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夫差 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作者:陆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23         ★★★★★

          

    一    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代吴王夫差,因为他亡了国,一直被后人痛骂。骂的罪名很多:听信谗言、残害忠良;好色贪财、昏庸无能,等等。但是,最近读到清代人写的《扬州画舫录》,却发现在扬州,夫差有着很好的名声,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的老百姓筑庙祭祀他。  


  《扬州画舫录》是这样写的:  


   邗沟大王庙在官河旁。正位为吴王夫差像。副位为汉吴王濞像。《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今之运河自江入淮之道也。自茱萸湾通海陵、如皋、蟠溪、此吴王濞所开之河,今运盐道也。(中华书局1990年版15页)  
  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是两个倒霉鬼,一个是亡国后自杀身亡的,另一个是叛乱失败后被杀的,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高。但扬州人不管这些。由于他们在当权的时候确实做了对扬州人民有好处的事,扬州人民就崇敬他们。  


  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了江、淮这两条东西向的大河,也就沟通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使扬州处于南北交通的枢纽要地;汉吴王刘濞则把这条运河向东延伸,开辟了一条运盐水道。盐是使扬州长期富裕的重要产品,这条运盐水道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和吴王开邗沟相联系的,便是吴王造邗城。据《水经注》记载:“吴筑邗城,下挖深渠,谓之韩江,亦曰邗江。”可见筑邗城和开邗沟是互相联系的两件事。2001年出版的朱福 著的《扬州史述》中,有这样一段话:

  
   邗城,这座最古老的扬州城建立在蜀冈之上,城的南沿在蜀冈南麓断崖上,断崖下即是长江。城为方形,板筑城垣,周长约十华里,城南有两道垣,外城垣与内城垣之间有濠,外城之外也有濠环浇。传说城没有南门,北门为水门,只有东西两面有门,与江南的越城、奄城遗址相似。一般的说法,邗城主要用于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版16页)  


  邗城的规模比阖闾大城(即后来的苏州城)要小多了,但作为沟通长江南北的交通要道,其重要性并不次于阖闾大城。今天历史学界对邗沟的历史作用有较高的评价,但对筑邗城很少有评价。其实,这是夫差所做的和邗沟有密切联系的一件大事,一件对后代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正因为夫差选择了这一块靠近长江、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的丘陵地区建立邗城,使得西汉时期的吴王刘濞有可能在邗城基础上进行扩建为广陵,把原来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和用作后勤保障基地的邗城,发展成长期经济繁荣的城市。  


  刘濞充分利用了夫差打下的基础建设广陵,并且致力于发展农业、盐业、铸铜业,成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诸侯国。以后的二千多年中,扬州一直是我国经济最济繁荣的城市之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曾三下扬州,因羡慕扬州的繁华而不愿回到北方去,最后死在扬州;唐代时扬州更是中国最繁荣的城市,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当时文人墨客最向往的地方。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货物最大的集散地、手工业的中心。以后,扬州一直保持了它的繁荣和富裕,一直到清代。  


  扬州城建立以后,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民国时期出版的《扬州风土记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扼要的论述:  


   吾邦自吴王城邗而后,交通便而文化兴。观楚人破越,广陵一城,著于史称,则地方重要可知。论其形势,而江负淮,邗水中贯,扼南北之咽喉。隋得扬州而陈祚倾,周得江北而南唐灭。赵宋之时,韩蕲大仪之捷,痛创金人;赵葵新塘之胜,遂馘李全。明太祖定鼎金陵,北取扬州,以为覆周亡元之计。征以古代,验以今世,则扬州之于天下,关系于兵略可睹矣。(徐谦芳:《扬州风土记略》江苏古籍出版社,8页)  


  饮水思源,是不能不承认夫差和刘濞的开辟之功的。 


  扬州人纪念夫差和刘濞,不是把他们作为成功的政治家,而是把他们作为发展经济有功绩的人,把祭祀他们的庙称做“财神庙”夫差坐了主位,刘濞坐了副位,也是恰当的。

二    夫差是历史上声名很差的亡国君王。但如果用科学的态度研究一下,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建造邗城和开凿邗沟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而有他全盘的战略考虑,是为了实现他的称霸的雄心。从长远来看,他的这些措施,把吴文化引入了长江以北,加快了这一块区的开发;同时,也促使吴文化和中原文化进一步结合。对中华文化的融合,夫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国称霸的决策,是由寿梦作出的,并且由以后历代吴王坚持贯彻。夫差的力图称霸,也是贯彻寿梦制定的国策。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中原地区靠诸侯称霸“尊王攘夷”,才能维持秩序。但到春秋后期,连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可以维持秩序的霸主也难以出现。晋、楚两国之间长期争霸战争,势均力敌,筋疲力尽,需要争取新的同盟军,过去一直被他们忽视的吴国,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晋国派申公巫去拉拢吴国,“教吴叛楚”。寿梦到北方去和诸侯会盟,“始通中国”,和中原各国有了来往,也了解了北方各国的情况。他虽然感觉到中原各国在文化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多次派小儿子季札出使中原各国去学礼;他也发现当时北方诸侯多数已腐朽昏庸,而吴国是一个新国家,各方面朝气蓬勃,寿梦因而萌生了称霸的决心。自立为吴王,便是他决心称霸的表现。他要建立一个政治上和军事上能称霸,文化上也不落后的吴国。  


  《管子·霸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强国众,合强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攻大以图王”这两句话概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国争霸图王的基本路线和策略,吴国也不例外。一方面,吴国加强和中原诸国的联系。寿梦本人多次到北方和中原诸国会盟。寿梦死后,他的小儿子季札也不断出使中原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另一方面,吴国联络一些小国,频繁对楚作战。当时楚国是长江中游大国,其势力正在向下游伸展。吴国要北向称霸,就必需首先消除来自楚国的威胁。所以从寿梦开始,经诸樊、夷昧、余祭、王僚等,历代吴王都和楚有大战,楚国力量受到极大削弱,楚的许多小国,先后归顺了吴国。到了《左传》成公五年(公元前 582年),“蛮夷之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公元前 506年,吴以蔡、唐为先导,由阖闾、伍子胥、孙武亲自率军进攻楚国,战于柏举,又在雍澨等地五次大胜楚军,攻入楚国的郢都,重创了楚国。虽然最后被秦国援军所败,退回吴国,然而经过这场大战,楚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力量来骚扰吴国。  


  楚国为了削弱吴国的力量,拉拢吴国南方的越国从侧面进攻吴国。阖闾在一次伐越战争中被越军打伤致死,他的儿子夫差立为吴王。次年,夫差伐越,败越军于夫椒,越国只剩下五千人退守会稽山。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楚国逃到吴国来的大臣伍子胥要求夫差灭越国以除后患,但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意见,许越议和。吴国南面边境安宁了,为夫差北上称霸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夫差要把争霸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呢?一是为了尽孝,要实现寿梦开始的称霸的遗志;二是当时中原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一些主要国家内部出现了动乱,鲁国出现了家臣叛乱,晋国处于三家分晋的前夕,齐国也是内乱不止,是北上称霸的大好时机;三是有些小国遇到外敌入侵,也有要求吴国支持。从以上三方面来看,吴国争霸的形势已成。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他写的《先秦史》一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当时的形势:“是时越既败,楚亦未能遽振,吴之兵锋,遂转向北矣。”夫差战胜越国后,开始了他北向争霸的事业。  


  关于这一段历史,人们历来认为:伍子胥的建议是正确的。夫差没有杀勾践,允许他投降,是造成吴国最后被越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我却认为:更全面更深刻地看问题,应当承认,夫差当时的处置是正确的。古越族是一个部落众多的民族,素有“百越”之称。吴国本来也是越族的一个分支,由于较早接受了太伯奔吴所带来的周文化,成为吴族,开发程度较高。越王勾越这一支也是文化开发程度较高的一支,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因为离吴国较近,受了吴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越国引进了楚国人文种、范蠡,接受了楚文化,文化比较先进。其它还有外越、山越、闽越等。大量居于山区的山越,文化落后,性格慓悍,经常到平原地区进行骚扰。夫差当时也许能消灭勾践,却无法消除大批山越带来的安全威胁。保存已经臣服于吴国的越国,以安抚众多的越民,对吴国南部边境的安宁是有好处的。在历史上,采取这种策略是常有的事,如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不杀他,也是为了有利于安抚蜀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夫差的目的是北向称霸,诸葛亮的目的是北上伐魏,两者有相同之处,所以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三  一般人总认为:吴王夫差在伐越战争胜利以后,就在吴国王宫中去过他的荒淫奢侈的生活去了。《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楚国的子西评论夫差说:“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说得夫差很不堪。也许夫差确有这样奢侈的方面,但他还有另外的方面,就是雄心大志,艰苦奋勇,经常亲临前线。夫差败越于夫椒是在公元前494年,而到了公元前486年,《左传》上就出现了“秋,吴城邗,沟通江淮”这样一段话,其间相差仅8 年。邗城和邗沟都是大工程,决非短时间可以完成。所以说,在这8 年中,他不可能完全在灵岩山上享乐;他大部分时间是在长江以北,开发江淮地区,这才有邗城和邗沟这惊天动地的两大工程出现。  


  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原来有一个古国——邗国,邗国是周武王儿子的封地,和吴国没有多大往来。近年来对江淮地区春秋前期的古代遗存考察:早期长江南北两岸出土文物有很大差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后来,邗国被吴国所灭,长江南北两岸的文化在诸多方面出现趋同的趋势。吴国何时灭了邗国?现在已经难以考证,有人认为:“大抵原来的邗国之灭可能在春秋以前,至迟亦当在春秋初年。”(郭沫若:《奴录制时代》)。但也有人认为:是在春秋末年。(唐兰:《宜侯矢·考释》)。不论在什么时期,吴国灭邗国以后,吴文化当然会从方方面面渗透到江淮地区。据1976年和1979年两次对海安境内青墩遗址的挖掘,清理出石器、骨角器、陶器千余件,大体可分三层,最下一层和中间一层的出土文物接近青莲岗文化,最上一层出土遗物却有江南良渚文化期的特征,(王鸿:《扬州散记》,江苏古籍出版社,2页)。说明吴国灭邗国以后,江淮地区受到吴文化的影响。夫差战胜越国以后,为了实现他的北向称霸的雄心,更是专心致志开发江淮地区。所以出身于扬州的徐谦芳著的《扬州风土记略》:“原来相差很大的长江南北两岸的文化,逐渐趋于一致。”表明了吴文化对江淮地区影响加大。  


  吴文化向江淮地区渗透,除了在出土文物方面有所表现以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吴语成为长江两岸的共同语言。据南京大学教授鲁国尧在《通泰方言是北方方言的后裔,而又具有吴方言的底层》一文指出:吴方言在古代是北抵淮河的,江淮之间本为吴语的地盘。今天长江南北两岸语言的差别,是在四世纪永嘉之乱时,北方汉族人民的大批南迁,江淮之间以至江南的今南京、镇江等地,受到北言语言的影响。而长江以北的海门、启东等地没有受到北方汉族人南迁的影响,所以至今保留了吴语。  


  由于春秋时各个主要国家大部分在中原地区,用的是北方语系的语言,对吴语是看不起的,《左传》《战国策》等有此方面的记载。如《在传》记:哀公二年,吴国邀请卫君参加会盟,卫君观望迟到,吴国就派兵扣留了他。子贡出来说情,吴国就放了他回国。卫君回国后说了几句吴语(《左传》上定的是“效夷言”),惹得卫国大夫子很不高兴。这卫君被吴国扣留的地方在现在的泰州以东,他“效夷言”就在这一带,说明江淮地区的语言和江南地区是一致的,用的都是吴语。  


  (二)江淮地区和太湖地区一样,盛产水稻。从自然条件看,江淮地区和太湖地区一样,是多湖泊的沼泽地区,气候也大致相仿,生产水稻是很适宜的。水稻最早产生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吴越文化地区,苏州郊外唯亭镇的草鞋山遗址也是我国水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我国的水稻生产,无论是福建、广东,以及日本等地,都是从吴越地区引进稻种的。江淮地区已经是吴国的领土,从太湖地区引种水稻和栽培技术是顺理成章的事。夫差要北向用兵,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不可能完全依靠江南的粮食,必然要在江淮地区倡导种植水稻,以充军粮。  


  (三)建造邗城。建城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伯到了太湖地区,就在现在的无锡梅里造出了太伯城,后来阖闾又命伍子胥造出阖闾大城。此外还造了鸭城、鱼城、铜城等。夫差经营江淮地区,首先是造邗城,用作储存粮食、工具、武器,也作为开凿邗沟的准备。邗城地处长江北岸的蜀岗之上,西南角滨临长江,当时的长江入海口是喇叭型,邗城向东的江面开阔为海湾形状,形势险要,既利于南北联系,又便于东向出海。由于邗城的位置合理,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建设,先后改名为广陵、江都、扬州等,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和繁华的商贸中心。邗城就是最早的扬州城。

四   夫差称霸,有没有成功?既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方面。 


  从成功的方面说,他继王位后,次年打败越国,第七年打败了齐,已经是称霸中原。第十四年,他主持了晋、鲁等国参加的黄池大会,当了霸主,并且遣使周室,天子宣慰。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在他写的《吴越文化论丛》一文中这样评价:  


  在通常所称的春秋五霸之中,宋襄公实际未立霸业,晋文公称霸还不到十年,秦穆公在崤之败后仅仅霸于西戎,势力不及中原。因此,在整个春秋时代,夫差的霸业实可与齐桓公和楚庄王相比。  


  然而,也可以说夫差是失败了。虽然不论哪一个霸主都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但没有哪一个霸主是在生前就亡了国。夫差过度的扩展,虽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把民力财力消耗殆尽,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逐渐富强起来的越王勾践有机可乘,偷袭了吴国,其时夫差已经无法集中兵力和越国决战,吴国终于被越国灭亡。夫差被俘虏后,不愿苟且偷生,说:“孤老矣,焉能事君?”乃自缢身亡。而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又利用了邗城和邗沟,北上称霸。  


  现在的历史书籍中,已经不认为他是昏庸腐败、好色贪财因而亡国的昏君,而认为他是经营霸业、过度耗掉尽民力才遭到亡国,却又一致称颂他建造邗城和开掘邗沟的功绩。范文澜说:“夫差耗竭民力,经营霸业,因而亡国;但南北水上交通却从此创出新局面。”翦伯赞说:“吴人在邗筑城,又开凿河道将长江、淮水连接起来,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朱东润说:“邗沟的完成,不但证明了吴对航运的认识,同样也证明了吴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