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民间修谱无国界   谱牒文化薪火传(一)
作者:吴展明    文章来源:至德文化博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5           ★★★★★

民间修谱无国界   谱牒文化薪火传

——韩国罗州、海州等地吴氏族谱概述

吴展明撰文

20116月,韩国首尔大学金光亿教授在韩中文化交流论坛上作重要发言。他说:“文化并不像一种商品或发明主张所有权。如果一种文化具有普遍价值,便会被世界人民所共享。”他还着重指出:“如果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世界流行,那么这不是对中国的一种侵害,而是对中国文化优越性及其普遍价值的一种证明。”﹙2011620《环球时报》﹚笔者完全赞同金教授这种观点。

谱牒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这种特有的文化早已为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谱牒界人士认同和“共享”。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血缘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具有强烈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思想意识。1995年,以吴连珠、吴东燮、吴世浩、吴升锋、吴承桓等为首,率120余名宗亲,分别于清明、中秋节两批前往无锡市梅村镇泰伯庙举办隆重祭祖典礼和祭扫鸿山泰伯陵墓,并捐献1220万韩元,修建泰伯庙古井亭、竖立仿明代四方碑一座,祖地无锡吴伟勋老宗长为其撰写碑文,以表达韩国吴氏后裔尊祖敬宗联族的深情厚谊。此后韩国吴氏族人如行亲走戚,常来常往。

韩国吴氏认祖归宗的另一实际行动,从2000年以来的几年间,《中华吴氏统谱》编辑部先后收到他们寄来的《罗州吴氏族谱》(199912月重刊丁卯本)、《罗州吴氏参判公派谱》(20023月版)、《海州吴氏判事公派谱》(199411月版)、《长兴吴氏大吕洞教授公派世谱》(20033月版)、《吴氏大同谱》(200012月版)以及1999年至2005年出版的《罗州吴氏由来》等族谱和文献专辑,共计1626册。这批宝贵的谱牒典籍,现珍藏于无锡市图书馆,其中还包括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尼山县监吴大经编修的《罗州吴氏族谱》手抄丁卯影印本。这些虽然只是韩国吴氏族谱中的一部分,但它反映了中韩(朝鲜)两国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交流密切和相互影响。韩国吴氏谱牒文化源远流长,族人和有关人士在认真学习和全面接受中国儒家文化和谱牒文化的基础上,结合韩国历史实际,在民间广泛开展修谱活动,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谱牒文化,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谱牒学的内容,对当代日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东方文化学也是一大贡献。

一、罗州吴氏由来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半部,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在历史上有“君子之国”的美称﹙《旧唐书·新罗传》唐玄宗赞语﹚。本文不提古代“箕子走朝鲜”、“卫氏朝鲜”之史,却简言从战国中后期至秦汉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因战乱和赋役等原因,原吴、越、齐、魏、楚等国人民从山东半岛东渡,抵达朝鲜半岛中南和东南部,当时的马韩国王曾划出东部沿海一带,令他们居住。这些移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的密切交往中,与当地人民融合,组建了辰韩部落国家。后来发展成为新罗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主要是南朝人)仍然频繁来往于新罗。据我国史籍和韩国多家吴氏族谱记载,在江淮地区,有一个叫吴瞻(公元477年生)的青年人,“以兴贩为业,往来于淮泗之间”(史籍《朝鲜氏族谱》),从事经商活动。公元500年(南齐永元二年、新罗智证王元年),吴瞻在商船上装满了贵重货物,从中国泛海东渡,至新罗南部海南登陆。当地佥使李相辅(又说还有县吏郑文龙参加)派兵拘捕,夺其货物,释放吴瞻。后朝廷探闻,将二人逮捕,以私吞财物不报之罪,将佥使处以极刑。吴瞻如实陈事,获得宽免,命居咸阳天岭山下挂冠洞,后改名中兴里,并命娶金宗之女,生二男一女。521年(新罗法兴王九年),吴瞻与长子吴肯返回故国。次子吴膺年幼,不能随父行,由母和姊抚养,长大从戎,有勇有谋,为将才,与大阿飡居漆夫等攻拔高勾丽十郡。吴膺官至大阿飡,食邑五百户,谥忠诚公,配耽罗高氏,生振汉、振唔。公元921年,高丽太祖王建追赠吴瞻为门下侍郎平章事,谥武惠公。这就是韩国吴氏的由来。

追根溯源,韩国吴氏源远流长。公元1455年﹙明景泰六年、李朝世宗六年),吴润宝所获《誌石记》载:韩国“吴氏本颛顼高阳氏之裔也,历累世至吴起之孙瞻。”“越王勾践灭吴,夫差之子夷义封于吴下,食二郡,以祀其先其君都吴。夷义之子镂羊入卫。卫侯曰:‘汝自吴地来,赐姓吴。’其事见于春秋绝书篇。吴公起,镂羊之后也;吴公瞻,起之后也。”从吴瞻入新罗至今,历1500余年,传50余世,繁衍人口70余万,主要分布于罗州、海州、长兴、光州、宝城、咸阳、大同、大田、高敞、荳原、灵光、玧原、咸平、蔚山、同福、平海、和顺、义城、军威、宁远、乐安、郎山、延日、殷封、杞溪、长鬐等地,为韩国大姓望族之一。

在这里,我们既要看到两国在历史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大陆向朝鲜半岛移民的一面,也要看到这种经济文化交流和移民也有互动性的另一面。自公元9世纪中后期以来,民间贸易非常活跃,大批新罗商人来到中国山东、江苏等沿海各地,从事贸易经营,并有一些人定居下来,出现了一些新罗人建立的“新罗坊”、“新罗院”、“新罗人宅”等商业据点和移民聚居村落。大约在同一时期,日本僧人园仁在华多年,他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多处谈到新罗人。他到过的扬州、楚州、密州(包括诸城)、海州(包括宿城  )、泗州(包括涟水)、登州(包括弁平、文登、赤山)、青州等地,都有新罗人居住。(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第414416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9月版)韩国吴氏族谱记载:公元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高丽景宗六年),吴瞻14世孙吴遇庆与叔父吴光佑“聚族百二十人”,随宋使王褒自楸岛入宋。宋帝嘉其首丘之志 ①,命为两川巡检史,留成都临邛居住,其后裔在南宋前期的抗金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论是唐代山东、江苏地区的,还是宋代入蜀的新罗吴氏族人,定居下来以后,绝大部分已融合于当地的汉民族之中。故在血缘关系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国家和民族特色,在中韩两国史籍和族谱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印证。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