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襄逸公传 (西分四房)
蕴恭字襄逸,祖起予公徙居宜兴夹渎桥,遂籍宜兴,为邑诸生。每岁一二至雪堰祭宗祠,故其才名德望籍甚宜兴,宗族后生有不知者。忆余少从陆兖华先生游,先生宜兴名士,高才硕学,不可一世,然往往推公。夫人惧其久而湮也,死则立传,以冀其传,不知人之传不传岂必沾沾以事之卓越,如黄叔度而蔚宗之所以传之者,仅见其美于知交,赞叹之间而阅书千百年来犹赫赫照人耳目。以陆先生之不妄许人而为公推,许而不置岂不足以传?孔子曰:乡人之善者好之,斯之谓矣。 鲁钊 撰
按:谱载襄逸公之祖起予公年十八岁即在宜兴蒙馆授徒(私塾老师),后在宜兴夹渎桥(夹渎桥即在漕桥南五、六里处,原属于南漕现属于万石。)买田,见当地民风淳朴、田地肥沃,于是迁居当地,然与雪堰方面一直有往来。襄逸公曾为世谱五修作序,五修成于康熙庚寅年(1710年),而次年襄逸公即谢世,享年五十又八。
传中黄叔度即东汉慎县(即安徽省颍上县)的黄宪,字叔度,本是一个牛医的儿子。然而少年好学,成为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名动官府,连朝廷的三公周藩,都钦佩地奉为圣贤,公开承认他的人品和学品在自己之上。
蒿齋府君行述
府君谓蕴恭,字襄逸,号蒿齋。生七岁而孤,赖母氏抚育及叔父赓飏公庇荫以迄成人。苦志厉行,读书为善其素履也。年二十九入泮,蜚声学校,人共钦之。府君谢世时沆甫十余龄,亦未悉府君之生平,然其一二犹有能。初艰于子息,祗女二人,年三十九沆之兄生焉,既复生沆及弟三人,尝曰:此从吾心田中来也。疾不起,犹著蒿齋家训以垂子孙,所言皆敦行立品之要,其贻谋大而远矣。身本强健,乃五十有八而卒。自府君之卒距今已久,亲知零落,无有传之者,故略誌其梗概,至诗文散失,所存数首亦足见其大端云。
次男景沆百拜述
按:世谱中此为第一篇子为父所作之传,当时景沆公正在参与世谱六修之事。在传代过程中,能子承父业或子遵父训亦为数不多,有孝悌之心方得遵循父辈教诲。景沆(鸑振)亦为庠生,在敬祖睦族方面与其父乃相像。
泮:古代的学校 子息∶子嗣
十一世声周公传 (西分四房)
深山大泽中有珠玉焉,非碔砆爄砾石所可拟也,禀天地之秀,成瑰奇之质,虽埋没一时,而历经数百年其辉光之发越不能终闭也。吾族声周公之曾祖起于授徒宜邑,卜居夹渎之西,慻慻以读书,望子孙再传。至襄逸蜚声黉序,文行兼优。公襄逸次子也,少负不羁之才,早年食饩,屡试棘闱不获一遇,赍志以殁。其地去雪堰数十里,而公之殁又已四十余年,其嘉言懿行不可得而详矣,然长老又往往称公之品望不衰。呜呼!士君子敦行诣励功名,握丹水之珠、抱楚山之璧以为当世选,而持文衡者皆名世巨公,乃宝玉沉泥、明珠投闇,不逢象罔之求。若公者何以使族人流连感叹不置也?何以使乡人低徊眷恋而不忘也?是何异玉蕴石而石不能掩其光;珠藏渊而渊不能匿其采也。公监修己卯家乘,其所撰谱序以励风俗、正人心为训,老成典型即於是乎在。
世衡谨撰
按:声周名景沆,其字声周,生康熙丙子(1696),卒乾隆壬午(1762)寿六十又七。声周公为乾隆己卯(1759)六修之监修并作序。六修时声周公为其父作传(见上《蒿齋府君行述》),三年后即去世,至七修世衡公又为其作传,此时离声周公去世已四十八年矣。阅读世谱更觉人生匆匆,百年转瞬即逝。
注释:
碔砆爄砾:一些像玉的石头。
黉序:古代的学校。
食饩:明 清 时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
棘闱:过去的考场、试院。
赍志:怀抱志向。
十二世爾玉公传(东分四房)
公讳生櫽,字爾玉,号让公。生天启(1625年)乙丑二月,为顺治丁酉科举人。公少时值朝代更秩,顺治(1645年)乙酉五月清军南下常镇,诸郡邑望风降附。七月二十九,清军趋太湖途径陈湾山,公父洧源公其时集丁壮为乡里守御陈湾山,遇清军以为湖匪挺身持白棓而与之格斗遇难,年五十八岁。公是年十岁,藏匿免获。母夫人苦节自誓,以孤童子力学遂知名而泊登贤书。公于郡邑利害侃侃不少顾忌,里有雅浦港,道通太湖,奸人串通关吏,抑勒商旅取货财,公为言之上官,立碑著禁,患乃熄。岁荒则出粟以赈饥。平生喜欢为诗,構小阁藏书几千卷。晨起唤诸子聚中堂跪读孝经,然后入塾。
公主修康熙丙午(1666年)家乘,邀邑鲁桐声先生加盟,谱始有人物传记,公于族之功不可没也。
公因父屈死而不平,泣血控陈当道以请祠,乡贤讳忌有言不果,公痛愤赋诗呕血,忽忽不欲生。一日家人觅公不得,则端坐自缢死,死时抱其父遗像,牢甚不可脱,康熙丁卯(1687年)正月初六也,寿六十三。
公负才能喜武断,其所以有为惠与人者,亦易取怨于人焉。
按:本文据康熙庚寅七月顾栋高先生文而改编,爾玉公父子皆为雪堰吴氏有功之人,毋得不传焉。
十二世子稠公传(东分四房)
生柭字子稠,幼聪颖好读书,早年失怙,母寡弟幼而去从贾,非其好也。当时公始弱冠,入则奉母治家事,出则经营奔走,历十余年,弟子调公亦渐壮而能佐公而业大起。公性宽厚好行其德,每岁暮称贷者盈前,有白手索质物者,公无不应时,子调公犹少颇不能平,公曰:无然,谚不云乎,积产积书不如积德为愈也,吾与君所乏非财,患德薄耳,寸寸积之犹恐不及,彼贫吾与若,独不能怜恤耶。子调公大服,亦归于厚,公之教也。
奉母孝,母潘孺人好奉佛,多所施予,以命公无不立应,兄弟友爱数十年不启析著之谋,亲属婚丧靡不周给,及疾,执弟手付之家事曰:人患无德不患无财,若与侄从事宜处处留余地以惠子孙。及卒,启其笥无分毫私积,闻者皆叹息泣下,配邵孺人另有传。 鹏举撰
十二世邵孺人传(东分四房)
邵氏子稠公妻也,生于宜兴永定里,系半江先生后。邵氏族巨,妇女多知书识大礼。孺人家素丰,其来归也,无担石之储,孺人安之,食贫茹苦,佐夫立业,事姑抚叔,咸尽其诚。诟谇之声不涉于口,佚游之事不涉于身,语曰:非礼不言,非礼不动,殆庶几焉?
中年业渐裕而子稠公捐馆,孺人性宽厚,明敏有才略,身总家政,教子意方,晚年业大裕而好行其德,恤贫济乏常如不及。婢仆非有大过,未尝轻与一杖,有姑老而贫养之终其身。婶叶孺人,子调公妻也,时年亦老矣,孺人时时遣使存问,曰:此与吾昔日共艰难者,吾每饭未尝忘也。呜呼!世之婶姒违如枘凿之不相入,视亲属之贫困者如途人,虽有缓急悭不肯破一钱,督娌仆操作惟日不足,小不如意则痛惩之,而其人方且栩栩自负,以为其我如也,以视孺人之宽厚得大体相去何如哉?子南阳公先孺人卒,男用羲用征承顺颜色,孺人优游颐养八十考终。
赞曰:昔陶朱公有二璧,色相如,径相如,其一值千金,一乃五百金,人以为讶,及谛视之,则千金厚倍五百金,孺人厚德岂薄其值哉?夫薄者之不如厚也,人尽知云,然而厚者卒少,盖必天与人交至焉,未易易也。存德如孺人殆,所谓超群而轶伦者哉! 鹏举撰
注释:捐馆:人去世比较委婉的说法 诟谇(gòu suì):辱骂、粗俗之语。 佚游:指玩乐。佚 yì 同“逸”。
按:邵太夫人出生在宜兴永定邵家,永定(现宜兴和桥闸口村永定里)邵家为名门望族,苏轼曾为邵家题额“天远堂”,并植梅一株至今尚在,已逾九百余年。谱载太夫人之邵家家境甚丰,亦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为人宽厚。太夫人归吴家后白手起家,从家“无担石之储”到后富甲一方其功不可没,太夫人即雪堰过去赫赫有名的“大墙门”之创业者也。一家之兴亡,贤内助必不可少,而贤内助中“性宽厚,明敏有才略”更是佼佼者,太夫人即是“所谓超群而轶伦者哉”。飞九公撰传记数十篇,唯此最为称颂,足见太夫人名盖当时。
天气: 多云 5℃ ~ 18℃ 东南风 3-4级
2011-2-24(农历辛卯年一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