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族谱的认识与探索
在韩国的历史上,民间凡有志于修谱大业者,多数人熟读中国经史,博通古今,为阅读和认识中国族谱提供了方便,为探索和编修韩国民间谱牒奠定了思想认识的基础和理论的依据。
其一、唯有谱书才能明其氏族之源委 公元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弘文馆应教兼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东方学教授吴弼善、赵琮镇在海州吴氏谱中概括地论述道:“尝闻《礼》有大宗小宗,且程夫子言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使人不忘其本,须是明谱系,譬如水之有派则有源,非如醴泉之无源,源一也;派十而百而千万也,势不可一之也。”“故有大宗焉,有小宗焉,亦有支别焉,然非谱书无以明其氏族之源委。”这就是说,只有修谱才能达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明谱系”和“明其氏族之源委”这个目的。
其二、用儒家经典《周易》关于人类繁衍的基本规律解释编修族谱的原因 公元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李朝正祖十二年),原任奎章阁直阁徐俊辅在罗州吴氏谱序中说:“余不得已,受而序之曰: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爻,数则倍加,而凡天下之物万事万,皆从一太极中出来,生生不穷,亘宇宙而长在矣!”他接着说:由《周易》八卦“推之于人,肇自始祖,生厥子孙,及五六七八世,以至于千百,则亦一太极生生之理也。”他并对吴氏修谱评价道:“夫吴氏东方之大族,由中郎将以后论及近代,经术道德,气节文章,代不乏人,矜成士林,一按谱而数屈指也,而云礽蝉爀为世艳尔。若非父诏子勖,善积庆流,岂若是之蕃衍昌炽乎!迨此绵延承继不忝,百千世无斁焉,则殆将与太极之两仪四象、物万事万,各具一理,为天地间无尽藏也。”
其三、族谱在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李朝英祖二十三年),吴时鼎在罗州吴氏谱序中论述说:“夫家之有谱,所以溯一源之本,序九族之亲,虽有百世之远,并载一书,如木之有千枝万叶,各自播畅排达,莫不本乎一根,上以承统,下以继绪,世代玄远,而溯其本,则孝悌之心油然而生;族属之疏远而序以次,则敦睦之情焕然而发,是谱之关系于人大矣!”1769年,晋阳苏沫濡在长兴吴氏譜序中谈族谱的教育功能,他指出:“则今修谱之功,不但为察统系,秩昭穆,叙戚疏,收涣散,而其所以谱其世,谱其族,将有裨益于世教哉!”
其四、不弃不诬,堂堂正正修族谱 苏沫濡在长兴吴氏谱序中还特别提出:“有征焉而不书,则为弃其祖;无征焉而书之,则为诬其祖。弃而诬,而将焉用谱哉?!”他还提出:“为吴氏者,不患其世谱之不博,而患其德之惑也;无惧其门阑之不显,而惧其忠孝之感衰。”这种“无征而书之”的行为,古已有之,于今亦然。1989年10月,在釜吴氏大同宗亲会常任顾问、前会长吴相建就关于“投托”(即攀附)之事,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他说:“异想天开的‘投托’之人,也是不分寸的‘贵族论’者,把人家当官的祖先,奉为自己的祖先,自己也因此成为了‘贵族’的想法是很稀奇古怪的。无论因为什么理由,结果没有族谱,或者不知道先代是怎么回事,就应该在序跋文中详细交代清楚没有族谱的事由,或者祖先不详的事因。从祖父开始也好,父亲开始也好,或自己这代开始也好,尽自己所知,记录正确的事实,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辈传承下去,这反而是堂堂正正的。”(吴炳铎《吴氏,我们是一家》2000年8月版,无锡市赵少云2011年12月译)
其五、读史有感于谱牒学史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1738—1801)在他所著《文史通义》中指出:“谱学亦史部支流”,“谱系之学,史学也。”故学者将族谱与国史、地方志并列为构架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有道理的。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李朝仁祖五年),县监吴希吉在罗州(锦城)吴氏譜序中写道:“窃谓(中国)古有国语、世家、列传,皆有以纪人祖先之来历也,奚但其人生行迹而已哉。如春秋战国时,人皆知源于太古五帝之后,其必有所据而然也。其中如二帝三王秦汉之源,俱祖黄帝者,出于太史公司马迁之所记而未免有后人之所疑。”他又说:“然太史公有所据而不复详考,仍传于后耳。”1820年(“崇祯纪元后四庚辰”即清嘉庆二十五年),吴弼善在《海州吴氏判事公派譜序》中说:“在上世无谱书,故轩喾之派多舛于史迁之记,马程之宗易眩于郑氏之注,故班孟坚始言系,至六朝有云:家谱,谱者录也,或录其事,或录其族。至宋谱始盛行。观苏老泉之说,可验收宗族之义。而程夫子明谱系之训,为百世范矣。”前贤勾画出的谱牒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修谱的认识。
其六、宣传同姓不婚的道理 公元1392年,李朝开国三等功臣吴思忠将“预忧后世未知先世分派,妄以续婚”这句话,刻于《誌石记》上,殉葬于其父吴广信墓中,以示严禁同姓通婚。1397年(明洪武三十年),进士吴卓真在《世系图说》中再次提出“同姓不婚”这个问题。他郑重指出,如果将同祖视为路人,进行通婚,那将是“伤风而近于禽兽,为之是惧”。
其七、修谱要在谱例上下功夫 公元1919年,吴致行在海州吴氏譜序中指出:“外史掌天下之氏族,明世系,辨昭穆,是成国之典故也,而谱法之所仿也。”同年,吴正善在该谱中进一步阐述:“岁末夏,我遯庵公派家乘成,祖父以上详尊之体,略仿苏老泉谱例,实合乎旧谱之规,宗中能文之士皆述其事而序之。”1974年,吴炳根在海州吴氏譜序中再次强调:“昔者苏老泉之谱,始于高祖山谷之谱,止于七世者,舍繁取简要之义,而派谱之所仿也。”
总之,韩国吴氏族人为了达到敬祖睦族和修好族谱的目的,对学习和研究有关史籍及先贤谱牒等著作,是十分认真刻苦的,并且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为修谱大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