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公支源流繁衍考略
迁松始祖千三公,乃泰伯仲雍第八十一代孙伯一公之第三子,字汉杰。据该支宗谱千三公后文字载,千三公原籍江西湖口。据千三公支宗谱《千三公支源流繁衍考略》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徒鄱阳、乐乡二县民,以充实太宿县境。我祖千三公奉诏始迁太邑、后迁宿松梅墩道字湾。稽田作室,肇造贻谋,至今已637年,传世27代,后裔分布于宿松境内二郎河流域、复兴、洲头、坝头,本省合肥、霍邱、全椒、青阳、怀宁,以及陕西、湖北、江西等地,人口估计已达两万。
一
千三公定居道字湾后,传至五代庠生福如公,生子五:安康、安义、安治、安舒、安怀。安义公之子文昊公迁怀邑(即今怀宁县),其子孙世居于怀,尚未合修。据传,五公中一公殁,墓葬之日,地师曰:“掘地及石而止。”掘地三尺余,果见石板。一人撬而观,有双鸽自石底飞出,毛白,其一俯伏于地,乃仍置石板下;其一飞,止于穴旁槐树。众子孙度之:此非已故宗祖示意于后人乎?于是安义公之子乃迁怀邑。居松者惟安康、安治、安舒、安怀四股后裔。
居松四股,子孙繁衍,瓜瓞绵绵。安康、安舒、安怀三股又陆续从原居地道字湾迁出,分居二郎河流域各地;安康、安舒两股交错聚居于广福河口、东湾、西湾、蔡家垄、余坞,毕凉拿泥冲,隘口清河;后来又有分支迁二郎石头、轿藤、复兴、洲头、坝头等地。安怀公四世孙仕爵祖由道字湾迁居二郎大河西古亩山吴家湾,后又分支定居铜铃陈家岭、陶湾、打水冲等地;仕位祖由道字湾迁居二郎大河西,地名石竹沟;仕禄祖由道字湾迁二郎大河西双井寺上边国公潭吴家冲;安怀公支裔还有分支在二郎墨烟、破凉雨福坡聚居;安治公后裔主要聚居于原居地道字湾及邻近村庄,后来也有部分后裔迁韭山许畈、隘口花学等地定居。现居松四股总计人口约六千余人。(分股统计见附表)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现代青年男女,具有初中、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650多人,大专以上的300多人,硕士研究生4人。
二
千三公传至十五、十六世时,各股子孙繁衍,人丁日多,因而各寻福地安居;亦有因经商、谋生而定居外省及本省合肥、霍邱、全椒、青阳等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迁湖北、陕西居住者尤多。据道光二十五年三修家谱记载,较为集中的定居地有湖北竹山县罗家庙、郧西县大坝口,陕西镇安、商南、白河、宝鸡、山阳、紫阳、石泉、商州、房县、淅州、兴州府安康等11个县;迁出支裔的人口,现应不少于居松人口。上述迁往各地后裔,虽远离故土,交通不便,但三修家谱时,各地宗亲均会稿合修,然后又领谱归乡。千里迢迢,不畏艰难。光绪元年四修宗谱时,族议派端荣、上游前往楚、陕一带齐稿会修,数载未归。因之又派芝山、静亭,连岁馆于郧西大坝;客秋,遍访端荣,欲与偕旋,但莫识行止;至第二年春,捡得箧笱中草帙数本,携之而归。然陕西镇安、商南等地,具未见全录,自此失修。但仍备谱,由各房代领,族议续修时再行补录。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宗谱中又增加合肥一册“为”字号。交惟公支下尔钦收。
一九九一年,家谱七修。因楚、陕后裔四修时已失修,未曾联系,本省霍邱也未联系。唯派员前往合肥、全椒、青阳等地撰稿(旺富、玉堂前往合肥、全椒等地,觉知到青阳),但三地青年族裔误解为搞宗派,不愿介入,亦因此失修。八修家谱时,上述各地亦未能派员前往联系。
三
在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千三公支下后裔,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者不计其数。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吴庭开出征阵亡,赠千总衔;清光绪十六年三月,吴克光诰封武义都尉,配洪氏名巧,诰封淑人;又有吴殿扬,光绪年间武进士、恩科第九名,诰封武义都尉,卫守备兵部差官兼国防西局哨官都司衔,原配张氏、续配朱氏均封淑人;宣统辛亥年,吴道南由京师法律学校毕业,历任天门、京鱼、广济、麻城等县承审员,北京地方审厅推事、武昌厦门等地检察官及推事,南京高等检察厅检察官等;吴绪桂,一等法官,先任九江府巡警官,后任安庆府警察厅长兼安庆府法官。吴在政,名志仁,为保家卫国出征朝鲜战场,任营部秘书、后升为团部秘书,援朝后转铁道部工作,后为铁道部某局局长;吴敬和,字洪,在朝鲜战场上勇敢战斗,不幸致残,以荣复军人退伍,转入地方后,在宿松县民政局孤儿院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三公后裔,积极投身于各条战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出卓越贡献者不胜枚举。全族宗人,均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附】千三公支裔聚居地及人口分布表
安 康 支 裔 |
安 治 支 裔 |
安 舒 支 裔 |
安 怀 支 裔 |
聚居地 |
人 口 |
聚居地 |
人 口 |
聚居地 |
人 口 |
聚居地 |
人 口 |
广福东湾 |
89 |
枚墩道字湾 |
(含在下新屋西) |
广福上冲 |
267 |
古山吴家湾 |
100余人 |
广福西湾 |
349 |
骆 屋 |
144 |
河口新屋 |
171 |
铜铃、陈家岭 |
208 |
广福上冲 |
54 |
方 堰 |
310 |
河口洞下 |
80 |
陶 湾 |
79 |
隘口清河 |
253 |
湾 塘 |
176 |
河口蔡家垅 |
193 |
打水冲 |
69 |
隘口毕凉 |
28 |
国 前 |
38 |
河口宝桥 |
36 |
隘口花学、汤家河 |
116 |
二郎石咀 |
133 |
村 堂 |
98 |
余坞毕凉 |
483 |
铜铃石竹 |
78 |
二郎轿藤 |
131 |
方 垅 |
137 |
墨烟张家咀 |
22 |
二郎墨烟 |
138 |
复兴洲头 |
179 |
面 前 |
130 |
县 城 |
30 |
雨福坡 |
48 |
|
|
下新屋西 |
108 |
复 兴 |
279 |
|
|
|
|
隘口花学陈岩 |
98 |
|
|
|
|
|
|
破凉韭山 |
56 |
|
|
|
|
合 计 |
1216 |
合 计 |
1239 |
合 计 |
1561 |
合 计 |
8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