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对修谱观念淡漠,修谱一度中断。20世纪未国家转入经济建设大好形势,1993年春,在湖北通城四庄乡吴氏宗亲国豪、白云热心指导和敦促下,崇阳万二公支系与潮用公支系后裔首度合作,成立了崇阳吴氏五祠合一的第一届大同修缮协会,全县各门门长几十人云集燕埚吴家,一致推举伯良担任族长,文敏担任主编,历时数月,齐心协力终于完成崇阳《吴氏宗谱》共计十四卷。族家公存谱三乘,分别由伯良、竹林、俊良保管。燕埚门乃是主编文敏居住地,其始迁祖是璋公支下 第28世孙明宇公,燕埚地处崇阳县近郊,交通便利,风景秀美,村中有一棵古枫,不知栽于何年何月,古朴而苍劲,树干粗壮,需三四人才能合抱。《吴氏宗谱》存诗《一届大同谱址燕埚风貌》为证。
五祠合修谱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生也,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者也。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恩难报,祖德岂忘耶!
人类之有祖先,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也。欲求木之枝荣叶茂,必固其根本;欲水之源远流长者,必固浚(jùn深挖)其泉源;欲子孙之兰桂腾芳,必固宗奠祖。纪述祖先之来龙去脉,溯本清源,承前启后,故修宗谱之重大意义可知也。苟不修宗谱,不固宗奠祖,不予春扫冬祀,中断祖史之传统,而欲求子孙之蔓延昌盛,瓜瓞绵长者,必不可也。虽下愚知其不可,何况明哲乎?爰(yuán于是)续修宗谱之重要,尚待问焉?遗憾之事,战争年月,兵荒马乱,致使宗谱残缺,完整难考,兼之社会变革,兴修农田水利,故此将祖先坟墓大量搬迁、改葬,加之年湮月久,以致祖史中断失传,若不清源溯本,续修宗谱,则我子孙后代安知祖骨祖坟去向,祖先之由来?势必抛祖骨于道旁而不顾,弃祖史而不修,既不识尊卑伦次,又不识远近亲疏,加之族众居住星散,迁徙不一,伦次混淆。五祠合一续修宗谱,可谓势在燃眉之急。于是由各祠诸君发启,会同五祠各门诸君,一再议定,通告全县,族群一致响应,敦循绥缉(suíjī安抚),璧合珠联,大家分工,造稿集资,跋山涉水,夜以继日,本着勤俭节约原则,克服重重困难,于本年春季进局办公,秋季竣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宗谱印刷任务。
于是由历来分祠另修,进而统一五祠合修,汇多派于一派。自璋公第一世至三十二世次第对照,一世即一派,故三十二世以前者论原派造登,而三十二世起以后者,一律以峨峙公四字经“粤泰及雍……”等派为准,既论世又论派,世派均论, 以昭画一,伦次分明,派文之统一,宗谱之大同,有条不紊。还规定,万二公支下祖业公山坟、山门,归门外;祖芳公、祖明公,归枧头冲、大麦岭;潮用公、福九公、泰华公归七星岭,公山一律属大族所有,并委任人管理,但无使用权。如有变更,必经大族许可,否则无效。如发生私吞独占,全族共讨之。史无前例赖全族诸君戮力(lù lì合力)一心之所致也。
为了继承祖先遗志,巩固业产,进一步完善历史,维护族规,使吾族后嗣繁荣昌盛,并设常务委员会坚守族事。
本届续修宗谱,实因史料残缺,兼之时间仓促,不免有疏略、遗漏、失误,有亥豕(hài shǐ字形相似)之讹,鲁鱼(lǔ yú字形相近)之谬的现象,期我宗后起之秀贤重光继述。是为序。
一届大同修谱协会 癸酉岁(公元1993年)
注:五祠:北门祠堂、西门祠堂、博岸祠堂、洪家桥祠堂、白霓桥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