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吴氏开闽始祖仁禄公
——并谈中华吴文化在泉州的传播
延陵吴氏开闽始祖「仁禄公,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文宗开成戊午年进士,官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①②,晚唐战乱时期,「名不列十国春秋身是开成唐进士,耻再受乱朝爵命官终户部大司徒」③。历经二百九十年的唐封建王朝,文宗李昂于大和元年(公元八二七)袭帝位,至后梁太祖朱晃于天佑四年(九○七)推翻哀帝李柷灭唐,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实是唐末藩镇割据政局的继续。唐僖宗干符三年(八七六)黄巢在山东冤句(菏泽)举旗,五年(八七八)三月,率众十万,渡淮河,跨长江,攻宣州,趋越州,入福建。六年(八七九)经岭南,北上中原,攻陷长安,僖宗奔蜀,干戈四起,巷陌尸横,九州岛涂炭,天下大乱。经唐帝殿试赐进士出身的始祖仁禄公是朝廷钦命正三品大臣,必然「耻再受乱朝爵命官终户部大司徒(尚书)」;既是官终唐户部,自然「名不列《十国春秋》」史书。在李唐王朝土崩瓦解之际,中和元年(八八一),淮河上游屠者王绪另起义旗,攻克光寿二州后,反而投降唐蔡州防御使秦宗权授官光州剌史,秦升节度使。是时秦宗权一度降巢再受唐廷招安后,要召集光寿二州兵力同打黄巢,王绪不进军,秦出兵攻王,到处屠杀,尸骸腌为腊肉当军粮。王绪被逼于光启元年(八八五)正月,率光、寿兵五千人,并强逼吏民一起渡江④。经「唐广明之乱,光人相保聚,南徙闽中……」⑤。始祖仁禄公于开成三年(戊午,八三八)登第,时年二十五岁,其出生之年是唐宪宗元和八年(八一三)⑥。黄巢起义之年已是六十三岁了,王绪起义之年是六十九岁高龄。晚年家居的始祖仁禄公,目睹中原战火纷飞,封建官僚鱼肉百姓,民不聊生;光州百姓扶老携幼,南迁当时比较安定富饶的福建,便决然「避乱去光州」⑦,带眷千里跋涉离乡背井来到惠安大吴乡,「启居应魁宿在地成形」⑧,「一本数万传丁」⑨。《吴氏重修开闽始祖仁禄公封茔捐序》云:「我吴为温陵望族,自唐大司徒仁禄公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肇基惠之大吴乡……,究以大吴为入闽之始也」⑩。以上记载与一九八八年三月三日在盘龙村发掘的旧墓碑碑文「开闽,唐赐进士户部大司徒仁禄吴公、夫人朱氏、夫人黄氏封茔」11,史实相符。始祖仁禄公「享年八十一」12,卒于唐昭宗干宁元年(八九四)五月初五。葬在「惠邑南门外十里」13、福泉漳广古官道西侧、盘龙村西南一里的浦岚(小岭)山麓14。堪舆家称:惠邑西南,林大苍翠,青山逶迤,形貌各异,似龙盘凤翔,风水很好,故地称盘龙,穴称「凤凰展翼(飞凤下田)」。
闽南延陵吴氏发祥地大吴,并非原有地名,应是始祖仁禄公入闽启居时所命名,是「伟大神圣的吴」15和「伟大的吴国」16的内涵,是中华吴文化在泉州府的最早积淀。大吴地脉称「魁星宿地」,北靠虎乳山,龟(山)蛇(山)戏水,香山毓秀17,地灵人杰,科甲连登。泉州府志载:宋明二朝,泉州府进士吴姓六十人18,有「名宦乡贤裔,忠臣孝子家」之誉。宋代是惠安吴氏登科鼎盛时期,有「九世十三甲」19之荣。
延陵传望族,「仁禄公乃入闽鼻祖,闽南吴姓皆系公之子孙」20。菲律宾让德吴氏宗亲总会刊印《七十周年纪念特刊》载《福建惠安县大吴始祖仁禄公世系图》和闽南各版本《吴氏通谱》中的世系图均明载21:始祖仁禄公第七世孙宋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达老公知惠潮二州卒于官,生七子全在广东繁衍。第九世孙十一郎公生子五,次子礼孙公开宗黄龙族,泉州、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的绝大部分吴氏是其裔孙;三子先举公开宗磁灶族,衍派于晋江、石狮、同安、厦门、漳州、诏安、云宵等市县,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五子应祖公分支晋江象畔,裔孙分布于世界各地。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国新闻社电讯稿《惠安县发现开闽吴氏鼻祖陵墓》消息:始祖仁禄公「繁衍至今已近四十世,子孙一二百万人,遍布于海内外,东南亚和台湾、港澳地区有数十万人」22。
清末状元晋江钱头鲁(肃堂)公大魁天下后,特到大吴开闽始祖祠拜悬了金字「状元」匾,上款「清光绪恩科」,下款「吴鲁立」23;又到盘龙村始祖仁禄公封茔前拜立了亲笔刻石「戊子顺天举人」、「庚寅恩科进士钦点状元」、「延陵吴」两对四块旗杆夹石24,至今保留尚好,增辉了祖德宗功。在这次衣锦还乡期间,鲁公还为宋旌表的孝德大孝子德彰公(始祖仁禄公第六世孙)书写《像赞》,落款「裔孙鲁恭录」25。
始祖仁禄公封茔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五日经惠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后四月八日为各地裔孙统一瞻拜祭扫日。
吴仁禄墓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与其朱、黄两夫人合莹,封空属典型的闽南式大墓规制。自下而上,左右三曲手,按“兴旺衰微”术数分阶而上拜埋,左右曲手云纹石柱上镌有“螺郭开闽宅,龙岗始封茔”铭联一对。再上,第二进云纹石柱上即刻有“延陵传望族,梅里湖肇基”对联,中置石香炉一,正面大书丹珠“吴”字;再上一埕,即见金元宝式石墓碑,上镂刻着:“唐开闽赐进士户部大司徒仁禄 吴公夫人朱氏夫人黄氏封茔”。
注释:
①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吴氏重修开闽始祖仁禄公封茔募捐册》载《唐开闽始祖户部大司徒仁禄公世系事略》。
②菲律宾让德吴氏宗亲总会于一九七八年编印《七十周年纪念特刊》载《福建惠安县大吴始祖仁禄公世系图》。
③惠安大吴开闽始祖祠石刻楹联。
④朱维于《福建史稿》(上册)第三编第七章《唐代的福建》、第八章《五代的福建》页次一三八至一四四。
⑤宋陆游撰《傅正议墓志铭》,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三。
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吴氏名人录》第二七页至二八页《吴仁禄》一节。
⑦⑧⑨大吴开闽始祖祠石刻楹联:「一本数万传丁启宇远绳梅里,九世十三发甲锺英近挹莲山」;「避乱去光州自他有耀,启居应魁宿在地成形」。其中「去」字同「弃」字解。
⑩见注①。
11旧墓碑已埋在陵墓埕中地下,有实物照片。
12见注①。
1314见注①《仁禄公封茔》图。
15刘佑平撰中华姓氏通书《吴姓》页次七至八。
16今苏州市虎丘公园园门匾额《大吴胜壤》,今河南原阳和广东均有「大吴」镇、乡地名。
17大吴村东之山原名阁山,宋孝德大孝子德彰公刻木葬父,孝感坟山,香气袭人,朝廷封曰香山大孝子,因之改名「香山」。
18清怀荫布总裁,黄任、郭赓武纂编《泉州府志》(乾隆版补刻本)。
19见注⑥⑦⑧石刻楹联,九世十三人登进士第。
20见注①《吴氏重修开闽始祖仁禄公封茔捐序》。
21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清进士黄龙桂生公鉴定·仰周宗台总纂《吴氏通谱》。
22中国新闻社电讯稿发布后,一九八八年五月上旬《福建日报》、《澳门日报》、香港《晶报》、和《泉州晚报》等报均转载。
23开闽始祖祠内所有牌匾均于解放初受破坏,金字「状元」匾也同遭此劫。
24「顺天举人」一原件,「钦点状元」两原件和仿制三件已立于始祖仁禄公封茔前第四埕。
25孝德大孝子德彰公像及其《像赞》,今仍散存于各宗乡中。
原载《惠安文史资料》第九辑