兵诸司杂役手等苛捐杂役。他的这些意见,基本上都得到了皇上的认可,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吴凑任京兆尹之初,衙门中的人都认为他是皇亲,同一般贵戚不懂衙门事务法度,又专横跋扈的贵戚一样,故每当有疑难案件时,大多是等到吴凑外出时才将案卷呈上,以免当面无端受辱。但吴凑却不同于一般贵戚官员,他审视卷宗又快又准,没有一点差错,连衙门的官吏不留意之处,也能一一指出更正。大家对他精明稳妥的处事能力,都由衷地佩服敬畏。吴凑对手下官吏十分宽容,不是太大的过失,不动用鞭笞,一般情况下,都是把有过失的属吏叫到衙署,当面问清情况,给予批评,属吏承认错误后,就将他放走。他的宽容大度,得到了属吏们的加倍回报,大家都勤奋用心地做事,时时警惕可能出现的差错,整个衙门的工作紧张有序,井井有条。贞元十五年(799),唐德宗年仅十八岁的文敬太子李源不幸去世,"群臣以位而哭通陵及庙"。随之女儿义章公主又卒,德宗异常悲痛,终日悼念儿女,并决定厚葬他们,为此大量征用民间车马,起陵造坟,迫使四周的农民荒废了农事。吴凑趁与德宗闲聊的机会,提起了这件事,德宗对此很不高兴,但吴凑还是再三陈述他的看法。有人劝吴凑说,皇上哀劳过度,与皇上谈事情要少而简,以免让皇上劳累讨厌。吴凑说:"皇上名睿,忧劳四海,不以自己的钟爱而让老百姓辛苦疲劳,若大臣们个个禁口不言,自安保位,皇上就会执迷不悟;若人人进谏,反复启发皇上的觉悟,皇上一旦接受,就会给老百姓带来不少的好处。身为朝廷大臣,开口阿谀圣旨,固然与已有利,但若老百姓实在忍无可忍被逼上诉告状,就说不准是谁的罪了。"吴凑的这些话,隐晦策略,既坚持了原则,又易于为人接受。他处事大都如此,故在京兆尹任内,以"能"著称,为此又被授予兵部尚书。贞元十五年(799),年事已高的吴凑患了重病。他不让家人请医生,并拒绝吃药,更不准请巫师。家人苦苦哀求他治病,他说"我本是个种田的老百姓,平庸无能,因窀而被皇上重用,一做就是三品,四十年为官显赫,人也活到了七十岁的高龄,这辈子也该知足了,还要活着图什么呢?再说,古代以外戚受重用的人,没有几个得到善终的,我能够善始善终带着官爵去见列祖列宗,已是十分荣幸的了。"德宗皇帝听说此事后,就命令御医给吴凑服药。次年四月,吴凑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他死后被赠封为尚书左仆射,德宗令大臣们罢朝一天为他志哀追悼,以示恩宠。吴凑有子吴及,官居大理评事,果州刺史。

吴凑自贞元(785~804)以来,特别受到皇帝的恩宠优待,屡屡担任朝廷显官。这虽然与皇上圣恩浩荡,优渥奖赏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奉公守法,处事谨慎,恪尽职守,韬略得当所致,是其个人的德行与才能使然。吴凑从未因办事不力而受到过罢免,这与一些外戚即使做奉朝请之类的闲职,也常常失职不能任事是决然不同的。故此,《新唐书·吴凑传》称他"为世戚表云"评价极为中肯。

吴溆、吴凑兄弟二人,为国尽忠尽责,他们的确称得上中国历史上外戚的典范。

4.两代驸马的吴澄、吴士彦父子

章敬皇后的哥哥吴澄与吴凑同日受封,官拜太子宾客,封濮阳县令、开府仪同三司,为正三品。吴澄娶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女楚国公主为妻。楚国公主原封寿春公主,下嫁吴澄后,改封楚国公主。唐玄宗李隆基禅位太上皇后,上元元年(760)被徙居西宫甘露殿,不准其他人随便晋见,只有楚国公主可以自由进出侍奉玄宗,可见楚国公主与玄宗和肃宗的关系之亲密。

楚国公主下嫁吴澄后,夫妻生活了一段时间,在唐德宗兴元元年(784)上表请求去当道士,德宗"诏可",并赐给她道号"上善"。据《元和姓纂》,吴澄和楚国公主有个儿子叫吴士彦。吴士彦娶唐代宗的第十二女普宁公主为妻,吴家再次与李唐皇室联亲,士彦官拜驸马尉卿士。吴士彦与普宁公主的儿子叫吴同正。吴同正后,其家族情况便史无记载了。

吴氏家族三代与皇室联姻,这对巩固吴氏家族的地位殊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