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公支源流繁衍考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文华  文章来源:永兴吴氏良材公系总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17 10:11:1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四)千三公支源流繁衍考略

 

迁松始祖千三公,乃泰伯仲雍第八十一代孙伯一公之第三子,字汉杰。据该支宗谱千三公后文字载,千三公原籍江西湖口。据千三公支宗谱《千三公支源流繁衍考略》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徒鄱阳、乐乡二县民,以充实太宿县境。我祖千三公奉诏始迁太邑、后迁宿松梅墩道字湾。稽田作室,肇造贻谋,至今已637年,传世27代,后裔分布于宿松境内二郎河流域、复兴、洲头、坝头,本省合肥、霍邱、全椒、青阳、怀宁,以及陕西、湖北、江西等地,人口估计已达两万。

千三公定居道字湾后,传至五代庠生福如公,生子五:安康、安义、安治、安舒、安怀。安义公之子文昊公迁怀邑(即今怀宁县),其子孙世居于怀,尚未合修。据传,五公中一公殁,墓葬之日,地师曰:“掘地及石而止。”掘地三尺余,果见石板。一人撬而观,有双鸽自石底飞出,毛白,其一俯伏于地,乃仍置石板下;其一飞,止于穴旁槐树。众子孙度之:此非已故宗祖示意于后人乎?于是安义公之子乃迁怀邑。居松者惟安康、安治、安舒、安怀四股后裔。

居松四股,子孙繁衍,瓜瓞绵绵。安康、安舒、安怀三股又陆续从原居地道字湾迁出,分居二郎河流域各地;安康、安舒两股交错聚居于广福河口、东湾、西湾、蔡家垄、余坞,毕凉拿泥冲,隘口清河;后来又有分支迁二郎石头、轿藤、复兴、洲头、坝头等地。安怀公四世孙仕爵祖由道字湾迁居二郎大河西古亩山吴家湾,后又分支定居铜铃陈家岭、陶湾、打水冲等地;仕位祖由道字湾迁居二郎大河西,地名石竹沟;仕禄祖由道字湾迁二郎大河西双井寺上边国公潭吴家冲;安怀公支裔还有分支在二郎墨烟、破凉雨福坡聚居;安治公后裔主要聚居于原居地道字湾及邻近村庄,后来也有部分后裔迁韭山许畈、隘口花学等地定居。现居松四股总计人口约六千余人。(分股统计见附表)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培养下,现代青年男女,具有初中、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650多人,大专以上的300多人,硕士研究生4人。

千三公传至十五、十六世时,各股子孙繁衍,人丁日多,因而各寻福地安居;亦有因经商、谋生而定居外省及本省合肥、霍邱、全椒、青阳等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迁湖北、陕西居住者尤多。据道光二十五年三修家谱记载,较为集中的定居地有湖北竹山县罗家庙、郧西县大坝口,陕西镇安、商南、白河、宝鸡、山阳、紫阳、石泉、商州、房县、淅州、兴州府安康等11个县;迁出支裔的人口,现应不少于居松人口。上述迁往各地后裔,虽远离故土,交通不便,但三修家谱时,各地宗亲均会稿合修,然后又领谱归乡。千里迢迢,不畏艰难。光绪元年四修宗谱时,族议派端荣、上游前往楚、陕一带齐稿会修,数载未归。因之又派芝山、静亭,连岁馆于郧西大坝;客秋,遍访端荣,欲与偕旋,但莫识行止;至第二年春,捡得箧笱中草帙数本,携之而归。然陕西镇安、商南等地,具未见全录,自此失修。但仍备谱,由各房代领,族议续修时再行补录。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宗谱中又增加合肥一册“为”字号。交惟公支下尔钦收。

一九九一年,家谱七修。因楚、陕后裔四修时已失修,未曾联系,本省霍邱也未联系。唯派员前往合肥、全椒、青阳等地撰稿(旺富、玉堂前往合肥、全椒等地,觉知到青阳),但三地青年族裔误解为搞宗派,不愿介入,亦因此失修。八修家谱时,上述各地亦未能派员前往联系。

在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千三公支下后裔,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者不计其数。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吴庭开出征阵亡,赠千总衔;清光绪十六年三月,吴克光诰封武义都尉,配洪氏名巧,诰封淑人;又有吴殿扬,光绪年间武进士、恩科第九名,诰封武义都尉,卫守备兵部差官兼国防西局哨官都司衔,原配张氏、续配朱氏均封淑人;宣统辛亥年,吴道南由京师法律学校毕业,历任天门、京鱼、广济、麻城等县承审员,北京地方审厅推事、武昌厦门等地检察官及推事,南京高等检察厅检察官等;吴绪桂,一等法官,先任九江府巡警官,后任安庆府警察厅长兼安庆府法官。吴在政,名志仁,为保家卫国出征朝鲜战场,任营部秘书、后升为团部秘书,援朝后转铁道部工作,后为铁道部某局局长;吴敬和,字洪,在朝鲜战场上勇敢战斗,不幸致残,以荣复军人退伍,转入地方后,在宿松县民政局孤儿院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三公后裔,积极投身于各条战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出卓越贡献者不胜枚举。全族宗人,均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附】千三公支裔聚居地及人口分布表

安 康 支 裔

安 治 支 裔

安 舒 支 裔

安 怀 支 裔

聚居地

人  口

聚居地

人  口

聚居地

人 口

聚居地

人  口

广福东湾

89

枚墩道字湾

(含在下新屋西)

广福上冲

267

古山吴家湾

100余人

广福西湾

 349

骆  屋

144

河口新屋

171

铜铃、陈家岭

208

广福上冲

54

方  堰

310

河口洞下

80

陶  湾

 79

隘口清河

 253

湾  塘

176

河口蔡家垅

193

打水冲

 69

隘口毕凉

28

国  前

 38

河口宝桥

36

隘口花学、汤家河

116

二郎石咀

   133

村  堂

 98

余坞毕凉

483

铜铃石竹

 78

二郎轿藤

   131

方  垅

137

墨烟张家咀

22

二郎墨烟

138

复兴洲头

   179

面  前

130

县  城

30

雨福坡

 48

 

 

下新屋西

108

复  兴

279

 

 

 

 

隘口花学陈岩

 98

 

 

 

 

 

 

破凉韭山

 56

 

 

 

 

合  计

  1216

合   计

   1239

合  计

   1561

合  计

800余人

 


 

附录1   千三公支首修谱序:原修序

永年老矣,久不与户外事。惟先祖之德泽与后人之孝思,用是眷眷焉。粤稽我远祖,棣居江右,递传至千三始迁太湖,明初乃迁松,卜居凤车庄道字湾。坟墓为子孙所世祀,田庐为子孙所世守。余族之绵绵日盛者,自此起矣。诗曰:“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殆我祖千三之谓乎?自是世远丁蕃,分居异地。明季迭遭兵燹,旧谱散亡。我朝雍正年间,合族倡议修谱未果。今岁清明又复集议,推永为主修。永自揣谫劣,再四力辞。时少长咸集,佥曰:“家谱大事,匪优于才者莫办。汝才堪办,奚辞焉?”不得已为族众所推,敢当重任。爰偕族弟来议,远稽近考,凡先人之生殁坟基,暨子孙之长幼行列,男婚女适,条载分明,不可妄为附会。窃我族人丁较前更蕃,卜今秋八月朔始入谱局,至十二月十八日告峻,斯我祖在天之灵默默相佑,亦赖我族长伟人、东白、少嘉,暨族弟坤山、时杰、从周等,极力赞襄,故能数月而观厥成也。以数百年之家谱而一旦修成,于以传先,于以启后,不亦幸与?后之人倘阅是谱,油然而生孝弟之心,克承先业,丕振家声,是则永之所厚望也夫。

乾隆二十四年①己卯岁季冬月,

千三公十六世孙 宗永熏沐书  榖旦

注①公元1759年

附录2   千三公支世派(四言)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梁启超所撰吴氏谱序

 

延陵吴氏之谱,据于志宁序,谓创修者实为东汉阳侯如胜。其信否虽不敢知,然以《隋志》所载,褚氏、江氏、庾氏、裴氏、虞氏、曹氏、明氏之家传家记世录等,其撰人多出魏晋之际。然则吴谱传自汉末,其事盖非不可能。又据明弘治桂钺之序,则述旧谱自阳侯以下世次,一无所紊,其佚名者则阙其名而但著其代;其支派之迁徙皆朗然如列眉,非代有所受之,而能如是耶?吴氏自泰伯以来,以北人而首殖民于南服,姬宗受封命氏者数十,及周之衰,则零落殆尽,而吴乃绵历数千岁,至今为名宗。大江以南,血统之纯,世泽之远,未有能与吴氏抗颜行者。

义乌之吴,吴氏支派之一耳。然其谱,自明洪武、弘治、万历、清顺治、雍正、乾隆、道光、光绪,未有经五十年不修者。其第十三修之本,成于光绪十年,距今亦仅四十一年耳。其族之长老,又复有十四修之举。其敬宗收族,继继绳绳之盛业,抑何其远耶!昔泰伯季札,以礼让仪型天下,实为吾中华民族道德之源泉,国之能与天地久长者恃此。今也承浇末之敝,贵争贱让,谬种流传,神明之胤,其不沦胥以亡者如发。吴氏子孙,其有能阐扬世德以风天下者耶?此又非独一人一姓之事云尔。 

 

民国十四年二月十六日,新会梁启超拜撰

 

注:如胜,四十三世祖。袭父爵为侯,坐事失职。孙文质事魏文帝,以文学著名,与曹植、杨修等友善。按本文所言,我吴氏家谱自如胜公始,时在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