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传媒类 吴女名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7 17:45:07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2011-04-07来源: 互联网 

7吴逸波1924.9-)贵阳毕节县大横街人。国画家。1943年入四川壁山正则艺专即令丹阳市正则画院),在著名国画家吕凤子的指导下攻习美术。1945-1949年就读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张书旗、黄君璧、张大千、陈之佛、吴作人、谢稚柳、傅抱石、吕斯百等国画大师的教导下,基础课、专业绘画课成绩突出,奠定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具备了纯熟的绘画技法和较强的创作能力,得到大师们的赞许。

风雨彩虹入画来

——毕节籍著名女画家吴逸波的非凡人生

知道中国知名女画家吴逸波是在网络上。网络上寥寥数语,只是简单介绍吴逸波是贵阳市工艺美术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吕凤子学术研究会顾问,张书旗花鸟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辑入《中国妇女500杰》、《走向世界——中华女英才》、《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多部辞书和专著。曾应外交部邀请作大幅国画8幅作国际交流等。几经辗转,终于获悉吴逸波老人的电话,通过几次电话后,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于519日至21日在省地矿局宿舍采访了86岁的吴逸波老人。初次相见,吴老就给人一种慈善、和蔼的印象。若不是通过深入的了解,记者根本无法把她和一位造诣深厚的画家联系起来。

画下人间的美丽和不平

吴逸波1924年出生于毕节大横街一商人之家。父亲吴俊光尤其注重义气,极富同情心,对不平之事总爱拔刀相助。他最爱看《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内容基本上能背诵下来,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对他影响很大。母亲慈善,乐于接济穷人,兄弟姐妹感情深厚。吴逸波就在这样一个互助互爱的温馨家庭环境中慢慢成长。

童年时代的吴逸波对母亲挑花、绣花时画的图样甚感兴趣,天真无邪的她也找来画笔有模有样地学着画图。吴逸波还听母亲说有个堂外公能把天上飞的鸟立即画下来,而且是活灵活现,吴逸波觉得太神奇了,便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也要学绘画,把人间的美丽摄入画中。

真正让吴逸波下定决心学画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个除夕之夜,一伙身背枪支的国民党士兵来到她家下请帖,邀请父亲吴俊光去国民党县政府打牌。拿到请帖的吴父不得不去应付,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反动当局就派人送信说,吴父因赌博需要拿钱去赎人……吴逸波对这些不公平的事情尤其心寒,年幼的她便想长大后用手中的笔画下人间的不平!

名师出高徒

1943年,自幼酷爱绘画的吴逸波进入四川壁山正则艺专,在著名国画家吕凤子的指导下攻习美术。两年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当时的系主任就是驰名中外的大画家徐悲鸿,任课教师主要有张书旗、黄君壁、张大千、陈之佛、吴作人、谢稚柳等著名画家。名师出高徒,吴逸波就是在这些画坛名人的教诲、熏陶下完成了四年的高等艺术教育,并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创作基础。

吴逸波告诉记者,刚进大学时,她是班上绘画最差的一个学生,所有同学都能当她的老师。但吴逸波当时没有气馁,她总是认真地观察老师用什么笔、如何蘸墨、如何下笔,老师行笔到哪里她的眼睛就看到哪里。课余时间,同学们休息,吴逸波就回忆老师所教的方法反复试验、反复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进步很神速,最终成为全班临摹老师的绘画最逼真的一个学生。一次,吴逸波画了一只可爱的母鸡,连张书旗老师都觉得像自己画的。又一次,吴逸波临摹张书旗的竹鸽图时,打破先画竹后画鸽的常规,先画了一只生动的鸽子,张书旗看得来了兴致,情不自禁地说:停下,让我给你补画竹子!随即画了一根竹子。这幅师生合作的竹鸽图酷像出自一人之手,连一些艺术鉴赏家都认为是张书旗的杰作。

对青年时代的吴逸波教益最大、影响最深的要数徐悲鸿、张书旗、黄君壁等画坛巨匠,其中张书旗、黄君壁则是手把手教她画花鸟、画山水,在艺术上同她有着直接的师承关系。大师们精湛的画技和刚直不阿的傲骨,都像润物的细雨,渗透在她那漫长、坎坷的艺术生涯中,给她以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画笔驱散生活中的阴霾

大学毕业后,正当吴逸波即将开始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的时候,命运之神却扼住了她的咽喉,使她喘不过气来。

1954年,吴逸波的丈夫邓峰林因找不到参加地下党工作时单线联系的上级,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而被错划为反革命,因此被关进监狱,给她留下5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屋漏偏逢连夜雨!哥哥也进了监狱,嫂嫂改嫁,又留给她两个咿呀学语的小侄女。这样,一个月只有50元工资的吴逸波,要抚养7个孩子,这对原本就艰难的家无疑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她那单薄的身子还压着一个沉重的反革命家属的包袱,然而,这一切最终没有压垮这位坚强的女性。

1955年中秋,当别人忙着买月饼过节时,没钱买月饼的吴逸波就给孩子们画了一盘月饼,上面题字月饼画中甜,谅母画充饥。望儿持勤奋,真饼随之来。这一天,吴逸波还给狱中的丈夫画了五只毛茸茸的小鸡,并题字执笔送五子,唯以慰中秋。吴逸波是要用这个五鸡图提醒丈夫不要忘记家里还有五个需要父爱的孩子,希望丈夫坚强起来,事实的真相总有一天会被澄清。

在那坎坷的岁月里,吴逸波始终没有离开她酷爱的绘画艺术事业。在给大学生教授国画的同时,她背着沉重的家庭负担,顽强地攀登着绘画艺术的高峰。她用画笔,把那遨游于碧波中的鲤鱼,那形影不离的鸳鸯,那展翅欲飞的仙鹤,还有那花中之王牡丹,那雍容华贵的芙蓉……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1964年,吴逸波调到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直至离休。文化大革命期间,擅长花鸟画的吴逸波被戴上封、资、修的帽子,受到冲击和批判,但她仍致力于贵州民间艺术瑰宝——蜡染的挖掘和研究,在民间蜡染基础上,独创了蜡染国画、蜡染书法和水蜡画,为我国独特的蜡染艺术增添了夺目的光彩。70年代初,吴逸波接受了《新创中国蜡染书画的实验研究》课题后,她忍辱负重,在安顺县蜡染厂蹬点钻研。在学习民间蜡染过程中,她融国画技法和蜡染工艺于一体,用刀和笔蘸蜡描在画布上,经过染制,得到了一种蓝、白分明的花鸟画,定名为蜡染国画

198888日深夜,吴逸波坐在因公受伤致残、生命垂危的丈夫邓峰林的病榻前,哽咽着说:李商隐有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你就像一只春蚕,一生都在为人民吐丝……我要为你画两张画,一张叫《春蚕吐丝》,另外一张是一头牛,题字就用鲁迅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吴逸波再也说不出话了。1988820日,优秀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历尽艰难而对党忠诚如一的共产党员邓峰林同志停止了呼吸,多灾多难的艺术家吴逸波在她晚年时,又一次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伤痛。

在画里,吴逸波找到了精神的寄托。那一张张充满希望的雏鸡图,那一棵棵斗寒傲雪的腊梅,那一株株象征英雄的木棉花,那一只只搏击长空的雄鹰支撑着她,凭着这支画笔,吴逸波把生活中的一个个阴霾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